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8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上品下生(二) + 中品三生


第二十八集 上品下生(二) 中品三生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內容來作一個說明:念佛法門的內容綱要及修行的要領。

我們上節課有提到極樂世界九品往生的部分,上節課講到上品的部分——上品下生部分。我們上一節課的經文有講到上品下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一日一夜蓮華乃開,在七日之中然後乃得見佛。也就是說,上品下生的菩薩,他雖然見到佛身,七日之中才能見佛。這就表示因為根器的差異有差別:有的是滿七日見佛,有的是未滿七日就可以見佛,所以這裡經文講七日之中才能見佛。而我們這時候這個菩薩,他見到佛,他還是看不清楚佛,等於見佛不了了,還得要經過聽聞佛法,還有受到佛的加持,得要經過多久?經過極樂世界的三七二十一日,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二十一天以後聽聞佛菩薩的開示佛法,二十一天的極樂世界的日子以後才能了了分明,可是這二十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二十一個大劫。也就是說,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經過了一日一夜花開以後,經過七個娑婆世界的大劫,七個大劫才能見佛;經過二十一個娑婆世界的大劫,他才能夠三七二十一,才能夠了了的見到佛的法相,而且眾功德相;而且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這時候他再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要經過三個小劫才能夠——極樂世界三個小劫,等於說他遊歷十方供養諸佛,一樣要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這一些諸佛菩薩,然後要這樣遊歷十方歷事諸佛聽聞甚深法,深解第一義諦真理的時候,他要經過極樂世界三個小劫,才能夠成就初地的歡喜心,證得百法明門。

所以我們從這裡來較量修行證果的這一個時間就知道:雖然同樣是上品生人,但是差異很大!上品上生的菩薩他是怎樣?他是去到那裡花本來就開了,而且聞佛說法馬上就悟入初地無生法忍以上,而且須臾間馬上就歷事十方諸佛,而得到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所以上品上生非常殊勝!是非常快速的一個修行的法門。而上品中生的菩薩,他是經過極樂世界一晚,也就是娑婆世界半個大劫,聽聞佛法以後花開,然後聽聞佛法七日以後可以明心得不退轉,這樣才歷事十方諸佛,經過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入初地證得百法明門。所以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在娑婆世界的話,那是無量無量的大劫。上品下生菩薩,他是一日一夜花開以後,他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日以後才能見佛;極樂世界的二十一天才能夠見佛了了,看清楚佛;這時候繼續的聽聞佛法,才能歷事十方諸佛,要三個小劫才能夠進入初地證得歡喜地,證得百法明門。

所以說到了極樂世界,並不是不要修行,連那麼殊勝上品上生的菩薩,他都還要修行,蒙佛菩薩還有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還有自己因為在捨壽前的努力,而上品上生的菩薩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這樣還到本國,得證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上品下生的菩薩,也是一樣修行,他要經過七日,應時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過娑婆的七個大劫(極樂世界的七日),得不退轉證得明心,應時而飛到十方佛國,能夠修諸三昧,經過三個小劫而證得無生法忍,入初地現前受記。所以說,上品上生與上品中生的差異很大,所以同樣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它的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大心的菩薩還是要在未捨壽前不要妄自菲薄,努力的精進來培養該有的資糧、該有的功夫,還要排除該排除的障難。好了!我們上品生講完了。

接下去我們來講一下中品生的菩薩,我們進入到中品來說。我們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薩,佛在經典上怎麼說呢:【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知道中品生的念佛菩薩,乃是阿彌陀佛所要攝受的一部分菩薩;阿彌陀佛所攝受的這些菩薩,他是偏向於聲聞種性的菩薩。雖然他是菩薩,只是說他的根器比較偏向於聲聞種性,不過他們還是菩薩,只是對於聲聞法——他本身是聲聞的根器——他比較喜歡趣向。也就是說修學大乘法的部分,他比較是屬於新學菩薩,他對於大乘法的熏修,以時劫來講比較少,這是中品上生的菩薩。

這一個他的條件需要什麼?他需要受持五戒,而且也要或者受持八戒齋,就是他要常常受持八關戒齋、八戒齋,還要修行其他的諸佛聖戒;等於說他也可能有加修菩薩戒,只是他沒有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他反而以聲聞戒為正解脫戒,這些出家戒他也稍微有熏修一些。這個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在戒學上面,他是有努力的修行能夠持守;也就是說他在三無漏學上面,他在戒的這個無漏的功德上面,他是很用功的。並且這裡也講到一個重點:他除了不謗大乘之外,他也不造五逆之罪。

什麼是五逆之罪?佛在經典有說:「故心殺父、母、阿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諸如是等名為五逆。」——《大方廣十輪經》卷三〈相輪品〉第五。這是在佛說《十輪經》裏面有提到這一個部分。也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故意出佛身血,還有破和合僧,這是《十輪經》的〈相輪品〉裏面有提到的。

也就是說他沒有五逆之罪,而且他也沒有其他眾過惡,因為他持戒清淨,他身口意行都非常清淨,以這個善根來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他就可以中品上生。所以說持戒的功德非常大,而且在極樂世界中品上生的菩薩,他需要有持戒的功德;而在娑婆世界你持戒就可以能夠有生天的功德。所以,諸佛講這個戒論的功德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如果能夠持戒很好,他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然後我們看這時候,「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眾」——這時候不是菩薩眾;「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眾眷屬圍繞」——這時候是沒有西方三聖,只是阿彌陀佛以及聲聞相的種種眷屬來圍繞這個行者,加持這個行者,不希望他被惡業或冤親債主所干擾。所以我們從種性瞭解:諸佛菩薩會隨眾生的種性而作調整。

中品上生的這個菩薩,跟上品生的三生的菩薩不一樣:上品三生的菩薩都是西方三聖來接引或有化佛,可是中品生的菩薩,中品上生的菩薩是 阿彌陀佛及比丘眾的無量眷屬來接引;而且中品上生的菩薩,佛讚歎他,也為他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來讚歎出家要得離眾苦,就說這些聲聞法要來講給這一個中品上生的菩薩,所以這與上品生的菩薩不一樣,上品生的菩薩就跟他開示第一義,讚歎他是修學大乘法菩薩行,讚歎他發無上道心。所以第一義的內涵和解脫道的內涵不一樣。中品上生的菩薩,是告訴他苦、空、無常、無我,講四聖諦、八正道的這個解脫道的正理;大乘的菩薩就告訴他第一義諦的正理。所以第一義諦與世俗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第一義諦完全是以法界實相心為主,所談都觸及法界實相心;而解脫道的正理就叫作世俗諦,它只是世俗的正理。依於如來藏來看,世間一切萬法、五陰十八界都是生滅無常、緣起性空的,要是一切這些法滅盡以後,就沒有這些世俗諦,唯獨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之後,只有剩如來藏獨住的境界。所以因為根器的不同,這些菩薩——因為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喜歡聽聞聲聞法——所以 阿彌陀佛和比丘眾來接引他。

這時候經典要怎麼說呢?「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所以說我們見佛的時候要心大歡喜,就連聲聞種性的菩薩,他見佛的時候也要心大歡喜。而且他跟上品三生的菩薩一樣,他也自見己身坐蓮花臺上,所以說中品上生的菩薩,他是坐蓮花臺往生的。而且他該有的禮儀、儀軌,他也清楚——他長跪合掌,為佛作禮。在禮佛,頭還沒有抬起的時候,他就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受持五戒、受持八關齋戒,他不違犯了五逆的惡業,也不造種種的大小惡業,他持戒清淨來迴向往生極樂國土,他就可以中品上生。

他乃是坐蓮花臺往生極樂世界,這時候花開聞法的時候,他所聽到的是聲聞法,他就立刻可以得證阿羅漢的境界,這也是非常快喔!馬上就可以實證阿羅漢四果的這個境界,而且他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所以說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快?是因為他在娑婆世界的時候,捨壽前,他一定是熏習了很多很多解脫道的正理,因為他熏習了非常多的解脫道正理,對於解脫道該相應的這些正理的知見,他都有了,而且是具足;所以到那裡,經過佛的直接加持以後,聽聞佛法,佛加持以後,他馬上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而且三明六通八解脫具足。所以說在修學解脫的這個法上,他在娑婆世界多聞熏習解脫道相關的知見是非常重要,他對五陰十八界是有深入的觀行,這樣他才能夠具足應該有的種子來相應,未來到極樂世界馬上就可以實證解脫道的極果——四果阿羅漢。也就是說修行非常快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除了佛的加持力之外,還要在未捨壽前能夠熏習這個部分。所以除了「事行」上要老實念佛之外,在「理行」上他應該要建立相關該有的定的知見,也該有法的知見建立。那中品生的菩薩,他就要建立解脫道的正理。

我們再看中品中生的菩薩是怎麼說的:【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中品中生的菩薩,他是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就是說他在娑婆世界是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或者一日一夜持沙彌戒,或者聲聞具足戒而不違犯。也就是說,雖然他是一日一夜,可是他是精勤的持戒,一日一夜執持出家戒律,是非常精進!或者有的在家菩薩他是一日一夜持八關戒,也就是說在家菩薩他是一日出家受八關戒齋。他這時候不管是出家菩薩或在家菩薩,沙彌戒、八關戒齋或者聲聞具足戒,他是威儀無缺——就是說他這個律儀戒他是持守得很好!雖然只有持守一日一夜,可是持守很好,他以這個持戒的功德來迴向願求極樂國土,要符合這個條件。也就是說,持戒的功德非常大,這一個念佛人他對於聲聞出家戒或者乃至一日一夜的八關戒齋,能夠持守得非常好,他是威儀無有缺漏的、無有虧損的、無穿漏的,同時他還要發願往生,以這個功德發願往生。所以這個持戒的功德非常殊勝,這個戒香的熏修乃是重點。

我們來看這個戒香的熏修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 佛曾在《阿含經》裏面提到,印象中是《雜阿含經》卷三十八有提到:「唯有戒香才可以逆風而行!」就是說戒香的功德,它不管是順風、逆風或者順逆風交變,戒香都可以聞持到,其他的香味都會依風而改變。所以說這個戒香的功德乃非常重要,所以熏修,這個戒香的熏修是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它可以成就七聖財裏面的戒財。七聖財就是信、戒、慚、愧、聞、捨、慧,有信財,有戒財,有慚財,有愧財,有多聞財,有捨心佈施的財,還有智慧財。那這七聖財裏面的戒財他就成就了,並且這些中品中生的行者,他是怎樣?這些菩薩,佛來讚歎他的時候有說:「他是隨順三世佛教的緣故」。所以說他至少要皈依於三寶,成就「四不壞信」,他有一日一夜的出家戒,而且他不是歸順於外道法,不像外道不持戒;外道不持戒的人是沒辦法成就這個功德的。

而且這個菩薩他雖然是中品生人,可是他是坐七寶蓮花往生的;他往生的時候在蓮花池裏面待了極樂世界的七天,也就是娑婆世界的七個大劫,花才開;花開以後,他才開目合掌讚歎阿彌陀佛。大家有沒有看到?見佛的禮節還是要有!然後才聽聞佛菩薩來解說解脫道的法要,也就是說聲聞法中的五陰十八界、四聖諦、八正道,他這時候才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證得初果須陀洹的時候,然後才繼續在極樂世界修行半個小劫以後,才能夠成就阿羅漢。這就比中品上生的菩薩——他是馬上成就阿羅漢——差了很多。所以說我們這裡有講到:他要講四聖諦,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要解說這些法要,所以這是他的條件;還有他往生後該要修行的果德,還有修行的未來的方向。

我們再來看中品下生的菩薩:【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所以我們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薩乃是這個眾生,他雖然不持戒、聞法,但是他在世間的時候,做人該有的道理他能做到——他是孝養父母、行仁義,在這個世界做人基本的福德他有做到;如果不孝養父母,不行仁義的話,他是無法成就這個條件的。而且臨命終時他是遇到善知識,所以說他跟前面的幾生的菩薩、上品三生的菩薩以及中品的上生、中生的菩薩不一樣,他這時候是需要有善知識的加持。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中品下生的菩薩,他在捨壽的時候需要有善知識的加持,所以善知識緣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將在下節課來說明這個部分,所以我們今天講到這個中品下生的部分,謝謝大家能夠來聽聞!我們今天節目到這裡,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