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7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上品中生(二) + 上品下生(一)


第二十七集 上品中生(二) 上品下生(一)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觀賞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依據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來說明。我們今天繼續講往生極樂世界九品的內涵,上節課我們上品中生沒有介紹完,我們今天再依據上節課的部分,我們再來說明。

上節課我們提到極樂世界的上品中生,行者他是坐紫金臺,到了極樂世界,紫金臺花開見佛以後,佛放光加持以後讓行者能夠見佛,他因為見佛,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我們接下來看後面是什麼。後面的經文是說:【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這裡有提到「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也就是說這一個要上品求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一個能夠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在娑婆世界捨壽之前,他一定要多聞熏習第一義諦的知見,才會有因宿習來普聞眾聲。就是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因為你在往生前,你有多聞熏習大乘第一義的知見,你有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有閱讀經典,透過多聞熏習來建立第一義諦的知見,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就相應了這個種子;透過佛的加持,見佛以後,你因為這樣在宿習的種子就會現行,所以說這個部分的多聞熏習是非常重要,也是上品中生一個重要的條件。

而且這裡是說「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他所在的極樂世界,佛對於我們上品中生的菩薩開示什麼?開示的也是第一義諦的正理,而且是純然的第一義諦正理!也就是說祂不是講解脫道,而且是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在我們娑婆世界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經典的這個正理,而不是講解脫道,是講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三轉法輪,尤其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經典。所以說從這個部分也瞭解:要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得要是大乘的種性,他在捨壽之前,必須要先熏習這些知見,那時候到了極樂世界,蒙佛的加持開眼,親見佛,聞佛說法以後,這時候就很快的相應。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你能夠熏習的越多,那你到那裡相應的法就越多,能夠馬上的實證。所以說各位菩薩在還沒有捨壽之前,就應該要去尋求大乘——弘揚大乘法的善知識,來熏習這些第一義的知見,或者自己請閱經典。

那要讀哪些經典?譬如說:《楞伽經》、《解深密經》、《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楞嚴經》……這些經典都是大乘了義究竟的經典,就是在求生極樂世界之前,就應該要能夠熏習。所以說,有的善知識錯誤的教導說:「念佛都不用讀經!」其實錯了!你去念佛,除了在功夫上面——那是在「事行」的上面用功之外,你在「理行」上面要建立第一義的知見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那可以讓你的蓮品增上,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把自己上生蓮品的這個功德縮減,這個部分要注意。

這時候,你看佛菩薩在這一段經文又開示說,禮佛的規矩是非常重要。所以說我們平常就要養成見到佛,到講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後,就是要禮佛!禮佛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什麼?經典告訴我們說: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問訊、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這種種都是禮佛的規矩。譬如來講,我們的至誠心要恭敬佛菩薩,還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偉法師同時示範合掌、叉手的手勢動作),甚至要胡跪。稽首就是要鞠躬。問訊,現在菩薩都把問訊弄錯了,我們來看經典講問訊是什麼?諸佛世界的菩薩來娑婆世界,問 釋迦牟尼佛,就問佛說:「我是某某佛的菩薩,來禮見釋迦世尊,請問世尊『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色身康健否?眾生易度否?』」這個才是標準的問訊!而不是說這樣合掌(正偉法師示範合掌的手勢動作),這個是合掌稽首。所以說禮佛的這個規矩也要。那禮拜就是頭面接足禮啊,或頭面的五體投地的禮拜;然後還要供養諸佛,不管是用言語的讚歎供養;而且有的時候如果自己見到佛以後,發覺自己的心性不好,就在佛前發露懺悔;甚至隨喜讚歎,然後勸請諸佛,來請法;甚至在佛前發願,迴向一切種智的成就,迴向成佛之道的快速成就。所以這個禮佛的規矩要注意。

再來,我們來講,上品上生的菩薩他是到了極樂世界馬上見佛聞法,而上品中生的菩薩,則是經過一個晚上。那一個晚上就是極樂世界一個晚上,我們上一節課有提到,一個晚上就是娑婆世界的半個大劫。我們來看一下經典,在經典來講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時劫的差異是什麼。我們念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有這樣開示,它的開示怎麼說呢:【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

我們看了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知道在娑婆世界的一劫,相當於極樂世界一日一夜。那好了,那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經過一個晚上花才開,也就是說他到了極樂世界相當於娑婆世界半個大劫花才開,然後再透過佛的加持、開示,他才能夠見佛聞法。所以說這個部分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的菩薩就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大心菩薩不要小心小量說:「哎呀!哎!我自己很笨啦,不行啦,我很差勁啦!」都不需要這樣,佛菩薩都能夠成佛,也勸請我們要大心成佛,所以我們就不需要小心小量,應該是要大心,要如同佛菩薩的願一樣,要踵隨佛菩薩這樣來行自己的菩薩道。所以所有的菩薩只要你有心,有信、願、行,你就可以以上品上生為目標而努力,就算你上品上生沒有達到,古人講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那你有上品中生也好啊。可是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差異很大,就(時程來講)差異相當於娑婆世界半個大劫。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說:【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一段,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聽佛說法,經過了一個晚上,花開見佛以後,接下來是沒事了?不是!接下來他要開始修行,聽佛說法然後思惟整理,自己現觀實證,聽很多佛菩薩開示,要聽多久呢?聽經過了七天,在極樂世界七天的時間,到了七天以後,他就應時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這個七天就相當於娑婆世界的七個大劫,這樣在七個大劫的聽佛說法,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才能夠得不退轉,也就是證悟明心親見自性彌陀。所以說這個第一義諦的正理的實證要在極樂世界七天,也就是說娑婆世界七個大劫這樣子,而不是說純說解脫道正理——因為解脫道正理其實是含攝在第一義諦正理當中的一個小部分。所以說佛法當中基本上是兩個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脫道。那上品中生的菩薩,他不僅是要瞭解「解脫道」,而且到了極樂世界是純說第一義的正理,也就是說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你要在七天能夠實證而且到了明心,聽佛開示明心,也就代表說,你在娑婆該要有的資糧的建立,還有障難的排除也很重要。所以說這時候到了七天以後,應時就能夠蒙佛菩薩的加持之力而能夠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也一樣啊——就如同我們上兩節課講你去十方不僅聽佛說法,也要歷事諸佛,就要恭敬禮拜、供養諸佛,這個要立時、在應時就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同時一樣來修種種的三摩地正受——三摩地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修這些功德。而這些功德是怎麼來的?除了佛力的、他力的加持,也要你在之前的修、熏習這些知見,這樣經過了多久呢?歷事十方諸佛,經過了極樂世界一個小劫,才能證得無生法忍,也就是證得初地而受記成佛。所以說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到了上品中生,他在上品中生悟後修行,雖然到十方佛國,可是要在極樂世界一個小劫,那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娑婆世界多久?這個時節就非常長!因為它那裡的一天,就相當於這裡的一個大劫,那它那裡一個小劫,這裡是無法計算的!所以說我們求願——大心的菩薩求願,把你品位高升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後面的經文是怎麼說:【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我們進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薩他的條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薩簡單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義諦的旨趣。也就是說,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經典,不需要證悟實相、親見自性彌陀,也不需要深解,只要瞭解部分的第一義諦的旨趣;他不像上品中生菩薩要在知見上聞熏具足圓滿,他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並不需要具足圓滿,可是他還是要熏習,因為這是菩薩種性該有的基本知見。

可是他需要什麼條件?他需要信受因果。也就是說,他得要真實的歸依三寶,成就四不壞信,並且他還要——不只是深信因果這個基本資糧的建立——他還要不毀謗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樣,他不毀謗大乘法。因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萬法,一切萬法都不離大乘法所說,因為大乘法都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極樂世界的功德也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所以說這個三歸依的如法受持具足圓滿,以及四不壞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們知道三歸依就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就不信受外道天神,歸依法就不信受外道所說的法,歸依僧就不會禮拜外道的這些天神或傳法者。所以說,能夠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後,歸依佛就不入地獄,歸依法就不入餓鬼,歸依僧就不入畜生。因為歸依佛、歸依法、歸位僧以後,你就知道你應該要依佛所開示的聖戒而行,所以自然而然會願意在佛菩薩及善知識——正法的善知識面前信受佛戒,而不是信受外道的邪戒,譬如有的三昧耶戒、雙身法的惡戒,那都是邪戒!而是要信「四不壞信」、諸佛聖戒,就信受佛戒。

可是這時候還要一個很重要的準備資糧,叫什麼?就是說雖然他不必勝解第一義諦,可是他要發無上道心,也就是說他要發成佛的願。因為唯有成佛才是無上道心,成阿羅漢不是無上道心,因為阿羅漢之上還有三明六通、俱解脫的三明六通,所以這個還是有上,只有成佛,無上正等正覺才是無上。所以說這一個上品下生菩薩,他不僅要信受因果、不謗大乘之外,他還要發起無上道心,而不是發起解脫道的成就阿羅漢的出離三界的心。所以說佛菩提道和解脫道是有很多的差別:解脫道只是為瞭解脫於三界的生死輪迴而已,只解脫於煩惱障的現行而已,解脫於三界的見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這樣,佛菩提道的內涵非常的多,它不僅解脫三界的生死見思惑,而且它還要解脫於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一切無量無邊的這些上煩惱,而且它還解脫於所知障的隨眠——所知障,不知、對於三界一切萬法的不知——它還要解脫這個無明,解脫於這個無始無明。唯有成佛才能夠究竟解脫於這個無明,所以這才是無上的道心,唯有發起這個成佛之願才是無上道心。所以我們才要發四弘誓願,才要持守三聚淨戒:「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四弘誓願;還有三聚淨戒——饒益有情戒,然後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這些都是為了成佛而準備。所以說,這時候還要將一切的功德迴向願求極樂佛國,這個迴向發願的這個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要養成習慣,就是說我們在平常有所做的少善根福德,就要迴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近的話迴向,如果你是想求生極樂佛國,你就要求生極樂佛國。這個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因為唯有你養成這個習慣,你未來生生世世就成為無作的習慣,這個無作的習慣,你就會生生世世常常把你的善淨法迴向求生極樂佛國,或者求生就佛道。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並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部分所說到,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西方三聖化作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此人,而且這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一個上品下生的這個菩薩,同時授手,而且同樣讚歎這位行者,讚歎的內容是什麼?讚歎他有發清淨願——發清淨的成佛之願,發成就無上道心的志願。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就知道:發願成佛是非常重要!倒不是有些人小鼻子小眼睛妄自菲薄說:「唉呀!我能夠解脫三界生死就好了!」佛來我們這個世界來告訴我們一大事因緣,就是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夠成就佛道,所以我們自己就應該要發願成就無上的道心。

而且再來我們看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坐著金蓮花而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行者一樣同前兩生的菩薩一樣,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金蓮花上;而且坐上去之後,你可以看到金蓮花就這樣合起來;然後他就隨著這個金蓮花,就能夠隨著 阿彌陀佛這個化佛到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個差別:上品上生的菩薩是坐金剛臺,上品中生的菩薩是坐紫金臺,上品下生的菩薩是坐金蓮花;而且這上品三生的菩薩都是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臺上而往生極樂世界的。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了這個上品下生者,他到了極樂世界是怎樣?他到了極樂世界,他得要在這個金蓮花當中待上極樂世界的一天一夜,也就是說要待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個大劫,這樣蓮花才會開!那開了以後是怎麼樣啊?開了以後還沒有見佛喔,得要在七日之中透過聽聞佛法,才能夠見佛;聽聞佛法見佛以後,他眼睛才開,七日之中才能見佛,有的可能三日、五日最後是七日,而且看到佛的時候還不明了,不會明瞭,這時候要等到見佛才會明瞭,所以要七日之後才會明瞭。

所以這個部分,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會在下節課再把這個部分再加以說明。今天這個部分,我們介紹了上品中生的部分以及上品下生的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歡迎大家來收看這個部分,也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今天時間到這裡,謝謝大家觀賞!

阿彌陀佛!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