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5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勿入極樂邊地胎生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十五集 勿入極樂邊地胎生
正禮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五戒裏面的前面三個戒,現在要接著來介紹「不妄語戒」。不妄語戒,事實上包含了四個戒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不妄語,事實上所戒的就是大妄語。也就是說在我們所持守的這個五戒裏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持守重戒不犯。所以我們說殺戒,就是指不殺人,這就是我們要持守的重戒,那如果有時候不小心損害到一些小的眾生,那不屬於這個重戒所攝。同樣的,偷盜也一樣不犯重戒:不可以偷盜一定的金錢,而讓人有重大的損害,這樣的若有讓人有嚴重的損害,那就是重戒。譬如說有這種金融犯罪啊,他倒人家非常多的錢,這樣的話讓人家廠商倒閉呀,乃至有人因為生活過不去,乃至導致自殺等等,那就是重戒。而且如果有導致其他人死亡,那還會犯了這個殺戒,所以說這個偷盜一樣會引申出種種其它的過失。我們持守就要持守這個重戒,重戒不應該違犯。邪淫也是一樣,不可以有婚外情的這種關係,出家眾不可以有任何異性的淫欲,這個就是重戒一樣要持守。不妄語也是一樣,要持守這個重戒,重戒這個大妄語就是所謂的,「還沒有開悟說自己開悟、還沒有證果就說自己證果、沒有禪定的證量就說自己證了禪定,」這個就是屬於大妄語的應該要我們要持守的這個範圍。如果違犯了,就一定會淪落惡道,人身不保,所以我們要持守不妄語,特別是不大妄語這個部分。可是如果我們跟人相處之間,有時候會有一些方便妄語,那是可以的。譬如說,有一些人生病啊,我們應該要軟語安慰他,也許他情況很嚴重,我們還是告訴他說:「你還是可以有希望治好的,你要繼續努力,繼續配合醫生的治療。」這種方便的妄語是可以的。所以我們要知道:五戒裏面所要遵守的就是,不去違犯重戒。

另外,不去兩舌,就是不能搬弄是非。特別是在佛法之中,如果到了正法之中不應該搬弄是非,特別是搬弄修道人之間的是非,這個要避免。第二個不惡口,不要直接去說人家身口意上面的錯誤,嚴重的去責罵人家。我們可以法義辨正,可是法義辨正不是惡口,法義辨正是提供知識性的資訊,給大家分辨是非、明辨善惡,所以這個不屬於惡口的範圍。惡口就是直接說那個人,說出一些三字經,這個就是屬於惡口。說人家怎麼樣,怎麼樣,那都是不對的。可是如果我們分析法義的正確跟這個錯誤的差別,這個是正確的,這是提供資訊,這個不屬於惡口。

綺語呢,就是講一些,黃色笑話啦,或是不正經的事情啦,這是屬於綺語所攝。那我們既然修學佛法之後,我們就不應該太貪著這個部分,我們應該當成一個正直的人,所以跟我們交往的人都是正直。如果有人只是要跟我們用綺語的方式交往,我們就不需要!為什麼?因為那樣不一定順於解脫!我們應該用這個正當的方式、高雅的方式,跟人家交往。

再來,就是不飲酒,就是不應該過度的飲用酒類。因為酒會讓我們喪失了一些理性,所以有人常常因為飲酒而壞事,或是因為飲酒而荒廢了世間的事業,所以這都是我們應該要避免的。所以說這個飲酒戒,雖然它是不屬於性罪所攝——性罪的意思是他真的本身已經侵犯到他人,損害到他人了,那就是性罪;可是遮戒是說,我要防止自己犯過,這就是遮戒——飲酒戒就是屬於這種遮戒。
我們既然三歸了之後,我們就要知道,我們應該要持守五戒,即使沒有受戒也應該要持守,如果我們能夠再去受這個五戒,這樣更好。

而接下來「具足眾戒」——所謂八關齋戒,就是依於出家眾能夠受一日一夜的這種八關齋戒,能夠在一天之中持守五戒之外,另外加上三個齋戒之法。那因為時間的關係,有關於八關齋戒我們不詳細說。可是我們可以知道說,這八關齋戒就是,為未來——我們將來,可以有出家的因緣,因為八關齋戒,就等於是出家一天,當一天的沙彌的意思。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常常去受八關齋戒,可以增長我們的福德跟功德,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也應該要具足眾戒,之中八關齋戒也是我們應該要修學的。

再來,有所謂的聲聞的「威儀戒」,就是沙彌戒、沙彌尼戒、式叉摩尼戒、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沙彌跟沙彌尼有十戒,式叉摩尼戒是有關於女眾菩薩要出家的時候要經過的一個戒法,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也不解說;比丘戒兩百五十戒,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條戒,這是依於四分律所說,這個因為是屬於出家戒法,不適合我們的解說,所以我們這個部分也不說。

另外有一個戒法是跟大家比較有關,是「菩薩戒」。菩薩戒是在家、出家都可以受的。所以說目前北傳的佛教,就是在我們亞洲所傳授(東亞部分),事實上我們所受的這個菩薩戒或是出家戒,出家所受的他都有受菩薩戒。所以說我們所有的菩薩,不管是在家、出家,事實上都是同受菩薩戒的。而且這個菩薩戒是在這些出家眾,他們所謂的三壇大戒裏面的最後一戒——最後的大戒,前面的沙彌或是比丘戒,都算是小戒,可是後面的菩薩戒是大戒。所以代表說,北傳的佛教是大乘的佛教。

這個大乘佛教所說的菩薩戒的內容,因為內容非常的多,所以也不適合我們現在來解說這個部分。我們同修會有禪淨班裏面,就會詳細來解說菩薩戒的這個戒相——它的重戒如何,輕戒如何——如果有菩薩想要瞭解,想要深入來修學,歡迎來我們同修會報名共修,就可以獲得這個菩薩戒受戒的因緣。

我們接下來,還要簡單再跟各位說一下,既然我們要具足眾戒,也要不犯威儀。所以有關威儀的部分,我們當菩薩也應該要注意我們的威儀,也要把自己的身口意行約束好。乃至我們在世間上面,我們應該要遵守國家的法令,我們要遵守有利益於大眾的這些規則——這些司法的、這些政府所頒訂的這些法令。同時,如果是出家眾,他也要依於他所受的比丘、比丘尼戒,他應該要好好的持守,這個同樣都是屬於不犯威儀的內容。這個部分內容很多,而且比較繁瑣,所以大家應該以遵守世間一般的這些禮儀,就可以瞭解了,所以我們就不詳細來介紹這個部分。

最後,我們因為已經介紹了信、願、行,而且這三福淨業已經介紹了兩個部分,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必須再來提醒各位:因為我們要修學淨土法門,我們想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事實上是有一些應該要注意的。為什麼?因為西方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五濁惡世是一樣的,我們五濁惡世裏面,有所謂的邊地,可是在西方極樂世界,同樣有所謂的邊地胎生,那這個邊地胎生會讓我們損失極大的利益,所以我們應該要避免。

所以我們來看看,在這個《佛說無量壽經》裏面說:
【爾時佛告阿難及慈氏菩薩:「汝見彼國,從地已上至淨居天,其中所有微妙嚴淨、自然之物,為悉見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見。」……「汝寧復聞,無量壽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眾生不?」 阿難對曰:「唯然,已聞。」「彼國人民,乘百千由旬七寶宮殿無所障閡,遍至十方供養諸佛。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彼國人民有胎生者,汝復見不?」對曰:「已見。其胎生者,所處宮殿或百由旬,或五百由旬。各於其中受諸快樂,如忉利天,亦皆自然。」……佛告慈氏:「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聖眾。是故於彼國土,謂之胎生。」】——《佛說無量壽經》卷二

從這段經文就可以知道,佛陀告訴 阿難跟 彌勒菩薩說:「你有沒有看到極樂世界,從地面到淨居天,到色界天的五不還天,其中有種種微妙的境界,還有種種自然的事物,有沒有看到啊?」 阿難就回答說:「有啊!已經看到了!」 世尊就接著問說:「你有沒有聽到無量壽佛,用祂廣大的音聲,來對一切世界的眾生,來說這些法來教化眾生,有沒有聽到啊?」 阿難說:「已經聽到了!」因為阿彌陀佛藉著種種諸佛的教化,也把阿彌陀佛廣大的願力傳播到十方去了,所以當然大家都聽到了,所以各位菩薩,也同樣已經聽到了!然後 佛陀就繼續問說:「那你有沒有看到,在極樂世界裏面,這些菩薩乘著百千由旬的七寶宮殿,而沒有任何障礙的,到十方世界去供養諸佛,有沒有看到啊?」 阿難也說:「有!有看到!」所以說在極樂世界,可以這樣自由自在的供養十方諸佛。接著 佛陀又問說:「你有沒有看到極樂世界的人民,也有胎生啊!你有沒有看到?」 阿難尊者又說:「有啊!有看到!」而且說,「在裏面胎生的,他所處的宮殿也很廣大,有一百由旬或者五百由旬這麼廣大,可是這中間,在裏面受很多的快樂,就像忉利天一樣,非常的快樂,而且種種資源很自然的,就能夠出生,他都不用去勞力,也不會有物資的缺乏,也不會有惡因緣,統統都不會。」接著 佛陀就告訴 彌勒菩薩,也同時告訴阿難說:「若有眾生,為什麼會生到這種胎生的境地裏面呢?是因為有眾生,他用疑惑的心來修功德,修了這功德之後,他迴向願意生到極樂世界去。可是他不瞭解佛陀的智慧,不瞭解佛菩薩的不可思議的智慧,也沒辦法瞭解佛陀祂所成就的這個智慧,是其他人所不能匹敵的,所以叫做不可稱智,因為其他的眾生根本不能想像,根本不能匹敵,乃至連去稱贊都沒有辦法;乃至佛陀有大乘廣智,就是令眾生能夠成就佛道的智慧;乃至有無等無倫最上的智慧,也就是超越一切世間所有的眾生(包含聲聞、緣覺還有菩薩),這種最勝妙的智慧。也就是說有些人,他對於佛陀這樣的智慧,他疑惑不信,可是他還是相信有因有果,可是因為這樣的原因,而願意生到極樂世界去的話,他就會生到這種胎生的宮殿裏面。然後他在極樂世界的天壽五百歲都看不到佛,也聽不到佛陀講經說法,也看不到菩薩、聲聞的聖眾。因為這緣故,所以在極樂世界裏面,就說這樣的菩薩,這樣子的眾生就叫做胎生。」

為什麼 佛陀要說不了佛智、不思議智等等這些智慧,就會生到那裡去呢?事實上祂所說的意思就是說,有人不相信要從智慧上面來信受,所以他有時候就用表相來相信「某某師父沒說有如來藏就沒有」,可是對於 佛陀說確實有如來藏,他不相信。也就是他不相信 佛陀確實有這個密藏——有這個不生不滅法的密藏——可以傳授給眾生,他不相信。也就是,同時他也不相信菩薩確實是有這個智慧,他也不相信。也因為他不相信 佛陀有這個智慧,所以他也不相信菩薩有那個智慧,而且他也不會相信,菩薩如果不示現出家相貌的時候——事實上他雖然不現出家的相貌——一樣可以實證佛法,一樣是有智慧的。他不相信純粹的智慧,他只相信於表相,像這樣只依於表相而不願相信佛陀的智慧、不願相信菩薩的智慧,這個同樣屬於不相信佛的智、不相信佛的不思議智、不相信佛的大乘智、無等等智。為什麼呢?因為他就是沒有辦法相信說:菩薩可以實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而這個法界裏面,竟然有一個法叫不生不滅!所以他不能相信,他只要依於表相。像這樣子都是屬於,對於 佛陀所說的道理,他不願意相信——不願意依於 佛陀的智慧而相信。像這樣的眾生就會生到胎生去,生到胎生之後在五百歲裏面,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也不見菩薩聲聞聖眾。

我們要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天,等於我們娑婆世界的一劫,而且是一大劫。也就是說我們的這個世界,出生、壞滅——出生然後住持,然後變壞,然後最後滅盡——這樣一個大的循環叫做一大劫,這樣一大劫只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天。他如果生在極樂世界的,這種胎生的眾生,他是有五百歲,是天的五百歲,然後不見佛,不聞法,也不見菩薩,表示他不能在極樂世界裏面,親受佛、法、僧三寶的功德利益。所以如果因為這樣的緣故,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就非常的可惜。

所以在《佛說無量壽經》卷二 佛陀又告 彌勒菩薩說:「汝等宜各精進求心所願,無得疑惑、中悔自為過咎,生彼邊地七寶宮殿,五百歲中受諸厄也。」 彌勒白 佛:「受佛重誨,專精修學,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佛說無量壽經》卷二。也就是說 佛陀一直在告訴 彌勒菩薩說:「大家都應該要精進的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且不應該有任何疑惑,也不應該中間產生後悔。如果有疑惑,中間又產生後悔,想去又猶豫、懊惱、後悔,這樣就會自己產生了障礙,自己產生過失跟愧疚。自己產生過失,這樣子就會生到極樂世界的邊地,雖然它是七寶的宮殿,可是在這邊地的七寶宮殿裏面,五百歲裏面都要受種種的厄。」
什麼樣叫做極樂世界的困厄呢?就是在那邊不能修學佛法,去那邊只是過好日子,可是對於解脫沒有幫助。所以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如果沒有辦法修學佛法,事實上他在那邊,就好比在天界裏面,只是享受天的福德而已,他是沒有辦法在他的解脫道上面、沒有辦法在他的實相智慧上面有所增進的。不能解脫也不能在實相的智慧上面增進,對他來說,事實上他是在困厄的,他是在佛法的修學上面,他是停滯不前的。因為停滯不前,所以說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它就是一種困難,它就是一種災難。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避免這個胎生的境界,所以我們一定要對於 佛陀所說一定要完全信受!

我們今天這個單元,就跟各位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4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俱足眾戒之行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十四集 具足眾戒之行
正禮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已經跟各位介紹自性三寶,以及一些錯誤的說法。我們接下來還要再跟各位補充,有關於三歸依戒裏面一些錯誤的說法。

譬如說:佛法中我們說有三寶,可是有一些別的宗教也會說他們也有「三寶」,他們會盜用佛法的這個說法。可佛法裏面所說的三寶是指佛、法、僧三寶,而且我們這個佛、法、僧三寶是沒有秘密的,是要讓大家知道,要讓大家歸依,要讓大家知道這個三歸依戒持守的內容。可是有些宗教他就會從佛法中偷盜這個名相,他們也會說他們有「三寶」,而且他們會說他們的「三寶」就是玄關、就是口訣——或者是說會有他的這個密語(口訣)。可是我們知道,在佛法中對於三寶並沒有秘密,因為三寶是要告訴大家的,要讓大家信受的,而不是要秘密的。可是如果說有些宗教,他把這個三寶視為秘密,你就可以知道說:實際上他不是佛教,他說的也不是佛法,所以他們所說的不是正確的三寶的意涵,他們只是把佛法中的這個名相(三寶的名相)偷去,然後說成是他自己的,就把它當成是秘密。可是當他說成秘密的時候,事實上他是每個人去的時候,他都告訴你說:「我們的『三寶』是什麼……」直接告訴你,而告訴你的時候說:「你不可以再跟別人講喔!如果你洩露了秘密,或是你離開的時候,就會遭到五雷轟頂。」它的秘密是要作為拘束人之用,所以你就可以知道,他們所說的「三寶」,不是真正的三寶,他們只是用來拘束人的一個手段跟方法。既然他是一個拘束人的手段跟方法,那它怎麼會是寶貝呢?所以說它不可能是寶,它只是一種拘束人的一個方法。

所以我們對於這種三寶的說法不應該信受,乃至我們應該遠離,不應該接受他們這種五雷轟頂的這種說法。如果有人曾經因為這樣子而發了這樣子的誓願,那也沒有關係,因為這種惡願它不會成就的,因為在法界裏面惡願是沒有拘束力,所以這個雷神也不會因為有人發了這個毒誓之後離開,而會有這種報應,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各位如果說,上網站你去搜尋這個三寶,特別是我們剛才所說的那種把它當成秘密的,譬如說把這個玄關、合同跟這個口訣當成秘密的人,上網去搜尋,你可以發現有數十萬筆的這種資訊,而且都是公開的。既然都是在網路上可以公開的,它怎麼會是秘密呢?它怎麼能夠有拘束人的能力呢?所以它也不可能是咒法,所以大家不應該畏懼於這樣子沒有道理的說法。而且在實際上,我們也有很多同修曾經修學過這樣子錯誤的法,可是當他歸依於正法之後,也都是平安無事。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一樣是信受 彌勒尊佛,可是 彌勒尊佛所依於(成立的)這個道理也是自性三寶,既然 彌勒尊佛將來成佛也是依於自性三寶。那如果有人從外道法回歸到正法,彌勒尊佛一定會特別的慈悲加佑的,所以一定會保他平安的,不可能讓他受到任何的損害,所以知道了這個道理,你心中就沒有畏懼。所以既然有些人他會假借這個 彌勒尊佛的名義,那我們就真正的歸依於 彌勒尊佛所崇仰的、所修行的這個正法的法道,那怎麼會有不好的果報呢?

所以我們要知道佛法它有它一定的道理,而且他們在說這種「三寶」的時候,他們還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他們說「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滅了,現在換 彌勒菩薩掌天盤。」這個也是錯誤,為什麼?當他這樣說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推翻什麼?

推翻 世尊的預記。因為他認為 世尊所說的預記:「未來是 彌勒尊佛下生成佛」這樣的話,世尊的這個說法太嚴格了,祂很多經典講得好嚴格喔,所以他要推翻掉,把它變成說是「換 彌勒尊佛掌天盤」,那經典就由著他們自己說了,所以那也是不符合道理的。因為 佛陀既然是四智圓明,祂有祂的智慧,那 彌勒尊佛也有接近 佛陀的智慧,所以說當這個 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佛世的時候,預記 彌勒尊佛在未來世增劫的時候成佛,彌勒尊佛沒有提出異議呀!表示當時的 彌勒菩薩祂也是完全同意 釋迦牟尼佛祂的預記啊!所以表示 釋迦牟尼佛跟 彌勒菩薩祂是完全兩個人意見是一致的,那哪有可能提前由 彌勒菩薩掌天盤呢?所以從這個你就可以知道,那個也是自己編的,不是真正符合道理。

我們最後還要跟各位說明一下,歸依三寶告訴我們是說:三寶——佛、法、僧祂是一體的,祂是不可以切割的。為什麼不可以切割?因為如果有些人他說:「我歸依佛,我歸依菩薩,可是我不歸依法,我也不歸依這個僧寶。」他在說什麼?譬如有些人說:「我是直接跟釋迦牟尼佛學的。你們世間人,即使我學了什麼樣的佛法,我也是直接跟釋迦牟尼佛學的。」像這樣子的人你就可以知道,他是個大妄語的人。因為佛法在世間,如果沒有僧寶的幫忙,那一般人是沒有辦法能夠實證佛法的,除了說他能夠像我們同修會的 平實導師一樣能夠自參自悟,乃至被人家誤導之後,他還能夠自己實證佛法。可是如果說在我們 導師弘法之後才出來的,然後他讀了我們 導師的書之後,他就若有所得地說:「雖然我學了這個平實導師的法,可是事實上佛法是實相嘛,那不是我們導師的,那是佛說的,我直接跟佛陀學。」像這樣子就是妄語,因為這也代表說,他不知道感恩。為什麼呢?因為如果沒有 平實導師把這些佛法的義理把它宣揚出來,又有誰能了知佛法的總綱跟總相呢?誰能夠瞭解三乘的體系呢?所以說三歸依就是要告訴我們說,我們應該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而為什麼要歸依僧呢?因為僧寶他幫助我們。所以如果有人不願意承認這件事情,我們就可以知道這個人他一定是不知道人情義理的,他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如果說歸依三寶,結果他還會忘恩負義,那表示說他對於人間的善法他是沒有成立的,表示他是不懂的,表示他事實上不懂得侍奉師長,不懂得孝養父母的人。因為真正懂得孝養父母、侍奉師長的人,他一定懂得感恩戴德,他一定願意承認說:「這個是我的上師,我應該感恩教導我的人」,所以他一定會歸依佛、歸依法,同時也會歸依僧,他不會說:「我是直接跟釋迦牟尼佛學的」。因為跟 釋迦牟尼佛學的人,那是在佛世的時候,那一些阿羅漢跟大菩薩,除非他能夠說出他的證量,說出他的本生(他有過去的本生)。如果他沒有禪定的證量,他也不可能說出本生的,所以如果有人說他是跟佛陀直接學的,那要看看他有沒有禪定的證量,他至少要有初禪以上的證量,他才有可能有那樣子的能力;可是他連禪定是什麼,連欲界的定都沒有,那他是不可能能夠知道他的本生,能夠知道他是跟佛陀直接學的,那是不可能的。

那另外也有人說,他只歸依法,他不歸依佛,他也不歸依於僧寶。譬如有些人說:「法是這個法界的實相,既然是法界的實相,我為什麼一定要歸依於佛陀?難道其他人不可以嗎?那我難道不可以自己成為僧寶嗎?」像這種人他就是盜法的人。譬如說有些人他會說:「這法既然是實相,是法界本來就有的啊,那我實證了,我就可以了,我就自己是僧寶了,我自己也可以自稱成佛啊!」乃至他就說:「我是直接跟彌勒尊佛學的。」也有人這樣說,可是事實上這種人也是盜法者。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法,這個實相的法,不是世間人能夠了知的,所以才要 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祂示現成佛來教導大家。如果沒有 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教導大家這個三乘菩提,那誰又能夠了解法界的實相呢?所以如果說還有其它的宗教,可以來宣揚這個實相之法,那 釋迦牟尼佛祂就不需要出現在人間啊。所以我們可以知道 釋迦牟尼佛會出現在人間,就是因為這個實相的法、解脫的法,只有 佛陀祂能夠完整的宣說,只有 佛陀才能夠如實來宣說而建立出佛教。除了佛教之外沒有其他的宗教可以實證這個佛法,沒有人可以實證法界的真實相。所以說我們應該要知道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它一定是要完整的去歸依。

也有一種人他是只歸依僧,他不歸依佛也不歸依法,那個是什麼?那就是依人不依法的人。有些人是這樣子:「我的師父怎麼說我就相信了,經典怎麼說我不管。」像這樣子的人他就是屬於依人不依法的人。這表示他也不是真正歸依的,因為要歸依佛、歸依法,那才能夠歸依僧哪!如果只歸依自己的師父——歸依僧,說他是出家眾,那結果呢自己的師父他所說的法跟 佛陀說的法不一樣、跟經典記載不一樣,結果他不管經典、不管 佛陀怎麼說,他只聽師父說的,那這個人也是一樣不能成就三歸依的。我們就可以知道,他就是依人不依法,依人不依法他一樣是三歸依戒不能成就。所以我們要瞭解三歸依,這個佛法僧三寶,它是不可以切割的。而且也要知道佛法僧三寶是有清淨戒的,所以同樣是這個戒法,也不能跟三寶完全區隔,因為佛法僧三寶也代表了就是戒法。

我們瞭解了這個道理之後,我們所說的這個三福淨業裏面第二部分裏面的歸依三寶,就簡單跟各位介紹到這裡。

我們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的是,三福淨業裏面第二部分裏面的具足眾戒的部分。具足眾戒,我們已經說了三歸依戒,我們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其它的戒法。譬如首先要跟各位介紹的就是五戒,這五戒可以讓我們保得人身,而且這個五戒,雖然我們不學佛也同樣要持守,因為這個五戒它是屬於世間、人間裏面,建立人間最基本的道理。這個五戒就是:「不殺」、「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以及「不飲酒」。

首先我們要說「不殺」。因為我們人間的人都知道,人與人之間應該要和樂相處,不應該互相殺害,這就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一個基本的道德。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畜生道的有情,牠們一見面就要打架,譬如狗,一見面就要打架,為什麼?要爭地盤。所以我們可以觀察這個世間裏面,很多人也都是依於這個而在爭奪啊,可是爭奪之後就會產生戰爭,殺害無量無邊的人。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也要看清楚這種爭奪——對於眷屬的爭奪,對於領土的爭奪——統統都是欲界愛,統統都是天魔外道最喜歡的。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裏面要知道,這一種事情是我們不應該歸依的,是我們應該要去預防、去避免的。所以說我們人間之所以能夠有人類,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最基本的、不互相殺害的道德。所以既然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我們既然要保得人身,我們就要維持這樣的道德性,我們才可以在人間繼續存在,可以即使在一世裏面如果不順遂,可是我們假設不違犯這個五戒,我們將來一定可以到未來世繼續成為人。所以首先我們應該要不殺人。不殺人是最基本的啊!

可是在我們這個修學佛法裏面,我們還要長養慈悲心,也就是說我們對於眾生應該要慈悲。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我們受了三歸之後,雖然我們也不殺人,可是我們應該還要繼續增長我們的悲心,這個時候我們應該要開始來吃素,如果說還不能吃素,我們至少應該要來吃所謂的三淨肉。那什麼叫三淨肉呢?就是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殺。也就是說眾生的這個眾生肉,如果我們見有人在殺這個眾生,結果拿那個肉要給我們吃,我們吃不下去,為什麼?不忍見牠那麼痛苦。所以看見有人殺害眾生,拿那個肉給我們,或是去買這個雞鴨,我們不買這一種,不見殺。第二個不聞殺:那聽到牠的哀號聲我們不忍食其肉,就跟不見是一樣道理的。再來是不為殺:譬如說有人(特別是親戚朋友),看到我們來:「哎呀,熱烈歡迎!我今天殺隻雞、殺隻羊來請你。」那我們就不應該,為什麼?不應該因為我們到了,而讓那個眾生損害生命啊!所以如果說,我們有這麼熱情的朋友跟親戚,我們應該勸告他說:「哎呀,不要因為我來,讓另外一個生命損害。」我們應該感謝我們親朋好友的熱誠,可是我們應該告訴他:「不應該因為我的來,而讓別的眾生受到損害。」我們應該用這些正確的道理來告訴我們的親朋好友,讓我們的親朋好友一樣同時可以來增長慈悲心。

接下來就是說「不偷盜」,對他人的財物我們不應該去盜用人家。乃至我們應該要接受:人家有廣大的財富,是有人家過去世布施的道理。即使說他有不法,我們也要知道那是他的事情,我們不應該因為別人的不法有了錢財,我們也同樣做不法去侵奪他,那也是我們不對。如果他有不法,我們應該舉發他,我們應該透過公權力來處理,而不是我們去偷盜。所以有智慧想求解脫的人,都不會去偷盜。

接下來是「不邪淫」。不邪淫是我們在家所說,就是不跟婚姻以外的異性去做淫欲之事。可是我們要注意,在我們後面所要說的八關齋戒或是聲聞戒、或是菩薩戒裏面所謂的出家戒都一樣,是所有出家戒都是不淫的。而且在五戒裏面,殺人是放第一,可是在聲聞戒它是放在第一的。表示如果是出家眾,他的不淫——不跟任何的異性發生這個淫欲之事——它是擺第一位。各位如果有因緣的話,可以去翻閱這個律藏(可是大家還沒有法眼清淨之前,不用去讀它。等你法眼清淨,你斷我見之後,你就可以去讀它),你就可以發現在聲聞律裏面,不管比丘、比丘尼,他的首要持守的戒律事實上就是不淫——不可以跟異性有任何的淫欲之事,這個是任何的比丘、比丘尼他所要遵守的第一個戒律。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從這個五戒裏面的「不淫戒」就可以知道,事實上在家是不邪淫,可是出家不可以淫,所以這是在家跟出家兩個不同的地方。

第四個就是「不妄語」。因為不妄語的內容事實上它包含了比較多,所以說這個關於不妄語的部分所要持守的內容,我們在下次跟各位介紹,歡迎大家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3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受持三歸之行(五)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十三集 受持三歸之行(五)
正禮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已經為各位介紹「出世間三寶」,我們這個單元開始要跟各位介紹「自性三寶」跟「同體三寶」的意涵。

為什麼會稱為自性三寶或者是同體三寶呢?這就是說,所謂的自性佛,所說的就是我們的第八識真如。因為有這個真如如來藏第八識,有這個法身所以才成就 佛陀祂能夠永遠住世;而且也因為有這個真如第八識如來藏,所以才使得 無量壽佛祂可以是無量壽;也可以因為這樣子,所以祂是無量光。所以有人認為說 阿彌陀佛是太陽神的崇拜,可是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太陽神是日光,日光它並不是無量光,也不是無量壽。所以在《阿含經》裏面,很清楚的說到這個太陽它也是三界法裏面的一個物質的法,所以它也會滅盡啊,所以劫滅盡的時候,火劫來的時候很多的太陽,可是最後還是一樣是滅盡。所以在佛法中不會誤會太陽跟佛陀的境界,也不會誤會太陽神跟 阿彌陀佛的功德有所混淆,那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個太陽神也就是《阿含經》裏面所說的這個日天子,他不可能是 阿彌陀佛,而 阿彌陀佛的功德,祂的無量光不是像太陽那樣子的光芒。因為太陽的光芒它並不是遍十方法界的,而且它也不是真正的無量壽,因為太陽光有一天還會熄滅,因為它也是生滅之法。可是 無量壽佛祂可以成為無量壽,而且也可以說是無量光,那都是因為有一個自性佛——也就是這個法身,祂是永恆存在,祂是不生不滅,因為既然是永恆,所以當然是無量壽啊。為什麼可以說祂是無量光呢?因為祂的光芒、祂的光明是超越一切世間的萬物的,這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謂的自性的法寶。

什麼是自性的法寶呢?自性的法寶就是說,因為有這個如來藏,有這個第八識,而這個第八識因為祂含藏了種種的功能,所以祂能夠記藏一切的業種而實現那個果報。而且祂能夠了知一切的業因跟業果之間的關係,所以祂能夠運作一切的因果;因為祂能夠運作一切的因果,而沒有任何人可以遮蓋,所以這叫做光明,而且這種光明它是無量的光明。譬如說我們在世間裏面,有些人他會去殺害其他人,或者是他會編造種種的謊言來欺騙其他人,那不管是在世間裏面或是在出世間裏面,所有在做這種惡事的人,他都以為說他可以掩蓋。可是當他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事實上他的如來藏完全記錄了這樣子的業因,而且這個記錄的業因不是只有他,乃至受害的人他的如來藏也是完全記錄。因為這個緣故,所以說如來藏祂完全清楚知道殺害人的、或是陷害人的、或是欺騙人的,他是如何的欺騙、他是如何的害人,他也知道受害的眾生他是如何的痛苦,因為他們彼此的如來藏都是互相通透的。因為這樣子的緣故,所以說即使有人在這一世裏面,他可以傷害他人、欺騙他人,乃至讓很多的眾生產生極重大的損失跟損害,而即使這樣子能夠達到他的目的,而能夠欺瞞一世,可是如來藏的功能性必然使得在未來世的時候,他要報償這樣子的業果。可是當他在受報而報償這個業果的時候,他會以為說:「哎呀,太沒有道理了,我怎麼會平白的受這樣子的苦呢?」所以如來藏就在法界裏面,沒有什麼事情是祂不能知的。所以有人以為說我可以欺騙其他眾生、我可以瞞騙眾生;乃至有一些奇案,政府單位或是司法單位是沒辦法破案的,可是從法界的實相來說,從長遠的時節來說,法界裏面沒有任何一個傷害眾生或是損害眾生的這種案件是不破案的。所有的任何的業果全部都破案,只是這個破案不是在一世之中成就,而是經過三大無量數劫,或是在未來無量數劫裏面它會逐一的實踐,只要因緣成熟它就實踐了。

所以說這樣子才是真正的我們所說的無量光的這個意涵,為什麼?因為諸佛的名號事實上就代表了如來藏的一些功能德用。所以有人以為無量壽跟無量光,以為這個是太陽神、太陽崇拜的轉化,那個是表示他對於諸佛的名號是如何來的,這個根源他是不知道的,顯然他是對於佛法是無知的。因為諸佛的名號,所要表顯的都是這個第八識如來藏祂的功能德用。所以無量壽就代表了這個自性佛,祂是第八識真如祂是永恆存在;無量光表示說這個 阿彌陀佛祂的第八識,祂的功能德用可以照遍十方,表示說十方世界的眾生只要有人發願,願意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的願而且他的信、願、行能夠跟 阿彌陀佛的願力相符合,阿彌陀佛的如來藏跟眾生的如來藏就會互相去運作,而讓眾生依於 阿彌陀佛的願力,也就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所以我們眾生常常會不知道為什麼可以去,可是這不代表說 阿彌陀佛祂不知道,因為祂就是有四智圓明,有這個無邊的智慧可以了知如來藏祂的法性是如何運作,所以祂可以成就這樣的功德。所以所謂的無量光、無量壽所要表顯的,還是一樣是我們所說的自性三寶裏面的自性佛跟自性法寶。因為這個自性的佛寶跟自性的這個法寶,事實上同樣都依於這個如來藏,這個心體的存在而建立的,而且也因為有這個心體才能夠成就這個不可思議的這些功德力用,所以說自性佛寶跟自性法寶事實上所指的都是同樣是第八識,同樣指的是第八識祂的心體跟祂的功能性。

那我們說什麼是自性僧寶呢?自性僧寶也是依於這個如來藏的實證,依于如來藏的清淨性,而能夠說有這個大乘的僧寶來成就。譬如說大乘的菩薩當他實證了第八識的所在的時候,事實上他就是了解了:這個第八識祂永遠離開見聞覺知,祂永遠是清淨,祂永遠不貪著於世間三界裏面的一切的法,所以祂永遠是清淨;而且祂這個如來藏永遠不會傷害眾生,祂從來沒有那種功能性可以傷害眾生,祂沒有,祂對於眾生永遠是呵護,永遠提供眾生之所需,這就是這個如來藏祂本身的功能性所顯發的。所以說從這裡就可以知道,自性三寶、自性的佛、法、僧三寶,事實上全部都是依于如來藏的心體跟祂的功能性,祂所顯現的這個法性所成就的,而且這個所成就的這個法性跟這個心體也都是清淨的。因為是清淨的,所以說大乘的僧寶、自性僧寶。當一個菩薩實證了這個如來藏之後,他就懂得一切的因果確實都存在,而且我們如果要究竟能夠解脫的話,也只能轉依于如來藏的這種清淨性,所以對於眾生絕不加害、也都不欺瞞,為什麼?因為如來藏跟如來藏之間完全是透明的;而且菩薩也會知道,既然有如來藏可以讓眾生成佛,那眾生未來也畢竟成佛,所以如果說我們這個時候殺害了眾生,或者是我們這個時候欺騙了眾生、瞞騙了眾生,未來世如果這個眾生成佛之後,祂也會知道當時某某人騙我。大乘菩薩的清淨就是知道,他知道眾生將來畢竟成佛,既然眾生畢竟成佛,那我為什麼在成為菩薩的時候,我需要去欺騙他、去傷害他呢?所以大乘僧寶他已經依於他實證如來藏的這個清淨性,所以他會清淨他的內心,所以他必然不欺騙眾生,他一定是呵護眾生,對於眾生一定是完全無欺。譬如說如果可以實證如來藏,一定就直接說可以實證,如果真的沒有如來藏,就直接說沒有,所以這種事情是不需要欺瞞的。而且既然已經說有如來藏可以實證,那當然眾生就要說「我是不是也可以實證呢」?當然可以。所以在真正的正法道場裏面,說有如來藏,那確實就可以來實證,實證的時候眾生就可以相信,確實是有如來藏,而實證如來藏這件事情,對於眾生來說一點欺瞞都沒有,這才是大乘僧寶的清淨,而這個清淨也是跟如來藏學習,也是依於佛法的道理。相信一切眾生都有如來藏,而且確實有如來藏,所以眾生畢竟成佛,所以不應該欺騙眾生,因為眾生將來一定可以來驗證這件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因為有這個自性三寶,所以才有出世間的三寶;由於有自性三寶,所以說才能夠建立世間三寶。如果沒有自性三寶,那佛陀如何能夠成佛呢?如果沒有自性的法寶,那這個圓滿的修多羅如何能夠宣說呢?如果沒有自性的僧寶,那大乘的僧寶如何能夠證果,然後邁向成佛呢?所以說出世間三寶不管是佛法僧三寶的哪一寶,都是依於自性三寶的存在而建立的。所以說出世間三寶,必然是有一個自性的三寶,也必然有這個同體三寶可以實證,也確實有這個同體三寶的存在,使得出世間三寶可以真實存在在世間之中。同樣的,世間三寶的建立也是一樣,如果沒有自性三寶,那這個世間的三寶也是欺騙眾生啊。可是我們知道,在佛法中決不欺瞞,所以在佛法中,所有的世間三寶也是一樣在表示確實有這個自性三寶的存在、確實有同體三寶的存在,所以才使得世間的三寶能夠成立。如果有人自稱他是佛,或是他有什麼佛法,或是他是什麼樣的出家眾或是僧寶,可是他否定了自性三寶,那我們就可以知道說他一定不是真正的僧寶,他也不可能是佛陀,他所教的法也絕對不可能是佛法。同樣的,如果有人說他實證了佛法,他證得四向五果、三賢十地他實證了,結果他否定有自性三寶的存在,否定有同體三寶的存在,那我們絕對可以知道他也不是真正的出世間三寶,他也是欺騙眾生的外道。

所以說我們從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自性三寶跟出世間三寶跟世間三寶是互相成就的。因為如果單純只有自性三寶,而沒有世間三寶,那眾生怎麼學習?而如果只有這個自性三寶,沒有出世間三寶,那眾生怎麼循序漸進的方式來成就呢?所以說因為有自性三寶,有出世間三寶也有世間三寶,所以使得佛法能夠一直延續,也使得這個三界裏面的佛教能夠建立,能夠利益眾生,使得這個三界的眾生能夠逐步地邁向成佛之道,也使得佛種能夠永遠沒有斷絕。所以說世間三寶、出世間三寶跟自性三寶也是互相扶持的,不可以有任何一個是缺乏的。所以由於這個道理,我們對於世間的三寶我們也一樣要尊敬,可是這個尊敬的前提在於說,他願意經過修行成為這個出世間三寶,而且也要因為他相信有這個自性三寶的存在,所以他才會成為世間的三寶,所以說他是彼此互相成就的。

我們接下來簡單的跟各位來說一下,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三寶他有這些道理,歸依三寶是有自性三寶、有出世間三寶跟世間三寶,我們可以大約看一下,有一些說法他是似是而非的。譬如說有某一些宗教團體自稱說他也是佛教,可是他說他們除了三寶之外,他們還有一個寶,叫做上師。而他們說上師也是他們歸依的對象,而且這個上師是超越三寶的,所以他們不是只有三寶,他們有四個寶,他們是上師、佛、法、僧。表示他的意思是說,他們是超勝於顯教的,因為他是秘密大乘,因為他是後來傳到西藏的這個喇嘛教。他們就會這樣說:「我們有上師,而這個上師是超越於三寶的。」我們就可以知道:他說他的上師是超越三寶的,顯然他的上師就不是僧寶,所以他就不是僧;那他所說的法也不是佛法,因為他的法不能跟三乘菩提相應;他的上師也不是佛。為什麼?因為 佛陀在《阿含經》乃至大乘經典,不管北傳或南傳都記載著說:釋迦牟尼佛之後會傳法給 彌勒尊佛。可是 彌勒尊佛是在未來經過久遠劫之後到了增劫的時候,會有 彌勒尊佛下生人間而成佛,所以在這個中間不會有任何一個人成佛,因為下一尊佛是 彌勒尊佛,在這中間沒有任何一尊佛成就的。所以如果有人自稱他是活佛、他是法王,我們就知道這個人他是不相信三寶的。他自認為他是佛寶,因為法王就代表佛,他自稱為活佛就代表說他是佛,可是我們可以知道 佛陀有三十二大人相的、祂有廣大的威德、而且祂也會實證無我的、祂也會斷我見、祂也會明心見性,可是我們所觀察到的活佛跟法王都沒有實證佛法,對三乘菩提都沒有實證,連最簡單的三歸依他們也沒有真正的歸依。所以我們可以知道他們是違反了三歸依戒,既然違反了三歸依戒,表示他是一切戒都不成就的,既然一切戒都不成就,所以說他們也不是僧寶,因為他們根本不是佛教。

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如果違反了三歸依戒,他就不可能是真正的佛教。所以有人說四歸依,我們就可以知道他所說的不是佛教,他是跟佛教相違反的。而且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他說:「我們的上師也是屬於僧寶啦」,如果說他既然是屬於僧寶的話,他就應該要歸依於佛、要歸依於法、而且他也要持守清淨的戒法——因為三歸依戒裏面一定要有清淨的戒法。可是我們可以知道,他們說有上師他們是活佛或者是法王,他們所說的都是修雙身法,可是雙身法它不是 佛陀所教的戒法,因為 佛陀所教的戒法裏面它是要斷掉愚癡、要斷掉這個邪淫的,所以說雙身法不是佛法,因為在三歸依戒裏面,事實上是要把這些不清淨的法把它滅除的。所以說這個歸依僧,同時要歸依於清淨的戒法,這樣子才是真正的三歸依,如果沒有清淨的戒法,他一定不可能是清淨的僧寶。所以從這個道理我們可以知道,三歸依戒不可能增也不應該減,因為這是佛法的三個重要的戒法。

我們就介紹到這裡。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2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受持三歸之行(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十二集 受持三歸依之行(四)
正禮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前面一個單元,我們跟各位介紹了出世間三寶裏面的佛寶。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四諦緣生」、「六度詮旨」,這部分就是所謂三乘菩提它主要修學的內涵。

譬如說「四諦」,講的就是聲聞人所修學的四聖諦:也就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跟苦滅道聖諦。「苦聖諦」就是說,我們對於我們三界的一切法,事實上它的本質都是生滅,而令人痛苦的。這種痛苦是說,即使我們在快樂的境界裏面,我們想要讓它保持,可是它終究還是要喪失。所以天人他是快樂的境界,可是在這快樂的境界,他有辦法永遠保持嗎?他還是沒有辦法永遠保持,所以他還是要喪失。可是喪失了快樂的境界,本身就是苦。所以一切的境界,事實上在三界裏面,它都是苦。

而這個「集」就是說,為什麽這個苦會集起呢?它所說的道理就在這裡,那為什麽會有集起呢?這是因為貪愛。可是為什麽貪愛,會導致我們輪迴生死呢?所以苦集的道理的背後,事實上就是因為有一個如來藏,祂在含藏我們所有貪愛的業種。因為我們貪愛,所以就繼續輪迴生死,繼續幫我們出生五陰十八界,讓我們在三界六道裏面起起伏伏,然後承受無量的痛苦,這就是苦集。

「苦滅」呢,聲聞人就知道說,這樣子的生死流轉不是究竟,所以他想要獲得一個究竟解脫於生死之苦的這個境界,所以他就要尋求滅苦的方法。所以他要知道苦如何滅呢?就是要把一切生滅的法,都把它滅盡,把三界裏面的貪愛,全部把它斷除,乃至把自己對於自己存在的這種貪愛,也把它斷掉,所以最後就把自己滅盡,而單獨存在於這個無餘涅槃之中。依於這樣子的沒有境界的境界,就說為是聲聞人的究竟解脫。聲聞人還要依於八正道的道理,繼續在人間修行,一直到他捨壽為止,所以這就是所謂聲聞人所修的四聖諦。可是佛陀在人間示現,不是為了要度大家入無餘涅槃,因為這樣子並不是對眾生最有利的,所以祂還要教緣覺法,最後還要教大乘法。

緣覺法的目的就是要讓眾生的智慧再更增上,所以要教緣生法。這緣生法所說的緣生,就是指因緣法,因緣法所說的就是:「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所以就說到十二因緣,有十二支因緣在讓眾生從無明一直緣行、行緣識……一直最後到老死憂悲苦惱,然後純大苦聚這個聚集。所以眾生就是在這種輪迴之中不斷地受苦,修了緣覺法之後,他就知道十二支因緣裏面,只要我從中斷除其中的一支,那這十二因緣的環環相扣就被破壞了,最後就還滅了,還滅到最後,十二支因緣的因緣支全部滅盡。可是滅盡的時候,緣覺的辟支佛他還知道滅盡之後,還是有一個入胎識的存在,所以說緣覺他也是知道有第八識存在,只是就他的經驗來說那就叫入胎識,這就是緣覺所修的因緣法。

可是修聲聞跟緣覺,還不足以成佛,也還不是佛陀建立佛教的目的,所以佛陀還要教導「六度詮旨」,也就是教導眾生如何來修六度萬行。六度指的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跟「智慧」。那什麽是「布施」呢?布施所要指向的道理是什麽?——「六度詮旨」的意思就是說,菩薩在修這個六度,祂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什麽?事實上它有兩個面向(簡單來說兩個):第一個,這個六度可以讓我們眾生因為修學六度最後邁向成佛,這是第一個意旨。為什麽可以成佛呢?為什麽要透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呢?因為要修學這些法,而可以讓我們成佛,它的根本所依就是因為有這個第八識如來藏——所以讓我們行布施的時候,布施的功德、福德功不唐捐,因為功德、福德都記錄在如來藏裏面,祂都幫我們收藏得好好的,所以成為我們未來世,菩薩的廣大的這種福報跟功德。

「持戒」(持戒的道理也是一樣)為什麼我們需要持戒?因為如來藏的法性可以讓眾生,當他作善業的時候獲得善的果報,作惡業的時候,就獲得三惡道的果報,所以我們就要持戒。那我們持戒,為什麽我們能夠一直持戒呢?因為也是有這個如來藏幫我們執持了我們持戒的習慣。所以有些人出生之後安分守己,他不會去貪別人的東西,他也不會去侵犯人家,也不會想要過度的縱欲,不會想要修雙身法,為什麽他可以這樣子呢?因為他過去世有修持戒到彼岸的功德,所以他就可以養成這個習慣,而且能夠來到現在世,乃至去到未來世,都可以顯現出他持戒的功德。所以說布施、持戒,也是有它的道理,而這個道理的建立,也都是因為要有如來藏的存在,才能夠建立。這樣的話,我們持戒、布施,才符合道理,才是理性。

那「忍辱」呢,忍辱就是說我們在持戒的時候,或是在行布施的時候,事實上是應該要忍辱,要有耐性的。如果沒有耐性,我們沒有辦法成就布施的。譬如說要布施愛語,可是人家對我們講嘮嘮叨叨——從家裏面的小事講到大事、大事又講到小事、亂七八糟講一堆,如果沒有耐心,沒有忍辱,沒有辦法成就這樣的功德,不能成就傾聽眾生抱怨的這個福德跟功德。那一樣啊,如果說有些人,我們碰到之後,他對我們不好,乃至恩將仇報,我們也要忍辱,因為忍辱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很多人不能瞭解這一點,譬如說有些人,常常因為別人對自己的不好就生氣,結果氣壞了自己。可是有智慧的人,他就會這樣想:「如果說我是對的,他是錯的,那他是比較不利,不利的人他應該要緊張才對。那我們是對的人,我們為什麽要生氣?為什麽要緊張呢?為什麽要氣憤呢?」我們會氣憤一定是因為怎樣?還是有貪著。因為他可能對我們不利,損害我們的利益。既然利益是可以被損害,表示利益即使獲得,它終究也是壞滅嘛!既然是可壞之法,由別人來壞有什麽關係?所以修學解脫法,就是能夠看淡於世間的一切法,最後就可以修證忍辱,來邁向解脫。

那「精進」度呢,就是要對這些法瞭解之後,然後精進不懈,然後就可以邁向解脫。因為三大無量數劫,是需要勤苦修行的,是要持續不斷的,所以需要精進度,才可以讓我們的成佛之道能夠延續。

那「禪定」呢,就是對於我們三界裏面的各種境界要能夠瞭解,不是只有人間的這個境界,對於諸天的境界,譬如欲界天、色界天,乃至無色界天的存在,都要透過禪定的方法來實證,來證明說確實是有欲界天存在、確實是有色界天存在、確實是有無色界天存在。當我們能夠實證禪定,那我們就可以了知,三界裏面確實是有這些不同的境界,那我們對於世界的了知,眼界就更寬廣。

最後就是「智慧」了,就是解脫的智慧,還有大乘的實相智慧。這個智慧所要實證的根本,還是一樣指向這個如來藏。

所以說在佛法的修行裏面,我們要說出世間的法寶,指的就是「四諦緣生」跟「六度詮旨」,特別是六度裏面的,菩薩所修的「六度波羅蜜」,它是含攝「四諦緣生」的。有人會不瞭解這個道理,以為聲聞人才會有解脫,菩薩沒有解脫,這是錯誤的觀念。菩薩的解脫就在於說,譬如說菩薩對於錢財的解脫,就是因為他願意布施。聲聞人他是三衣一缽,他是把他所有財產,布施之後他出家,他是沒有任何財物可以布施其他人,他只能法布施。菩薩呢,菩薩他能夠解脫於三界的繫縛,就是因他願意布施一切的所謂世間的財富,乃至種種的愛語,乃至種種的法寶,他都願意布施出去。所以說菩薩就因為他對於這些世間的財富、名聲等等眷屬他都不貪著,所以他願意行布施。所以從菩薩行布施,就可以看出來,菩薩他是有解脫的,只是他的解脫的方式,跟聲聞不一樣。聲聞他是把他拋棄之後,入無餘涅槃。可是菩薩呢,他是繼續去獲得人天的種種資財之後,去布施給眾生,因為他不貪著,因為他解脫於這些財富的繫縛;他也把他所獲得的財寶,他的這個法寶,也都布施給眾生,因為他對於法寶也不吝惜,因為他也對於法的執著,把它去除掉,不被法的貪著所繫縛,所以菩薩也願意布施種種的解脫法、種種的實相法給眾生。所以這是菩薩的解脫,所以菩薩一樣有聲聞緣覺的解脫法。這就是所謂的出世間的法寶。

另外,還有所謂的「僧寶——出世間僧寶」:指的就是四向五果——這通教菩薩所證的這個果位,還有三賢十地的這個大乘菩薩的所證。四向五果指的就是四種聲聞所證的果的向位,譬如說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初果要實證之前,有向於初果的初果向,要進入二果之前,也有二果向,乃至進入三果、四果之前的三果向、四果向,這就叫作四向。那另外還有四果,那為什麼會多一個果而稱為五果呢?因為還有辟支佛果。因為辟支佛果是超越於聲聞,因為他所證的緣覺法、因緣法,是超越於聲聞,所以說他的辟支佛果也要加進去,所以稱為四向五果。如果他是聲聞,那這個四向五果就是聲聞,可是如果是菩薩的菩薩僧寶,那他就是通教的菩薩。譬如說他可能還沒有修學到別教菩薩的法,那他所證的四向五果就是通教菩薩所證。我們說三賢十地的大乘菩薩,他所證就是有別於通教菩薩、有別於二乘,他所證的三賢十地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還有十地。這個三賢十地或者是通教菩薩的四向五果,通通都叫作「僧寶」,而且這個僧寶是真正的出世間僧寶,是真實的三寶,而不是跟前面所說的世間的這個僧寶是一樣的。事實上他們本質是不一樣,為什麼?因為世間的僧寶他可能是還沒有解脫,他只是依於三皈依戒,依於他的聲聞戒律,所以他成為僧寶,可是對於佛法果位的實修呢?他沒有。可是當菩薩他實證了四向五果或是三賢十地的這個果位的時候,事實上他才是真正的僧寶。所以在僧寶裏面,真實的僧寶,也就是「僧」——出世間三寶中的僧寶,他的位階是高於世間的僧寶。
那出世間的僧寶,這個三賢十地,他的實證是完全依於他的智慧,而稱為「僧寶」,而不是依於他的外相。前面所說的世間的僧寶,他通常要依於外相,還有他的戒律,譬如說如果他受比丘、比丘尼戒,他就要剃頭著染衣,他要示現出聲聞相,所以這個時候他是有別於一般人的這種外貌。為什麼?因為要表現出聲聞的解脫,那是為了表法。在這個世間的僧寶裏面,也有菩薩僧,他是不示現出這個出家相的。可是如果說他要稱為真正的三寶,他是要實證果位的,那表示說他才是真正的僧寶,而不是說他不剃頭,他也不著染衣,他也不持戒,而可以說為僧寶,不是這樣子。

那這裡所說的僧寶——這大乘的我們說的這個出世間的僧寶,他是因為有實證了佛法,他有果位,他有真正的智慧,所以他就不依於外相。所以我們可看到一般的寺院裏面,在大雄寶殿裏面最中間的一尊就是所謂的 釋迦牟尼佛(祂是我們的教主),可是兩旁呢就有所謂的 文殊跟普賢。那 文殊、普賢(如果各位有仔細看的話,就可以看到在這個大雄寶殿裏面的 文殊、普賢)祂們都是現天人相,也就是他是長髮披肩,而且他是穿上天衣的,而且有瓔珞的。所以說在大乘的寺院裏面,事實上就是以這個菩薩僧,特別是顯現出天人相的這個菩薩僧為主的,也就是他是只受菩薩戒,而不受比丘戒、比丘尼戒。為什麼呢?因為他有實證,因為他有實證的智慧,所以他們不依於這個外相來住持佛法,所以在大乘菩薩裏面,他是同時顯現出在家相跟出家相。可是如果說要顯現出在家相而能夠稱為僧寶呢?他一定是實證佛法,如果沒有實證,不可以稱為僧寶。可是他實證了佛法之後,譬如說他斷我見,或者是說他已經明心乃至見性,那他就可以稱為大乘的菩薩僧,他就是真實的僧寶,而且這樣的僧寶,是真實的出世間僧寶,他是超越於世間的表相上的這個僧寶。所以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應該要認清楚,佛法的所修所證都是智慧,是以智慧來論位階,而不是依於表相來說。

所以有些人就會誤會說,特別是有些修聲聞法的他就會說:為什麼有些人(譬如我們同修會的導師),他是沒有出家,可是為什麼要說法?有人就批評說那是白衣說法。事實上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 導師已經實證了佛法,而且把三乘菩提真正的內涵把它講出去,而可以幫助更多人、很多人能夠真正實證佛法,所以祂是真實的僧寶。所有實證佛法都是真實的僧寶,既然是真正的僧寶,那就不是白衣。因為白衣不在於身上所穿的衣服,而在於他的內心是不是真實的出家。如果穿著僧服,可是內心還是一樣貪著名聞利養、一樣不皈依三寶、一樣信受外道的法,那這樣的話他一樣不是僧寶,他一樣是白衣。雖然他穿的是出家的衣服,雖然是剃了頭發,可是一樣叫做世間的凡夫,而不是真正的僧寶。

可是有一類是真實的白衣說法。就是有一些人(他口中會批評這種事情),可是他所聽受的人是什麼呢?是學術界!他相信世間的那些學術界的人。學術界的人,很多他是不信受三寶的,他是毀謗大乘的,結果他們特別信受這些人,而且請他們到寺院去講課、講法,結果他們是出家人,可是他們在下面聽法。然後因為這些人,他也不皈依三寶、他也否定大乘、否定佛教、否定佛陀的存在,所以他們才是真正的白衣!可是他們是出家人、出家眾,而聽受這一些人在講說佛法,這才是真正的白衣說法!所以我們要說真正的白衣說法——請學術界這種還沒有實證、也還不相信佛法的人,他去講授佛法,這個才是真正的白衣說法,而且是白衣高座說法。那如果說出家眾在下面聽法,那就是違背了他的三皈依戒了,他違背了他自己的戒律了。所以我們修學佛法要知道,佛法正確的道理,完全在於智慧,而不是在於表相,白衣或黑衣也是要從智慧來論,而不是從表相來論。

因為今天這個單元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我們就跟各位介紹到這個地方。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在小說裡讀到有退居山林的智者,猶如閒雲野鶴般自在,偶而被尋幽探勝的旅人遇著,幾句超凡脫俗的對話,讓閱讀的人在腦海中迴盪許久,總覺得人間真有這樣具有仙風道骨的人嗎,如果遇到了,會不會格格不入很難與他對話? 也曾在禪宗史籍記載中,閱讀到如寒山子、拾得的紀實,忽然在某處出現,行跡特別,無人識出其言行本意,無人將他們視為賢聖或是高僧大德,被人識出是菩薩示現,又忽然在某處消失,好像意味著與智者相識乃至相處相當的難。茫茫人海中,在哪兒能遇到現實生活中與你過同樣日子的賢者、智者?


在鄰居的眼中,鄭簡澤是一個老實的念佛人,有時候一星期才見到他在巷中出入,聽說是在禪坐以及讀經;平常見到他總是和和氣氣的,騎著腳踏車偶而騎摩托車,偶而開著汽車出入,是跟大家一樣在巷中出入的一分子。隔壁老蔡為了疏通社區的山泉水管線,獨自一人背著工具去後山工作,老鄭知道了,管不著兩個老人的年齡加起來將近150,也帶著工具去協助,雖然事情總算有進展,但兩個人都各跌了一跤,真是驚險!老蔡在不到一年的時間發病,後來撇下老鄭先走一步了,老鄭為了失去一位敦親睦鄰的老鄰居感傷了好一陣子!


有時後從老鄭家門口走過,看到他非常專注的在拔庭院的雜草,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人走過;有時候看到老鄭抱著厚厚一疊紙稿忙進忙出,後來才知道原來老鄭在寫書呢!總感覺這個老鄭又親切又隨和,不是難相處的人,有時於他的行舉中覺得有一分獨特的長者風範,但就是鄰居老鄭嘛! 在一次造訪的因緣中,看到老鄭家莊嚴的佛堂,以及一冊冊大藏經,閒聊之下才知道,老鄭已經教人念佛二十年了!平時就是教佛友一起念佛、讀經,寫的書在佛友間閱讀使用,已經默默的修行那麼長的時間,當作他的鄰居竟然察覺不出來,真是感歎有眼不識智者,如果不趕緊參加他所帶的念佛學習班,那麼這個鄰居不就白當了,不知道會不會像寒山拾得一樣,馬上就消失了?


隔天又看見老鄭在庭院拔雜草,心裡總算鬆了一口氣,看起來老鄭是現實中真的可以親近的智者,得要抓緊時間拜他為師才行,雖然年紀都大了,但總是在現實中的事,不是南柯一夢醒來獨嘆息!




相關閱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11集
由正禮老師開示: 受持三歸之行(三)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十一集 受持三歸之行(三)
正禮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個單元,我們跟各位介紹到四個四不壞凈。如果能夠歸依三寶而成就四不壞凈,那一定可以確保這個人永遠能夠不墮三惡道,能夠在三界裏面人天的三善道裏面常常在人天的境界中受樂。如果毀壞了三歸依戒,那就常常會淪墮到三惡道裏面。我們知道三歸依的這個功德有這麼廣大,我們應該一起跟我們的眷屬,一起來佛教的道場受這個三歸依。可是我們要受三歸依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先弄清楚,我們想要去受三歸依的這個道場,他們對於佛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法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僧寶是怎麼說的、他們對於戒法是怎麼說的,我們一定要先把它弄清楚。因為當我們把這些事情弄清楚之後,我們去受三歸依戒之後,就可以獲得廣大的功德。可是如果我們不是先去把它弄清楚——他們所說的佛、他們所說的法、他們所說的僧、他們所說的戒法是如何的——那就盲目的去歸依,那這樣反而是不好。因為有很多假借佛教的名義來欺騙眾生,這個是我們五濁惡世,在這種惡世中修學佛法,最困難的地方,也是辛苦之處。可是既然我們在這個五濁惡世之中,有這樣子的惡因緣,我們就應該要以我們的智慧,來排除這樣子的惡因緣,所以希望大家能夠仔細的來分辨。

我們接下來說,我們說的這個三寶——歸依三寶。可是三寶它有分所謂的世間三寶、跟出世間三寶,乃至有所謂的自性三寶(同體三寶)——自性佛寶、自性法寶、自性僧寶,我們要來解說這個部分。所謂的世間三寶是說:譬如我們在寺院裏面,可以看到有佛像、有菩薩形像;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經典——大乘的經典或是二乘的經典、或是其他的論典、或是律典,這個經律論的這些經典就是法寶;佛像呢我們就說它是佛寶,那我們說的菩薩像,乃至有一些是出家眾,這個就屬於僧寶,他是屬於我們說的佛菩薩形像,就是我們說的佛像,或是說僧寶的形像,這個僧寶就是現在依於佛教的戒律所出家的這種出家四眾,他也持守三歸五戒、他也持受他的比丘、比丘尼戒,這樣子的四眾就是僧寶。我們所說的這個世間三寶,就是在講這個佛像啊,經典啊,還有這些出家眾,這個就是世間的三寶。

我們說 釋迦牟尼佛祂是佛寶。可是有人會說:「釋迦牟尼佛不是入滅了嗎?那佛寶不就不見了嗎?」不是這樣子。雖然 釋迦牟尼佛入滅,那是因為五濁惡世的眾生因緣如此,所以祂就取滅,可是取滅祂並沒有真滅,因為祂現在還在色究竟天宮中說法。可是在人間呢,就有表法的佛像存在,讓眾生可以來景仰 佛陀,所以在世間的三寶裏面的佛寶,就是指的這個佛像。可是我們的心中一定要知道,佛陀祂仍然是存在的,仍然在三界裏面度化眾生,仍然在加持我們。那這個經律論裏面的法寶,現在收藏在所謂的《大正藏》,或其它的不同種類的經典。我們要區別說八識論的這種正確的經典才是法寶,如果夾雜著其它錯誤的經典,夾雜著其它的偽經或是疑偽經,這個就不是法寶。那我們說出家的僧寶,他是怎麼樣呢?他要受這個菩薩戒、比丘戒、還有比丘尼式,能夠正受這些戒法,他才是世間所謂的僧寶。如果有這樣子的僧寶,這些受菩薩戒的菩薩,或是說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示現聲聞的這些菩薩,這些也都是僧寶。所以說出家有四眾,為什麽?因為菩薩有些,他是不受比丘戒、不受比丘尼戒,他是直接受菩薩戒,所以他也有二眾;如果有些人,他是受比丘戒、比丘尼戒,而且一定會加受菩薩戒,那他示現出出家相面,出家的相貌,這樣合起來就有四個眾,他們就是我們所說的世間的僧寶。

世間三寶的這個僧寶,一定要持守他所受的這個戒法,如果他不持守這個戒法,乃至他破壞了三歸依戒或是五戒,他一樣不成為僧寶。所以說一切的戒,譬如說這個僧寶他要去受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要受菩薩戒之前,他一定要先去受三歸依戒。所以沒有一個僧寶,他是不受三歸依戒的,所以一切戒是以三歸依戒跟五戒作為前提。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有一部經叫做《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六說:【(優婆離)問曰:「若不受三歸,得五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八戒不?若不受三歸,得十戒不?若不(受三歸),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這段經文所說的五戒,就是我們說的殺、盜、淫、妄、酒。所謂的八戒就是指八關齋戒,這是八戒。或者是說十戒,這個十戒指的就是要成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彌戒或是沙彌尼戒,那就是屬於十戒。或者是說白四羯磨得具戒,具戒講的是比丘戒跟比丘尼戒。意思就是,優波離問 釋尊說:如果要得五戒、八戒、十戒,乃至具足戒(聲聞具足戒),是不是可以不受三歸依戒?如果不受三歸依戒的話,這些戒能不能獲得呢?佛陀就回答優波離說:「一切不得」。也就是說,所有持守戒法的人,他一定要先遵守三歸依戒,如果沒有遵守三歸依戒,那他的戒體一定都損壞掉。

很多人對於什麽叫作戒體,他會很多的迷惑。什麽是戒體呢?戒體就在告訴我們:我們知道持守的那個分寸,持守的那個界限,當我們知道什麽是對,什麽是錯的時候,當我們知道那個界限、知道那個範圍的時候,我們所知道的那個範圍、那個界限就是一個體,就是我們要持守的那個戒體。所以如果有人去違犯重戒,我們說他的戒體毀壞。為什麽?因為他不遵守自己所界定的那個分寸,不去遵守他自己所約束——跟佛菩薩所誓願要遵守的這個界限。因為界限損壞,所以說他就是非不分、善惡不分;因為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所以叫作沒有戒體。所以戒體就是要知道,我所要持守的那個範圍,我能夠清楚明白,所以叫做有戒體;如果沒有清楚明白,這個範圍跟內容,那就叫做沒有戒體。所以有戒體、沒戒體就在於:對於所受的這個戒法——應該持守的那個內容——有沒有具體的了知。如果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做有戒體;如果不能具體的了知,那就叫沒有戒體。所以受持三歸,一樣有三歸依戒的戒體。所以如果我們到任何道場去受戒的時候,都應該要聽聽他所說三歸依戒的內容,如果他說的是正確,我們就知道傳法的人他有戒體。因爲他有戒體,我們聽受了之後,我們就知道我們本身有戒體,因為我們知道,清楚的知道如何持守。可是如果我們去歸依的時候,他不跟我們講應該持守的範圍,這樣的話沒有戒體,沒有戒體就是隨緣的、結緣的歸依而已,這樣的話還沒有真正進入佛門。所以我們都應該清楚的了知三歸依戒的內容,瞭解了之後就可以進一步去具足眾戒。

簡單說了世間三寶之後,接下來要跟各位介紹「出世間的三寶」。出世間的三寶一樣是佛、法、僧三寶。所謂的佛寶,就跟世間三寶是不一樣。世間三寶是佛像——裱好的佛像,不管是大理石雕的、玉雕的或是土去塑型的,或只是印刷的佛像,那都屬於世間的三寶、表法的三寶中。所謂出世間的三寶是指什麽呢?就是指真正的佛陀、十方的諸佛!佛寶就有分法身佛、報身佛、應化佛(應化身佛)。為什麽佛要這樣來區分呢?因為這樣才能夠讓我們瞭解什麽是有情?因為在佛陀的境界來說,可以把這個有情的真正最後所成就的境界,能夠讓眾生瞭解。所以我們要來簡單說明一下佛的三身。

譬如佛的「法身」,法身所指的就是第八識如來藏這個真心。這個法身是一切眾生也都有,所以 佛陀常常依於自己的法身跟眾生的法身是完全相同,所以祂會說:心、佛、眾生是相同的;心、佛、眾生是不二的;心、佛、眾生是一樣的,所以一切眾生跟諸佛都平等的,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就是依於法身的功德來說。所以一切眾生也都是有法身,所以我們每個人也都一個真佛——這就是第八識如來藏——就是「法身」!

可是我們知道,我們一個有情是由第八識跟其祂的七轉識,還有色法,這樣子共同成立,共同組合。這樣的話除了法身之外,還可知道事實上還有其它的色法跟心法,這成就了所謂的「報身佛」。報身佛的意思是說,祂依於祂三大無量數劫所修的智慧跟福德所成就的這個報身,這個報身就叫做報身佛。報身佛事實上祂又有分:所謂的「自受用」的報身佛,跟「他受用」的報身佛。所謂的「自受用」的報身佛,是因為佛陀祂的功德十分廣大,所以祂有祂的自己受用的報身,這個是自受用報身。在《華嚴經》裏面描述:釋迦牟尼佛祂的廣大報身是無量無邊的,祂是在蓮花藏世界海中的某一個世界海中,有千瓣的蓮花,祂坐在上面,祂就叫做 毗盧遮那佛。那是祂的廣大報身,我們一般眾生難以見到,即使親眼見到,因為祂太廣大,我們也不知道那是報身。因為太廣大了,我們眼界太小(我們太渺小了),所以 佛陀還會示現出所謂「他受用」的報身。這個所謂「他受用」的報身,就是要來度化眾生的,來度化菩薩,所以色究竟天宮裏面的 佛陀,就是「他受用」的報身佛。所以我們知道報身佛是有兩個:一個是「他受用」,一個是「自受用」。也有其它的宗教說,那個報身佛是個男女交合的「抱」身,那是錯誤的,因為那是錯誤的,是修雙身法的,它不是佛教,它也不是真正佛陀的報身,因為佛陀的報身不是這樣子。

我們說還有「應化身佛」,什麽叫應身呢?就是應於眾生的根器。我們說在色究竟天宮的報身佛,事實上也可以算是應現於諸地菩薩,所以祂教化諸地菩薩在色究竟天宮。可是我們也可以說事實上,應身佛指的就是 釋迦牟尼佛來人間應化有情、來教導大家、來建立佛教、來度化我們在五濁惡世的這些有緣的眾生,所以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現在印度的 佛陀釋迦牟尼佛,祂就是應身佛。所以祂所示現的身量跟祂所相應的眾生是相類似的,因為只有這樣子,眾生才能夠接觸,才能夠學習,才能夠親近。如果 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報身來示現,眾生沒辦法去親近祂,沒辦法直接學習的。所以佛陀有時候也依於祂的悲願——祂本來是可以有廣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輪迴、這種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結果祂願意來到這種五濁惡世,在古代的時候飲食是那麼不好,環境是這麼不好,結果祂還要打著赤腳走這麼多路,來度化眾生,這就是祂的悲願!就好像天人升到天之後,都不願來到人間了,結果偉大的 世尊竟然願意離開祂的自受用境界而來到人間,這就是因為祂的慈悲跟祂的愿力!所以我們要知道:諸佛的願力是不可思議的,是超越於諸天的,跟一切的天人祂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應身指的就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應化在印度的 釋迦牟尼佛。

所謂的「化身」,化身意思就是說變化的身,也就是說佛陀除了用應身要入胎、出胎、示現八相成道,來度化眾生之外,事實上祂也常常化現化身。化現化身到其它的世界,或是化現化身到其它的天界,乃至化現化身到眾生的夢中、有情中的夢中,所以有些人他會夢見釋迦牟尼佛跟他說法,這就是佛陀的化身。

那我們說佛陀既然有三身,我們說眾生一樣有法身,最後也會跟佛陀一樣,我們現在好像是不一樣?沒有錯!因為我們現在有的是法身,我們的報身跟我們的應身呢是結合在一起的。我們的報身就是我們的業報之身——所以成為人,我們是應於我們自己的業。那我們有沒有化身?我們沒有那個能力,所以我們沒有化身。所以我們的應身跟報身是合在一起的;我們也沒有那樣子的功德力量;所以說一般的眾生有法身——就是他的第八識如來藏;可是也有他的業報身,就是他的七轉識跟他的色身。所以眾生最後要能夠修學,就是希望能夠修學淨土法門,最後能夠邁向成佛之道,最後跟 佛陀一樣,可以成就功德廣大的三種身。

我們接下來跟各位介紹所謂的「法寶——出世間法寶」。出世間法寶就是:四諦、緣生、六度詮旨。前面有說三福凈業裏面的第一個部份:孝養父母、侍奉尊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那是屬於世間,因為它還不是解脫,我們現在所說的出世間的法寶,是跟這個不一樣,因為他要談到解脫法。解脫法就是所謂的「四諦緣生」跟「六度詮旨」。為什麽這樣分呢?因為這跟三乘菩提是有關係的。(因為三乘菩提的內容很多,所以我們在這個節目裏面,不能跟詳細跟各位解說,所以只是大約跟大家提示一些重點。如果大家對於四諦緣生跟六詮旨有關於聲聞、緣覺、菩薩的法,有疑惑的話,請各位參考我們三乘菩提所說的內容。)這個四諦緣生的四諦講的是聲聞,緣生就是緣覺法,六度就是菩薩法。關於三乘菩提實際的內容,我們在三乘菩提裏面已經有很多的介紹。所以我們接下來會簡單的跟各位說明,他們之間的一些差異。

因為時間已經到了,所以有關於這個部分,我們在下個單元再跟各位來解說。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