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緯老師開示:識蘊之苦集滅道(二)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六輯 識蘊之苦集滅道(二)
葉正緯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有約略跟大家提:我們要用苦、集、滅、道四聖諦的方式來觀行識陰。我們也說到說:當這個識陰存在的時候,一定會接觸到外面的境界,領受外面的境界產生了種種的這個覺受,那識陰存在跟這個六塵在互動的過程中的覺受、有一些覺受當然就是直接是苦的;可是呢即便不是苦的那些受,本身也因為識陰本身它的性質會有具足了無常、具足了行苦。這個就是我們所說到的:識陰的這個苦的這個觀行。
接下來在這個集次裏面,我們要跟大家講解的就是識陰它是如何的苦集?又如何苦滅?那麼苦滅之道又是如何?
首先我們來看看識陰的苦集。我們說最粗淺最粗淺的識陰苦集:也就是說苦集這件事情講的就是(我們即便,就是說):我們在我們的心行之中去執著、去愛樂某一些的事情——那就好像是說我們不斷的在蒐集這些種子,以至於說產生了苦,這些就是所謂的苦集。從這個煩惱的這個狀況來講,最粗淺的識陰的苦集是什麼樣的狀況呢?不外乎就是對於世間、世間的:比方說財產、比方說這個名聲、比方說世間的眷屬等等、像這個財、色、名、食、睡等種種的狀況,我們如果去執著、去愛樂以至說於我們沒有辦法去捨棄它的話,這個其實就是造就了識陰的苦集。為什麼說呢?因為這一些的狀況其實正是煩惱的來源!當我們的識陰在面對這些境界——比方說面對財產的境界,然後我們的識陰去分辨:這個財產,到底這個數量是多麼的龐大?然後它可以幫助我們去做多少娛樂的事情?等等。那當我們去愛樂這些狀況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開始會)去牢牢的執著著這個眼前的所謂的財產的境界,久而久之這些財產的境界甚至就會變成我們當下第一念頭,就會開始執著起這個財產。而因為這些執著正是苦惱的來源,所以識陰呢,也就因此把這些苦惱的來源牢牢的蒐集在心田裏面,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最粗淺的世間的苦集。
那由於這個世間的苦集呢,各位從剛才的這個分析上可以知道說,這些都是相對於我們週遭事物的執著:比方說財產,那就是相對於「我」來說,我們會看到:什麼財產;比方說名聲來講也是一樣,相對於我們來講,別人對我們加諸的什麼名聲。像這些可以說都是跟「我」相應的這些執著,所以我們有時候也把它叫作「我所」的執著——我所有的執著叫我所執著。這些是最粗淺的識陰苦集。
當然跟這個相較,我們剛才舉出了像財產、名聲、眷屬這個都是很直接的。當然也有一些人,我們說他看起來比較不著重在這種看起來表相上的身外之物——他表相上的身外之物不執著,可是他可能會執著所謂的我們說各種的感覺啊:比方說我們說氣氛——居家應該有什麼樣的氣氛,那麼要睡覺的時候,這個臥房的布置該有什麼樣的氣氛;用餐的時候,應該講究怎麼樣的氣氛;說話的時候,又應該講究什麼樣的氣氛;跟人相處的時候,又應該要怎麼樣把握什麼樣的氣氛……總之就是說,他們對於我們剛才舉的:財產這些看起來是非常具象的這些事情比較不執著,可是這些人卻相對來講對我們剛才舉的氣氛的這些例子非常的重視;當然這裏面也包含說有一些人對於很多的事情都有獨到的這個愛樂,比方說我們在插花的時候,我們要插出來的花有什麼樣的神韻,有些人就非常非常的愛樂、非常的對於這裏面的境界非常的執著;這些的事情,其實它的本質也是一樣也是識陰的苦集。
怎麼說呢?我們說這些像剛才舉例的氣氛或是神韻啊,這些感覺層次的東西,表面上看起來它似乎沒有辦法具體的(使人)把人拖向苦的那一邊,可是實際上我們常常看到這類型的例子:比方說有一些人,也許剛好是瞋的心比較濃厚,因為什麼因緣瞋心濃厚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他平常是一個很重視這樣氣氛的人,也許在某一個當下他就是會因為氣氛的不對,然後跟他的心行相應,起了惡心然後造作了惡業。這個其實在我們在很多的社會的新聞上面,都可以看到這樣的狀況。所以我們探究它的實質的話,其實這一種關於氣氛、神韻、感覺這種執著,也都是煩惱的來源,也都應該要劃歸在所謂的識陰苦集的部分。
這個道理其實就是(因為說)因為雖然說我們所在乎的東西,不是一個像財產那樣具體的實物,可是同樣的、它同樣的也是在識陰的分別、識陰的執著上面去熏習、去用心,當然這個就會障礙,讓我們在煩惱上面久久不能解脫。
所以我們如果說,仔細的來看看剛才我們講的兩種苦集的過程的話,我們可以把苦集的過程再把它更細、進一步的分辨。首先,要識陰要形成苦集的話,首先它一定要好好的去分辨、去品味識陰相應的境界相;比方說我們要執著名聲的話,我們一定會事先會知道這個名聲到底帶給我們自己什麼樣的樂受,這個就是去分辨、去品味相應名聲的境界所帶給我們的境界。所以第一個點是,我們必須會去分辨、品味境界相。
第二個呢,第二個過程就是透過這樣的分辨、品味之後,我們更進一步的去愛樂執著。也就是說,我們很清楚這個眼前的境界之後,我們繼續去強調、去加強在這個境界上面的愛樂跟執著,這是苦集的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呢,就是由於我們也分辨境界,然後也對這個境界產生了相應的愛樂跟執著了,由於這樣的熏習、長久熏習的結果,反而會讓我們開始去覺得說:識陰是如何的可愛。也就是說:我們開始會由這樣的熏習過程,我們開始會往內、開始去執著識陰所有的功能;比方說,我們會執著識陰可以讓我們去領受所有令我們感動的事情;我們開始會去執著有想陰存在,因為有想陰存在,所以我們可以去想很多很多、作很多很多的白日夢,讓我們自己很高興,然後我們可以對未來充滿了憧憬,這是想陰;同樣的在這個受陰跟想陰熏習不斷的過程中,我們同樣的也在執著了行陰的部分,因為行陰的部分,光是這意行的部分就已經包含了前面的受陰跟想陰的部分。所以從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一開始從這個「我所」的貪愛,一路到對於識陰的功能本身的貪愛,這個過程中反復熏習的結果,會讓我們會覺得眼前的境界是如此的真實、如此值得可愛、如此值得愛樂,連我們自己本身——我們的色身——可以提供我們各式各樣的覺受的憑藉,我們當然也愛戀我們的色身。
那我們的心裏的本身呢?我們的受、想、行陰呢?識陰呢?每一個陰都帶給我們在這個世間上面許多許多值得留戀、值得激賞的這個種種的體會。因此一般的凡夫俗子會因為這樣的熏習,會覺得說:世間是多麼的真實!感受是多麼的真實!身體又是多麼的真實!當然更別談說在領受、感受這一切的那個我!因此而言,會對於周圍的我所,乃至於我的本身,都覺得非常非常的真實啊!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在透過苦集的這樣的程序,會反復不斷的在三界中輪迴。
我相信在電視機前面的觀眾朋友們,應該是福德都很好,所以你也許不覺得說苦集的過程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可是(如果說從)我們如果說把這個道理細細的想過,或者從佛菩薩的眼光來看的時候,當你看清楚三界輪迴的實相的時候,您應該就能夠體會、能夠知道:為什麼苦集會是造就一切的苦?因為所有蒐集的這些個熏習的種子——包含說我們剛才說對於我所的一切的愛樂、執著;包含說對於我們自己色身的執著;包含說對於這個「我」的種種的愛樂、執著,這些呢,都會透過熏習的關係,讓我們牢牢的執著這一切的事情。以至於說當我們從這一生要到下一生,或者從下一生到又下一生的這個過程當中呢,使得我們會依照著我們愛樂的習氣就這樣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所以這也就是造就了我們在三界輪迴中一直反復輪轉生死。有些人這一世福德好的,生活過得很好,可是呢過了幾輩子福德好的生活之後,也許就要下墮到惡道去淪落、去受苦了;那麼現在在受苦的那些人,也許當他受的苦這個報受盡之後,也許他又有機會到人間,甚至有機會到天上去享受天上的勝妙的果報。所以整個三界的輪迴呢,其實就是在大家對於苦集的過程完全不知,把一切都執著為實的這些無明的影響之下,讓我們順著、順著原來的因緣一路的在三界裏面浮浮沉沉。這個呢,當大家把這些道理想想之後,你就應該會感受到:苦集是多麼令人悲哀的一個程序。
再來就是說,我們也要跟大家講苦集的過程、不斷的熏習的結果,也會使得我們講的五陰的境界越來越廣大,我們講越來越堅實。這個其實也是在《阿含經》裏面 佛所開示的「四識住」的境況,因為由於識陰的種種的執著,使得說其他的陰也相對來講也是得到增長,然後由其他的陰反復增長,再熏習回來又使得識陰本身又是增長廣大,這樣反復的熏習。
這個是我們剛才說(至少我們說)在世間人能夠想像到、能夠理解到的苦集的過程。可是呢修行人就好很多嗎?那倒未必見得!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常見外道,或者是甚至在佛門裏面有一些走錯路的、抱持著常見的這個修行人,雖然說這些人一心想要求解脫,可是往往對於自己受制於識陰的情況毫無警覺;這個也就是說,對於剛才我們講的苦集——識陰苦集——的狀況不能夠如實的了知。當然這些狀況,這些之所以不能如實了知的原因呢,當然有一部分是由於我慢,他不能夠就著 佛陀開示的內涵仔細思惟;那另外一部分,當然也是由於他的這個老師教錯了方向……不管是哪一個原因,這些人其實我們如果從這個苦集的現象來看,然後把苦集的現象跟他一心想要解除煩惱、修學解脫的這個心行,把它放在一起來衡量的話,那麼這些人其實比凡夫俗子更為可悲——因為一心想要求道,可是卻越走越遠。
接下來我們講,我們剛才講是苦集,接下來講「苦滅」。什麼是識陰的苦滅的境界呢?其實這個識陰的存在,只要識陰的存在就一定伴隨著識陰的各種的功能,這個也就是我們所認知到、所能接觸到識陰的狀況就是如此。既然如此的話,我們剛講說識陰的功能的存在,就是讓我們在面對這個這些境界的時候,會產生這個苦集的這個狀況,所以說,如何去滅除識陰的苦呢?如何不要再集呢?這個道理很簡單:因為識陰的功能就是如此,所以要滅除識陰的苦,直接的就是要滅除識陰的功能,也就是要滅除識陰自己,只要不要再有識陰出現在三界之中的話,根本都已經拔除了,自然而然就不會再有識陰的苦,也不會再有識陰的苦集了。這個識陰整個滅除的狀況就是無餘涅槃的狀況,也就是阿羅漢入的涅槃,叫作無餘涅槃。
更進一步跟大家說,(我們提到)如果我們提到解脫的極果,那就必然是所謂的無餘涅槃。在無餘涅槃的境界裏面,那是沒有一法存在,蘊、處、界都已經沒有辦法現行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全部都不存在,這個才叫作無餘涅槃。在無餘涅槃裏面,只剩下一個我們講的本心還獨自存在;因為本心在無餘涅槃位存在的時候,祂不會接觸到任何的——不會去這個接觸、不會去分辨任何的六塵,自然而然也不會去現起相應於六塵而來的分別的六識,所以一切我們現在所知道的一切的三界心行都不會再現起,這個才是所謂的無餘涅槃的境界。這就是苦滅。
我們如果要問說:這個苦滅,要如何能達到這個境界呢?首先來講,說來很簡單,可是說來也很難。您必須要先信受所謂的無餘涅槃的狀況——無餘涅槃有這個境界。這個也就是說,您先要信受只要把所有的一切的心行:意根、法塵、意識、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所有的這些全部都滅盡了,就不會有自我的存在,就離開生死輪迴了。但是把這些滅盡之後,是不是就變成一片虛無呢?那一片虛無的話,豈不是可怕極了嗎?把所有的一切都滅盡了,實際上不然,因為當我們把蘊、處、界一切都滅盡的時候,剩下的就是我們的本心如來藏獨存。可是信受這個道理,要能夠信受這個道理,真的是非常的難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在《金剛經》裏面 佛有跟我們開示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一)。從這個經句面我們就可以看到,就是說我們剛才一路跟各位菩薩講解了所謂的苦滅的狀況,如果您在聽受了這些講解之後,也願意發心來開悟、來尋求開悟明心,證悟了能夠在無餘涅槃位獨自存在的如來藏的話,那麼您真是已經在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最後,我們簡單來談到苦滅之道,四聖諦的最後一個,苦集滅道就是苦滅之道。當然我們講的苦滅之道的基礎,第一個,一定您要先相信 佛說的無餘涅槃的境界,先相信說這個無餘涅槃位中本心仍然常存,仍然恆常存在。並且呢在這個前提之下,您還要什麼?還要知「識如真」,也就是知道確實去了知識陰的所有的一切,因為這個就是:為什麼許多的修行人窮盡一生的修行,不能夠開悟明心?最癥結的道理就在於:沒有好好的按照 佛的開示,去看看、去瞭解識陰的真實的狀況;並且在識陰的狀況裏面(又以我們一再跟大家提醒的,在這個狀況裏面),又以意識可以說是識陰裏面最難最難對付的一項。那解脫道的修行者呢,其實就必須要了知:包含這個意識在內所有的這些識的這個虛妄性,同時也必須要瞭解跟識相關的根、塵的所有的這個虛妄性;當這些虛妄性都看了,都清楚都瞭解了,都一一觀行了它的虛妄性之後,您才能夠談到說要能夠斷我見,要能夠斷我執。這個只有滅去這一切執著之後,並且在捨報之後,願意把這一切都滅盡了,剩下本心獨存,那個時候才能叫作「我生已盡、梵行已立」的阿羅漢的境界。
總而言之就是,「識陰」真正是修行的關鍵!我們一定要瞭解識陰,並且所有之後的修行也都是:因為我們起心作意想要求得真正的解脫才去修行,所以修行的這個關鍵(整個的關鍵呢),其實就是識陰,並且修行的關鍵就是在意識。希望這幾個講次的講解,能夠讓大家確實瞭解。
下一個講次,將繼續由本會的郭老師為大家講解如何修證解脫道。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