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正覺教團 三乘菩提系列 35由正緯老師主講 「等覺與佛地」




(歡迎利用畫面右欄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進入收看 )

正覺教團的導師--平實導師將於425高雄巨蛋開演「穿越時空超意識」之真實義,因緣殊勝難得,竭誠歡迎十方大德蒞臨,一同體驗無上智,共沐法語樂芬芳!



35  等覺與佛地  之開示文稿:

  在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跟大家講十地修證的(大概)狀況,在今天的課程內容裏面,我們要跟大家說等覺以及佛地的境界。我們要先強調的就是:關於這些等覺與佛地的境界,有許多的狀況我們都是依照 佛陀所開示的內容整理之後來跟大家說,當然對於裏面許多非常微細的項目,我們是很難去思議的,所以只能說我們是依照佛陀 所留下來經典的開示來跟大家說明。

  首先,十地菩薩在修行要入十地滿心的時候,會斷兩種無明:當祂斷除了大神通的隨眠及無明,以及微細秘密的無明跟隨眠的這兩種狀況之後,把它斷了之後就入十地滿心。這個時候入十地滿心,十方世界的諸佛就來遙灌其頂,這個時候這位十地滿心的菩薩就入了等覺位。為什麼叫作等覺位呢?因為等覺菩薩祂的功德等法,其實跟佛地這個狀況已經非常接近了;而妙覺菩薩叫作一生補處,這個一生補處意思就是說,未來要成佛的時候,就是在將來的下一生成佛,所以祂叫一生補處(這已是成佛前最後一次依異熟果而受生,故又名為最後身菩薩;以後在各個小世界中的受生成佛度眾生,都只是示現而不是依異熟果來受生)。

  等覺菩薩的修行,其中有三個大的修行。這三個大的修行其中一項最顯著的修行,就是在百劫之內要不斷的累積福德。如何累積福德呢?等覺菩薩這個時候累積的福德是用廣大的布施,也就是祂「無一時非捨命時,無一處非捨命處」,(在人間受生而取得色身之目的,只是為了布施內財而修集廣大福德。)別人如果要眼睛,那就隨時把眼睛布施給別人;別人如果要身上的什麼東西,也都是隨時把身上的東西都布施給人家。所以是「無一處非捨命處,無一時非捨命時」,用這樣的方式經歷了百劫的修行布施之後,累積了廣大的福德,才能夠成就到佛地時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隨形好,這些廣大的福德之相。

  那麼等覺菩薩另外的兩種法行,都是在(下生人間)成佛的時候一併來施行、來斷的,所以這個部分我們等一下在成佛的時候再來講。那麼等覺菩薩等到百劫累積廣大、廣大的福德之後,接下來就要進入妙覺位,就是(準備)成佛了。成佛的階段我們一般來講,按照《起信論》的說法,有所謂的八相成道,這個八相是哪八相呢?也就是生兜率、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涅槃,一共有八相,顯現出八相。這個八相如果是成佛選擇跟我們的釋迦牟尼佛一樣,在五濁惡世成佛的話,那麼這個成佛剛好就是具足這個八相,可以用 佛陀成道的經歷來講。
  
  首先我們說「生兜率」是什麼意思,這個意思就是說,當等覺菩薩百劫修相好已經完成之後,祂就會上生在兜率天,在兜率天的內院裏面等待著人間的時機成熟。如果人間的時機成熟的話,祂就會從兜率天道直接下生人間,這個也是所謂的諸佛常法,也就是歷來的諸佛都是會在兜率天裏面觀察人間的因緣狀況,再來決定降生的時機。

  接下來降兜率、觀察人間因緣適合之後,接下來就是入胎、住胎、出胎,關於這個部分我們要特別說:一般的凡夫生生世世在六道裏面輪迴,可以說對於入胎、住胎跟出胎是完全一無所知的。入胎來講,一般凡夫的入胎必然是關鍵到入胎的境界現前之後,必然充滿著欲界的心行,會現起,以這個心行去入胎;一旦入胎之後就渾然無知了,所以住胎位當然也是一無所知。到最後出胎之後(是全新的識陰覺知心,不是從前世移轉過來的同一個識陰覺知心),當然也就對於之前所經歷的前生所經歷的事情一無記憶,所以凡夫對於入胎、住胎、出胎都是完全昏昧無知的。

  在三地以前的菩薩─特別是在三地以前、七住以後的菩薩─通常這一類型的菩薩對於入胎來講,我們把祂叫作正知入胎。這是因為這一類型的菩薩在入胎的時候,並不是跟世間的凡夫一樣,在面對入胎時機的時候,現起了種種欲界的心行,不是的!祂其實是很冷靜的在旁邊看著入胎的時機,然後就跟著入胎了。但是在三地滿心以前的菩薩,祂入胎之後,住胎跟出胎就一無所知了。一直要到三地滿心了之後,不但正知入胎並且正知住胎;換句話說,祂住在母腹中的時候,對於住在母腹中的境界是完全了知的;並且出胎之後,三地滿心的菩薩已經遠離了隔陰之迷,所以往世修行的種種並沒有絲毫遺忘的地方;也就是說,出胎之後就已經帶著往世修行的所有記憶出胎了(這是因為他已經有意生身了)。所以我們說三地滿心的菩薩是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並且正知出胎。

  三地滿心已然如此,四地、五地乃至於佛地必然也都有這種正知入、住、出胎的功夫,只不過非常特別的就是我們剛才講:如果在五濁惡世示現如同 釋迦牟尼佛這樣示現成佛,那麼祂在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之後,祂接下來會示現不正知出胎。這個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從佛陀降生之後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走了七步示現之後,然後接下來開始完全把之前的一切都忘記,狀似人間的嬰兒一樣。從我們剛才講三地滿心以後的菩薩就具有了正知出胎的能力之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諸佛之所以要示現如同人類的嬰孩一樣,其實就是要告訴世間的人們,適當地喚醒人們的同理心,讓大家感受到 佛陀其實一開始也跟我們一樣,是從什麼都不懂的嬰兒開始學習、開始修行,然後開始成道以至於成佛的。有了這樣的同理心,才會讓大家更願意去跟隨 佛陀修行。這個是 佛陀的方便示現,所以,以上就是我們講的入胎、住胎、出胎的狀況。

  接下來講的就是「出家」的這個部分,佛陀在人間要示現成佛,必然要經過出家這個程式。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示現,讓世人看我們走解脫道或者走佛菩提道,最後的成就必然是有別於世間法(而棄捨一切世間法),必然是有別於世間人追逐五欲的成就,所以必然是要以(棄捨五欲的)出家相來示現,所以必然會有出家的過程。

  那麼接下來就是「成道」的過程。如果以我們的 世尊來說,祂在成道之前還歷經了苦行:六年的苦行,日食一麻一麥,非常非常的辛苦。我們也知道 世尊做這樣的示現,其實是為了要告訴當時在古印度許多的修行人(苦行不能解脫、不能成佛)。因為當時非常非常多的修行人,都以苦行作為(求得)解脫的方法,所以 佛陀之所以以祂的這個萬金之軀,要來經歷這些苦行,其實就是要示現、要告訴我們說:苦行是沒有辦法成就解脫的(而我是經過大家所無法修習的大苦行,然後放棄苦行,藉智慧才能成佛)!

  在苦行之後接下來 佛陀就真的要進入「成佛」的最後階段。在成佛的最後階段,我們如果略去了祂成佛的時候,所謂的受牧羊女供養的這些情節不說,單只來談 佛陀成佛的簡單的內容上來講的話,我們可以說 佛陀是(先思惟四聖諦、八正道、因緣法而降伏欲界魔,而證得解脫果以後,接著)在初夜分的時候,因為祂坐在菩提樹下思惟整理所有一切,祂無量世以來修行的這些道理。那麼在初夜分的時候佛陀是用手按地,用手按地之後接下來就等於是到了明心的位階了,明心就是開悟明心。我們要強調佛陀這個開悟明心,是最後身菩薩的開悟明心,這個所悟的境界絕對不是我們在菩薩位階裏面,七住位的開悟明心的那種開悟明心。實際上那個開悟明心是屬於大徹大悟、完全了悟的那個狀況!當祂開悟明心的時候,這個時候祂就會發起“大圓鏡智”,並且同時會圓滿具足上品的“妙觀察智”跟上品的“平等性智”。“大圓鏡智”很顯然就是對應到甚麼呢?對應到第八識如來藏;上品的“妙觀察智”是對應到意識;上品的“平等性智”是對應到意根。所以這個三品智慧發起具足的同時,佛陀也把從七地入八地的時候,所刻意生起的一分俱生微細煩惱障,也就是(最後一分)習氣種子把它斷盡,在那個時間會有這個成就在。
  
        那最主要是由我們說「成佛」那個部分最後一分的微細的煩惱障,這個主要是因為實際上菩薩的修行從六地的時候,就已經證入滅盡定,就已經可以如同阿羅漢一樣入無餘涅槃!但是,就是因為菩薩有生生世世的受生願,所以不會入無餘涅槃,所以不願意去把它斷盡(而特地保留著)。但是一旦到了七地要念念入滅盡定的時候,這個時候既然要念念入滅盡定的時候,不斷盡也很難了,所以這時候又必須要把它斷盡。但是為了要避免斷盡之後入了無餘涅槃,所以這個時候需要諸佛的加持,那經過諸佛的加持之後,再刻意生起一分極為微細的習氣種子,用這個習氣種子才能夠使七地入八地以後的菩薩,持續的受生、持續的修行。這部分在初夜手按地明心的時候,就會把這最後一分的習氣給斷盡。那麼在初夜分開悟明心發起“大圓鏡智”、上品的“平等性智”跟上品的“妙觀察智”之後,這個時候在後夜分的時候,目睹東方明星而眼見佛性;同樣的這個眼見佛性的境界,也不是十住菩薩所看到的佛性的境界;當這眼見佛性成就的時候,同時也就成就了所謂的“成所作智”!

  成所作智就是對應到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五個識,換句話說,在佛地的這五個識在“成所作智”的境界之下,這五個識可以獨立去運作、獨立去成就(度眾的功德),這個叫“成所作智”。“成所作智”的這個境界是非常非常的廣大勝妙的!並且在成就“成所作智”的當下,也把最後一分的所知障給斷除了。把最後一分的所知障斷除之後,就能夠成就了“處非處智力”。“處非處智力”簡單來講就是他可以去細觀、可以去了知三界所有一切眾生的所有心行,並且知道用怎麼樣的善巧方便來度化一切的眾生。並且這個“成所作智”我們在經文上尚且還看到這個“成所作智”的廣大勝妙之處,甚至是說我們說十方世界所下的雨到底下了多少的雨滴,佛的“成所作智”也可以了知無餘!這個境界實在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我們就只能按照經典所開示的,略微告訴大家佛地的“成所作智”的狀況。那麼這是所謂(八相中)的「成道」的狀況,當然就是說成道的部分,也有包含所謂的降魔的部分,這個部分我們就先略去了。

  那成道之後接下來就是「轉法輪」。「轉法輪」一般我們從教理上以及從我們自己的實證經驗上來講,比較可信、比較正確的分類,是所謂的五時三教的分類。也就是說,在第一時,佛演說的是《華嚴經》,第一時的部分說的是華嚴;第二時的部分說的是阿含;第三時說的部分是般若;第四時說的是(方廣)唯識;第五時說的是法華。中間的阿含、般若、唯識這三個,因為它的地位也特別的重要,我們又把它獨立出來當成是三教(三種特別施設的針對不同眾生根器的教導),所以成就了五時三教。這個是 佛轉法輪的整個過程。

  那麼最後轉法輪之後,佛雖然具有明行足的功夫,可以住世一劫,可是最終還是得要示現給眾生看,要示同眾生一般,最後要「入涅槃」給眾生看(是八相成道中的最後一種法相)。所以從剛才講的八種相裏面,就是我們講的八相成道。那麼佛地有這個八相成道,八相這部分我們講完了之後,接下來要略為看一下佛的境界。

  佛的境界除了我們剛才講的成佛的時候具足發起了上品“妙觀察智”、具足發起了上品的“平等性智”、也發起了“成所作智”、“大圓鏡智”這些智慧之外,我們其實也可以從佛的十號、十力的這些名稱裏面去約略知道說,佛的境界的勝妙。比方說佛的十號裏面,有一個叫作明行足,比方說佛的十號裏面也有一個代表了佛能夠知曉無量劫以來所有的事情,這個狀況都是阿羅漢的境界所無法想像的;那,再來佛的十力裏面,其中的“處非處智力”裏面這個部分,更是阿羅漢所無法想像的;這個部分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略去不講。如果各位菩薩有興趣關於佛地的境界的話,請各位參酌《佛地經》,詳細參閱便可知道一二。

  (大略講完佛地的境界)接下來我們講阿羅漢。我們特別要講阿羅漢到底跟
 佛有沒有差別,或者差別在哪裡?我們之所以要特別在最後,要特別講這個章節,最主要是因為我們常常聽到有一些人,根據 佛在剛開始初轉法輪的時候, 佛曾經說過:“我也是阿羅漢。”那有許多人就根據 佛所說的「我也是阿羅漢」這個字眼,就認定說 佛陀就只是等於阿羅漢(沒有別的證量),可是各位菩薩如果願意仔仔細細去看 佛所留下來的三藏經典的話,可以發現佛地的境界遠非阿羅漢所能比擬的!不說別的,光我們剛剛講說十方世界下了雨之後,到底下了多少雨滴, 佛的“成所作智”都能夠盡知,這一點是哪一個阿羅漢都做不到的事情!

  並且各位還可以仔細去觀察,從福德上面來講,那麼菩薩從初住位開始,就開始修布施,開始累積福德;這個福德的修行從來都沒有停止,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一直到等覺、成佛。等覺菩薩尚且要修百劫的廣大的福德!這個部分由於時間修行是這麼長久,累積的福德是何等廣大,就可想而知了。那麼阿羅漢在證初果之後,最多七返人天就會證阿羅漢果了,那麼從初果之後,到這個阿羅漢果也不過(最多最多也不過)七返人天,那麼七返人天的福德怎麼能夠跟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修集)的這個福德來相比呢?
  
  最後我們也看到佛典上面的記載:最後身菩薩成佛的時候是斷盡一切的習氣種子,就如同我們剛才講的初夜明心的時候這個狀況一樣, 佛是斷盡了所有的習氣種子。(第八識中)所有的種子從此之後就不再變易了,不再受熏了。可是阿羅漢只斷現行,不斷種子;換句話說,所有貪嗔癡的習氣種子,阿羅漢是仍然還有的,只是說在阿羅漢的當世不再現行。如果─我們是說如果─阿羅漢不入涅槃的話,由於習氣種子仍然在,所以當他在入胎、在出胎之後,他就很有可能因為仍帶種子的關係,會現起昔日的貪嗔癡的這些種子還在;這些的種子,正是因為這樣,所以阿羅漢都懼怕著重新受生,務必要在他把三界一切的煩惱現行都降伏的那一生,就急著要入涅槃;避免將來受生之後,再來現起貪嗔癡的心行,又再到三界去輪迴!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說(從)福德方面來看,阿羅漢連菩薩都比不上,何況是佛!那從(三界愛的)習氣種子來講,阿羅漢也一樣,阿羅漢只斷現行,不斷習氣, 佛是習氣全部斷盡了!再從所知障來講, 佛了知一切法!阿羅漢呢,光是能夠看到八萬大劫(以來的往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何況要看到無量劫?所以從這些方面我們可以知道,阿羅漢跟佛實在是天差地別的!不能因為佛善巧方便說自己也成就阿羅漢的境界,就說阿羅漢等同于佛(上地能證下地境界,下地不證上地境界,所以阿羅漢所有的功德,釋迦牟尼佛當然也有,當然也可能稱為阿羅漢,但不等於阿羅漢)。

相關閱讀: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