(歡迎利用畫面右欄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進入收看 )
正覺教團的導師--平實導師將於4月25日 高雄巨蛋開演「穿越時空—超意識」之真實義,因緣殊勝難得,竭誠歡迎十方大德蒞臨,一同體驗無上智,共沐法語樂芬芳!
第33集 證入初地 之開示文稿:
在前面的單元當中,我們由其他的親教師為大家解說了佛菩提道菩薩修行五十二階位當中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位。那麼十迴向位之後就是十地,十地(的修行)要先入初地,這個單元我們就先為大家來說明證入初地。佛菩提道的修學,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或稱為三無量數劫!這三無量數劫,有所謂的三波羅蜜多的修學,也就是說,要經過遠波羅蜜多、近波羅蜜多還有大波羅蜜多的修學,然後才能夠證入佛地的究竟圓滿波羅蜜多。遠波羅蜜多指的是第一大阿僧袛劫,也就是初無量數劫,它是從初住至十迴向位圓滿。這個初住到十迴向位,經過了十住、十行、十迴向,也就是所謂的三賢位。從三賢位的開始,滿心之後即將要進入初地,這個階段稱為遠波羅蜜多。在這個三賢位的修學當中,菩薩六度的勢力仍然非常的微弱,所以常常被煩惱所轉,不能夠伏除煩惱。雖然因為「真見道」,所以有波羅蜜多的功德,但是距離成佛仍然遙遠,所以稱為遠波羅蜜多。
接下來是近波羅蜜多,也就是第二阿僧祇劫,或者稱為次無量數劫。他是從初地至七地滿心進入八地前,在這個七地的修行當中,各地都有它所應修學的無生法忍;而在這七地的修道過程當中,六度的勢力漸漸的增強,經過七地次第的逐漸接近佛的究竟覺,所以稱為近波羅蜜多。第三個階段是大波羅蜜多,也就是第三大阿僧祇劫,或者稱為末無量數劫,乃是八地、九地、十地及等覺位的修學。因為前面七地滿心的時候,成就了第七度方便波羅蜜多,所以在斷盡了我執思惑,以及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之後,不入無餘涅槃,邁進八、九、十地,繼續的修學無生法忍一切種智,這時六度(波羅蜜多)的勢力已經非常的增盛,稱為大波羅蜜多;等到了等覺位,百劫於一切的所知境當中,去斷除所知障中微細的執著還有愚癡,圓滿一切種智,並且要大力修集福德,也就是所謂的「百劫修相好」!這樣子福慧都滿足了以後就能夠即將成就佛道,進入了妙覺地,所以在這個第三阿僧祇劫階段稱為大波羅密多。
從以上的說明當中可以瞭解:菩薩修學三大無量數劫,其中第一大阿僧袛劫就是初無量數劫,跟第二大阿僧袛劫也就是次無量數劫,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區分就是在初地。初地是菩薩修學(佛菩提道)進入第二大阿僧袛劫的開始,所以證悟初地有著特別的意義,我們要加以特別的說明。在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當中,菩薩道的行人經過了十信位,還有初住到五住位的修集信心以及福德資糧;然後到了六住位修集般若功德,熏習般若中觀進入七住明心,般若正觀現在前,親證了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親見了十方世界一切法界的實相,也就是如來藏。這個時候他除了證得第一義的世出世間般若智慧外,能夠了知般若諸經的密意,也同時生起了二乘初果人所具有的世俗諦的智慧,就是斷我見(開始漸漸的淡薄貪瞋癡)。那斷我見之後再經過七住到十住以及十行、十迴向位,這整整大約一大阿僧袛劫的三分之二時間,長時間的去修學,具足了四緣─或者說具足了四個條件─就能夠證入初地。這四緣就是:第一是無生法忍,第二是性障永伏如阿羅漢,第三是增上意樂,第四就是具足入地所需之福德。
我們詳細來加以說明:所謂的無生法忍,指的就是八識心王的一一心,都確實的親證。那八識心王的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二種無我法,已經能夠確實的領受,也就是親證了人無我,以及法無我的初地無生法忍。這裏面所說的五法、三自性、七種性自性、七種第一義以及二種無我,因為時間不夠的關係,我們不在這邊加以細說;正覺同修會平實導師所著作的《楞伽經詳解》當中,有非常詳細的解說,有興趣的菩薩不妨去請閱。
那麼第二個條件,也就是要性障永伏如阿羅漢,就是要消除私心、消除慢心、消除嗔心(發起初禪而遠離欲界愛,能入定觀察往昔行菩薩道的事情,成就如夢觀,斷除五下分結,或者斷除五上分結再迴心轉入大乘法,不入涅槃)。
第三個條件是增上意樂,就是要在佛前勇發《華嚴經》所說的十無盡願,並且要永遠的不退失於這十無盡願,要能夠盡一切的力量去履見這十無盡願(也就是留惑潤生不證四果,或者證四果以後再起惑潤生,願意世世留在人間行菩薩道)。
第四個條件就是要具足入地所需的大福德(主要是救護眾生遠離眾生相,護持正法久住於人間,從遵循 世尊法毘奈耶「不虧損法事、不虧損如來」的法戒基礎上,努力從法布施中修集大福德)。
能夠具足這四個條件之後,也就是說具足了這四緣之後,那麼就能夠入住初地,開始了十地道的修學。菩薩道中菩薩十地的階位,每個階位都可以細分為入地心、住地心及滿地心。入地心就是剛進入這一地,住地心就是住在這一地當中去修學,滿地心就是成滿這一地所應具有的(智慧與福德等)功德。如果是以唯識的菩薩五位,也就是資糧位、加行位、見道(通達)位、修道(修習)位、究竟位,來加以細分的話,那麼初地的入地心,它是屬於見道的通達位。因為菩薩七住明心般若正觀現在前當下就是真見道,然後再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位的相見道的修學,這些都是屬於見道位。
那麼所謂大乘的見道是什麼呢?所謂見道可以說,就是看到了佛菩提道修學的內涵以及次第,或者是清楚了佛菩提道修學的內涵以及次第。我們不妨以尋寶作為譬喻來加以說明:這個尋寶的人,還沒有找到深藏在那個群山之中的寶藏以前,他縱使看見了山林之美,但是對他來講還不是寶;這個時候縱使他在群山之間已經來來回回走動了數十百次,但是寶藏在什麼地方還是盲無所知;必定要等到他尋獲了那個寶藏洞窟的入口,真正的知道寶藏所在了,這個時候再來看這個群山,那就跟之前大不相同,因為這個時候來看已經不只是一片的山野,而是寶山啊!那這個就是真見。因為他真正已經看到那個寶藏在什麼地方。
也許各位還沒有辦法很清楚的能夠體驗這樣的一個譬喻,我們不妨再舉一個童話故事當中的內容,來讓大家更為清楚。童話故事〈天方夜譚〉當中有一則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的故事,故事裏面說這個阿里巴巴他每天趕著羊群到山間去放牧;直到有一天他聽見了馬群在奔騰的聲音,所以趕快躲了起來;剛好就看到這四十大盜帶著他們去搶來的財寶,在那山谷中說起了「芝麻開門! 芝麻開門!」這樣的偈語;然後山谷中山門就打開了,這四十大盜就把搶來的金銀珠寶都放到山谷的那個洞窟裏面。阿里巴巴看到這一幕之後,他等四十大盜離開了,他也跟著到這邊來喊「芝麻開門!芝麻開門!」果然,洞窟的門打開了;然後他終於發現了這個寶藏洞窟的所在,這個時候對他來講,縱使他之前每天帶著羊群到這邊來放牧,前前後後這樣子走過不下百千次,可是再怎麼看就是一片山野而已嘛!直到這一天無意中知道那個寶藏洞窟的入口,他才恍然大悟,知道說原來這就是一座寶山,不只是簡單的一片原野而已,所以說這就是「真見」。但是知道了寶藏所在以後,還必須等他進入那個洞窟,逐一的去查看到底裏面有哪些珍奇寶物。雖然說還來不及詳細的去探究這些寶物的成分是什麼,他們的價值總共有多少,但是已經知道有哪些東西了,已經知道一個梗概了,那這就是「相見」──看見每一個寶物的相貌了。
佛菩提道的見道也跟我們剛剛舉這個尋寶的譬喻一樣,菩薩明心找到萬法根源如來藏,證得根本無分別智;找到了這個如來藏,就好像找到佛法堂奧的那個門。修學佛法的人看到公案裏面講,祖師們舉手投足還有種種的言語,覺得非常的灑脫自在,看了非常的羡慕,於是就來修學佛道;但是怎麼修學都覺得佛道浩如大海,不知如何修、如何證;就好像剛剛所提到的那個在群山當中,找寶物的尋寶人一樣。等到他找到如來藏,就好像尋寶人找到那個寶藏洞窟的入口;以禪門來講呢,就是找到了那個無門之門。找到了無門之門之後,這時候再來看待佛法,已經不再是渺渺茫茫不可知、不可證,所以說明心找到如來藏、證得根本無分別智,那就是「真見道」。真見道之後,找到了如來藏只是個總相而已,如來藏到底有什麼內涵,就必須要等之後繼續逐一的去觀察、去體驗、去瞭解,證得了後得無分別智,這個就是「相見道」。真見道找到了如來藏之後,再經過相見道的修學,到了對於如來藏心體自身的內涵,以及如來藏跟佛菩提道修證究竟成佛的關係與次第,能夠了知、能夠如實通達,那就是通達位,就是初地的入地心。
就如同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當中所說的:“在通達位,如實通達。”意思就是說:並不是在明心找到如來藏那個真見道位的時候,就已經能夠如實通達;也不是在逐一的去體驗、去觀察如來藏性相的那個相見道位,就能夠如實通達;而必須要到了真正通達,都了知了,那才能夠成為見道的通達。這個時候就進入了初地,也就是初地的入地心,成為真佛子!他是佛菩提道當中修學的聖人,不像菩薩七住明心、十住眼見佛性,乃至於說他成滿了十行、十迴向位的修學,這個三賢位的菩薩只是外聖內凡的菩薩,他還不是聖位菩薩!之所以說三賢位的菩薩是外聖內凡的菩薩,是因為如果依二乘解脫道的修證來講,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初果須陀洹,就已經是證得聲聞見道的初果聖人了,已經是屬於聖人了;菩薩明心的時候就斷了我見,並且能夠進而斷三縛結;斷我見、斷三縛結,依二乘解脫道來講的話,他的證量跟解脫道當中那個初果須陀洹這個聖人是沒有差異的;所以從二乘解脫道來講的話,菩薩明心斷我見、斷三縛結,證量也可以是聖人啊!
但是對於佛菩提道大乘別教來講的話,他(這樣的修證)還不是聖人,他最多只是賢人,因為還沒有通達佛道的次第,對於佛菩提道的內涵以及次第還沒有通達。對於那些佛門以外的外道,那當然明心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大乘菩薩更是屬於聖人。因為佛門之外的外道沒有斷我見,最多只能夠斷我所的執著,但是沒有能夠斷我見,所以說外道當中如果以佛門的角度來講,不管是依二乘、菩薩,或者是以大乘菩提來講的話,都沒有聖人。如果說是以大乘菩提這個佛菩提道的別教來講的話,二乘人當中這個斷我見的初果須陀洹,也還不能夠稱為聖人;所以說明心斷我見、斷三縛結的大乘菩薩,在佛菩提道別教來講,他就不是聖人,他還只是凡人。以凡聖區分來說,他還是凡人,只是已經可以說他是賢人。講到這邊我們就可以瞭解,見道通達就是通達了佛菩提道「道的次第」,也通達了佛菩提道所應修學的內涵。既然通達了修學的內涵及次第,我們在這邊要告訴大家:佛法是可以實證的!既然可以實證,就應該要實修。
初地菩薩既然已經見道通達,既然已經清楚佛菩提道修學成就究竟佛果的內涵與次第,成為真佛子,成為聖位菩薩,已經進入初地了,接下來從初地的住地心開始,就要開始依著他所了知的佛菩提道的次第與內涵,一一的來修習,漸次的邁向佛地。所以說初地的住地心以後,就稱為修習位,或者稱為修道位,依著所了知的佛道內涵與次第來修習的緣故。
從剛剛的說明大家可以瞭解:初地菩薩如果以入地心、住地心、滿地心來區分的話,初地的階位就包括了入地心的見道位,而且是見道通達位,另外接著就是住地心開始的修道位,所以初地一地就包括了見道通達位以及修道位。初地(的入地心,)它是第二阿僧祇劫這個次無量數劫修學的開始,因為它具足了四緣,因為他已經通達了佛菩提道修學的內涵與次第,能夠漸次的修學,直到最後成就究竟的佛果;因此初地的階位,在佛菩提道的修學當中有特別的意義;佛陀授記菩薩們將來成佛,也是針對初地菩薩來加以授記。以上我們就針對佛菩提道修學,證入初地的這個條件,以及初地它的特殊之處,提出來為大家作了說明。既然了知了初地的這個條件、進入初地了,接下來就要說明十地的修證。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