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集: 由正元老師主講 「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下集」
(歡迎利用畫面右欄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進入收看 )
第 47集: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下)
──斷盡一念無明成阿羅漢,只斷見惑思惑現行,未斷習氣種子
──斷盡無始無明才能成佛,是將習氣種子及塵沙惑全部斷盡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題目是一念無明與無始無明下集。上一集我們談到「隨緣消舊業,更莫造新殃」,只要眾生有辦法不再造作會招感後有生死的業,眾生在這一世受報以後就能夠得解脫。但是眾生為什麼會一再的造業呢?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常住眾生的覺知心中,所以眾生在受業報的過程裏面會不斷的起惑造業,所以就必須在六道裏面生死輪迴受苦。這也就是地藏王菩薩所說的:“南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非是罪,無非是業。”意思就是說,在這個娑婆世界南瞻部洲的這些有情眾生,就是因為一念無明四種住地煩惱常住眾生心中的緣故,所以連起個心、動個念都是造罪,都是造業,因此眾生就不得不在六道不斷的生死輪迴。
底下跟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眾生因為一念無明而生死輪迴呢?因為這一念無明會讓眾生生起貪瞋癡,有了貪瞋癡之後就會去造作種種的善業、惡業或者是不動業,所以眾生之所以會造業,就是這一念無明。另外,眾生也是因為這一念無明而生起中陰身,眾生在死亡的時候,意根跟如來藏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而變現出中陰身,使眾生在未來世投胎的過程裏面有一個中途站──中陰身,所以這個中陰身也是因為這一念而現起的。
那另外眾生之所以會去投胎,也就是說在中陰身的階段看到未來世有緣的父母,這時候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而起了顛倒想;因為起了顛倒想,所以去入胎、去投胎,所以投胎也是因為這一念無明。有些修行人修四禪八定,他們之所以會離開定境也是因為這一念無明。這話怎麼說呢?譬如說有些修行人證得四 禪捨念清淨定,然後安住在四禪定境當中,只有意識清淨心獨住的境界;在這個意識清淨心獨住的境界當中,因為是四禪,所以這位修行人他的息脈俱斷,也就是說在四禪定境的這個人,他沒有了呼吸,心跳也停止了;可是這個四禪定境息脈俱斷的修行人,往往因為這個意識清淨心偶爾會飄過、會現起一個念頭;這個念頭不知道是什麼,這個念頭也沒有語言文字形相,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可是意識心卻是很清楚的知道有一個念頭,這個四禪定境的修行人往往就是因為心中現起了這個不知名的念頭而又有了心跳又有了呼吸,然後退出了四禪的定境。也因為這一念又出生其他的念,有的是有形相的念,有的是有語言文字音聲的念,所以這個定境的修行人,就是因為這一念而離開四禪退到三禪,退到二禪,乃至退離禪定回到欲界的境界,所以證得四禪八定的這些修行人,往往就是因為這一念煩惱而離開定境。
再來,有些人也是因為這一念煩惱而下墮,譬如有人在世的時候證得無想定,捨報以後升到無想天去;無想天的天人壽命有五百大劫,如果這無想天的天人沒有中夭,他在無想定當中,就會待五百大劫;五百大劫當中,沒有六識的見聞覺知心。可是當他壽命結束的時候,他的心中就會生起一念;對於這一念,第一?那,這個無想天的天人不知道是什麼,第二?那他想去瞭解探討這一念到底是什麼,第三?那他終於知道這一念就是他的覺知心,這一念就是(覺知有)“我”存在,這時候這位無想天天人就會下墮,下墮去當毛毛蟲或是下墮到地獄、餓鬼、畜生,不一定;或是下墮去當人,這就要看這位無想天天人過去世所造善惡業成熟的情況,所以眾生就是因為這一念(無明煩惱)而生死輪迴。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無始無明。什麼是無始無明呢?無始無明又稱為所知障,又稱為塵沙惑;前面一念無明又稱為煩惱障,又稱為見惑、思惑。一念無明會障礙二乘解脫道的這些修行人,會障礙他們得聲聞菩提智,會障礙他們得緣覺菩提智,也會障礙二乘人證有餘涅槃跟無餘涅槃。這個無始無明呢,它障礙誰呢?無始無明會障礙菩薩:障礙菩薩得佛菩提智,障礙菩薩證本來自性清淨涅槃,障礙菩薩證無住處涅槃。
我們現在來介紹一下,到底無始無明是什麼內涵?首先,什麼是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不知道、愚癡,沒有智慧的意思。對什麼不清楚、不明白、愚癡、沒有智慧呢?對一切法,對一切法的真相,對一切法的實相不清楚、不知道、不明白;愚癡,沒有智慧,就是無明。這個無明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沒有開始!從無始劫以來,眾生(最初)就不知道、不明白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的實相。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有這樣的無明,因此就稱為無始無明。
這個無始無明就是法我見、法我執的煩惱,前面一念無明就是人我見、人我執的煩惱。一念無明的原因是因為眾生對五陰有妄想,不知道五陰是空、無我,所以貪愛五陰、執著五陰,才有這一念無明。這個無始無明也是因為對一切法有妄想,不知道一切法是無自性,不知道一切法沒有真實的勝用作用可說,然後對一切法有顛倒、有妄想,所以貪愛一切法,執著一切法,因此就有了無始無明。
接下來我們來解釋一下,無始無明又稱作所知障。什麼是所知障呢?所知障就是於一切境界的真實相無所知,障礙菩薩真實義智慧的出生,障礙菩薩實相智慧的出生,障礙菩薩般若智慧的出生。什麼是對於一切境界的真實相無所知呢?就是對世間的境界無所知,對出世間的境界無所知。什麼是世間境界?「我」就是世間境界。不知道“我”的真相,就是無始無明;不知道五陰、十二入、十八界的真相,就是無始無明;不知道男眾,不知道女眾的真相,不知道夫妻的真相,不知道父母兒女的真相,這個就是無始無明;不知道五欲財色食名睡的真相,不知道汽車房子的真相,這個就是無始無明;不知道這個世間萬物,不知道山河大地的真實相,這個就是無始無明。
再來,對於出世間的境界不知道,這也是無始無明。對於哪些出世間的真實境界不了知呢?就是不知道四聖諦、四正勤、四念處、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不知道十二因緣,不知道六波羅蜜,不知道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不知道五神通,不知道八背捨,不知道九次第定、一切處觀,不知道佛的無量百千三昧,不知道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不知道佛的真實相,這就是對出世間的境界無所知,就是因為對一切境界有愚癡,沒有智慧,不知道這一切的境界(本)是眾生真心如來藏的法相,不知道這一切境界都是自心真如的微妙功德。由於這樣的無知無智,所以障礙菩薩成就佛道,障礙菩薩證得無住涅槃,這個就是無始無明。
在《勝鬘經》裏說,有五種住地煩惱,分別是:見一處住地煩惱,欲界愛住地煩惱,色界愛住地煩惱,無色界愛住地煩惱,無始無明住地煩惱。其中阿羅漢跟辟支佛只斷前面四種住地煩惱,他們沒有斷無始無明住地煩惱。阿羅漢、辟支佛二乘的解脫道修行人,斷四住地煩惱的時間是蠻快的,只要他們斷了我見,這個精進用功的修道人就可以在一生乃至四生,斷盡四住地煩惱而出三界。如果是懈怠的斷我見的二乘修行人,他最慢七次人天往返,也可以出三界;或是證得二果,薄貪瞋癡的二乘修行人,他只要天上、人間一往還,也可以出三界;甚至證得斷五下分結的三果人,他甚至可以不用回到人間,直接在天界取涅槃,或是在中陰的時候取涅槃。
可是要斷盡這一個無始無明的住地煩惱就沒有那麼快了!要多久呢?菩薩依止佛菩提道修學,必須經過菩薩五十二個階位,所謂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經過這五十二個階位,然後大概將近三大無量數劫才能夠把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斷盡和成就佛道。所以這五種住地煩惱的前面四種,跟最後一個無始無明住地煩惱是有很大很懸殊的差別,這也一併為大家介紹。
再來,《勝鬘經》又說「眾生心從來不相應無始無明」。譬如世間人貪愛五欲,所以不相應無始無明;修行人有些可以相應,有些不能相應。有些修行人只修人天善法,他只求富貴、健康,只是求消災、求感應、求神通;或是有些修行人求加持、求灌頂,這些修行人是沒辦法相應無始無明的。有些修行人,他想去探討三界九地的真實相,想去瞭解十法界裏面四聖法界的真實相,或是六凡法界的真實相,這些修行人就可以相應無始無明。或是有些修行人看了一些經論,想去瞭解世尊拈花、迦葉尊者破顏微笑,這個真相是什麼?或是聽過祖師有開示「修學佛法要明心見性」,想去瞭解到底要明什麼心?見什麼性?或是想去瞭解「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或是想瞭解「父母還沒生我以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這些也都可以跟無始無明相應。或是有些阿羅漢、辟支佛,他們想去探討:當他捨報滅盡五陰、十二入、十八界以後,在無餘涅槃中,佛說不是斷滅,佛說是不生不滅,那到底無餘涅槃的境界是什麼?當他想去探討的時候,也就能夠跟無始無明相應。
可是這些時候只是相應無始無明,並沒有打破無始無明,也沒有跟無始無明裏面的上煩惱相應。修行人要怎麼樣才能夠打破無始無明呢?修行人必須要去尋覓善知識,然後跟善知識修學正知正見,請善知識教導破參明心所必須具備的因緣條件,才能夠打破無始無明。那,要具備哪些因緣條件呢?譬如說要請善知識教導基本的定力,教導三乘菩提的正知正見,教導斷我見的觀行,教導如何修集大乘見道的福德資糧,教導第一義的知見,教導參禪的知見,然後等待因緣成熟的時候,這修行人一念相應,觸證了法界實相,證得如來藏,能夠現觀這個如來藏確實就是經典裏面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根本心;這個法界實相、這個如來藏跟世間的一切法,確實是不即不離,非一非異,這時候這個修行人就能夠相應無始無明,就能夠打破這個無始無明。
然後當這個破參悟後的修行人想去探討成佛之道,想去瞭解:為什麼佛菩薩同樣證得這個如來藏、這一個實相,祂們有無量的功德智慧,有無量的威神之力,為什麼我同樣證得這個實相、這個真心如來藏,卻還沒有這樣的功德智慧?還沒有這樣的一個威神之力?所以就想去探討,探討成佛之道,或者是去探討菩薩修學的次第還有內涵,這時候這個破參明心的菩薩就能夠相應無始無明裏面的上煩惱;或是菩薩想去探討佛的功德智慧,譬如佛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佛的四智圓明,佛的莊嚴淨土到底是什麼內涵,這時候也能跟無始無明裏面的上煩惱相應。
如果這個菩薩想去修學這些佛的內涵,佛功德智慧的內涵,這些上煩惱就會(在他心中生起而)成為他心中的起煩惱;也就是這位破參明心的菩薩,他不僅發起了世俗的菩提心,也發起了勝義的菩提心,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所以這些無始無明的上煩惱就會成為這個菩薩在未來世修道過程中心中的起煩惱。這個就是破參明心的菩薩,他不僅相應了無始無明,打破了無始無明,也使無始無明成為他心中的上煩惱跟起煩惱。
破參明心是打破無始無明,也打破一念無明,可是還沒有斷盡,仍然有很多塵沙惑沒有斷盡,仍然有很多欲界、色界、無色界愛的住地煩惱沒有斷盡。四住地煩惱的數量、大小,是無法跟無始無明住地煩惱的數量、大小相比擬的;也就是說,四住地煩惱可以很快的斷盡,可是無始無明住地的煩惱,它好像有恆河沙─塵沙惑─那樣的無量無邊,必須經過三大無量數劫精進的修學才能夠斷盡。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我們先介紹到這裏,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