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51集
由正旭老師開示:無相念佛修學行門(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五十一輯 無相念佛修學行門(一)
正旭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第五章的第一節「念佛的種類」,已經由正元老師為各位菩薩講解完畢,接下來由我再為各位菩薩繼續講解第五章的第二節,也就是「奉獻給修學無相念佛者一系列的善巧方便行門」。在這一節當中,我們會提出一系列的修學無相念佛的善巧方便行門給各位來修學。

但是在修學無相念佛法門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說:念佛為什麼要無相?如果說你是持名念佛者,各位應該都有經驗,當你在持名念佛的時候,你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注意那個名號上面,其實你想佛的時間不多,雖然偶爾也在想佛,但是事實上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注意那個聖號。但是語言文字、聲音並不是佛,所以說,不要執著這樣的一個語言文字、聲音來念佛。或許你會認為說:「念佛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為什麼要我改為無相念佛呢?」我們來想想看,念佛雖然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是 佛度我們去西方極樂世界,是為了要度我們去那邊可以成就佛道啊!如果說,你在這個世間有機會上品上生,你為什麼不先求得上品上生的資格呢?然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那邊學佛,佛道可以迅速地往上提升。

你或許又會問說:「你為什麼說念無相念佛就有機會可以上品上生?」我們先來看 大勢至菩薩怎麼說。這一段是從《楞嚴經》裏面摘錄出來的,也就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楞嚴經》卷五)大意是說,「若眾生心」——若你一直在憶佛念佛,你在這一輩子或者是來世一定可以看見自性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什麼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我們先來說:為什麼心不開?心不開是因為被無明所遮障,所以無門之門——就找不到無門之門,就不得其門而入了!再來說:什麼叫作「不假方便」?當一個人學會無相念佛以後,也就是憶佛念佛的功夫以後,他不需要學禪他就會禪,他不需要學參話頭他就自然會參話頭,也不需要絞盡腦汁他自然就去掉入了疑團當中去體究念佛,然後最後一念相應證得自性彌陀。或許各位講說:「這世間上真有這樣的人嗎?」我跟你說 平實導師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他就是靠著無相念佛,也就是憶佛念佛的功夫,然後就自己也沒有善知識指導,他就自己親見——親證自性彌陀而且眼見佛性了。所以說,一個人如果能夠修學無相念佛,憶佛念佛,他就可以證得自性彌陀而且可以眼見佛性。

接下來說:為什麼說證得實相的人,他如果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就可以上品上生?我們先來看上品上生的條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從這一段話我們可以知道說:只要你想要發願,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還有「迴向發願心——將功德轉向所發的願,令願成就。」那這三心當中「迴向發願心」容易瞭解,如果一個人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當然要發願,如果他不發願,佛怎麼可能來接他?你不想去,佛當然不能強迫你去啊!所以,一個人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要先迴向還有發願。接下來說「至誠心」跟「深心」。在《觀經》裏面並沒有對至誠心跟深心作一個解釋,我在《占察善惡業報經》當中看到一段話跟這個有關係:

《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一:【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此第二至心,復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

這一段經文事實上並不是在解釋剛剛的那一段上品上生的經文,但是其實它的道理是互通的,也就是說,這一段話裏面所講的「至心」跟「深心」,其實是跟《阿彌陀經》裏面所講的「至誠心」、「深心」其實道理是相同的。從這一段經文裏面,我們稍微作一個解釋: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祂說):善男子!我所說的至心有兩種。哪兩種?一種就是開始學習的時候,你要發願至心求願(你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目標,你當然要求願啊),第二種就是「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到第二「至心」的人,他就可以獲得善相。

什麼叫作「善相」?善相的意思是說,如果說一個人,他受了菩薩戒以後,有一天他犯了十重戒當中的一戒,他就是「波羅夷」,也就是斷頭的意思,這時候他就要每日在佛前懺,至心懺悔然後懺到有一天 佛來他的夢中跟他摩頂,這樣的境界就是獲得善相。因為求願,他求要滅罪,所以他有這個願想要滅罪,所以他就至誠心懺悔,他就獲得了善相。還有一種,就是說,如果一個人他得到了上品上生的品位,他往生之前 佛會來他的夢中跟他安慰預告,然後跟他說:「你什麼時候會往生,我會來接你。」這樣的一個境界也算是一種善相。

接下來說,第二種「至心」又有下中上三品的差別。哪三種?第一種就是「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譬如說你修學無相念佛,然後念到一念相續心都不雜亂,都住於想佛憶佛的念當中,這種也算是一心。再來說「勇猛心」,也就是說,你為了要求得你的學佛的目標,你可以不顧身命去求得。當然這種人既然心這麼勇猛可以不顧生命,當然他想要練成一心的境界當然就很容易了。再來說第三種「深心」,「所謂與法相應,究竟不退」。這裏的「法」其實指的就是法身,也就是說你跟法身相應了。那什麼是法身呢?法身就是自性彌陀,也就是真如佛性。當你跟法身相應以後,你已經證得了真如佛性,你就具備了深心的資格。

我們來看看說,剛剛講說有三心:「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你已經獲得了「深心」,當然也有「至誠心」,所以你這樣子你就得到了上品上生的資格了。所以說,一個人如果憶佛念佛,那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經由這樣的一個過程呢,就有機會上品上生了。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其實上品上生不只這樣的一個條件,我們再來看上品上生的第二個條件: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在這一段話當中,佛說:如果說有一種眾生他具備了底下的三個條件,他就可以上品上生。哪三個條件呢?第一個、慈心不殺,具諸戒行,第二個、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往生彼國。

如果說一個人證得了自性彌陀以後,他因為他同時看見了眾生的法身佛,然後也看到了一切諸佛的法身,所以他發現眾生與他平
等,同樣具備真如佛性,他當然就不會再去殺害眾生了;因為他這時候已經想要度眾生了,想要讓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他就會慈心而不殺害眾生。再來說具諸戒行,當一個人在證得自性彌陀之前,他當然要具備戒,還有他要相信因果,所以一個明心、一個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他當然具備了菩薩戒,還有他因為證得自性彌陀的緣故,他還有道共戒。所以說,第一個條件「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事實上一個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他是一定可以具足了。

再來說第二個:「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讀誦有在證得自性彌陀之前的讀誦,還有在證得以後的讀誦,當一個人證得自性彌陀以後,他不止是讀誦而已,他還可以受持,譬如說,他可以受持《金剛經》、《心經》,這些經典他都還可以受持。受持的意思就是說,證解以後不退轉,這樣子才叫作受持。他除了受持一部分的經典以外,有些部分他是還不能受持的,所以他就要去讀誦大乘經典。所以說對於一個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他第二個條件「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他也是具足的。

再來說第三個條件:「修行六念,迴向發願往生彼國。」後面這個迴向發願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前面這個修行六念,什麼是「六念」呢?就是念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這六念不是只有瞭解,還要修行,因為這裏講的是修行。當一個人證得自性彌陀以後,他已經可以轉依自性三寶來作修行,所以說,他一個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他在這個條件上面就沒有問題。再來說布施,布施他可有布施波羅蜜,持戒也有持戒的波羅蜜,他也具備了生天的資格。所以說,一個證得自性彌陀的人,他「修行六念,迴向發願往生彼國」這個條件也就具足了,具這樣的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所以說,我們經由修學無相念佛,修學無相念佛以後,因為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證得自性彌陀的緣故,所以你就可以具備了上品上生的資格,你往生以後就可以在西方極樂世界聽聞 佛說法以後,就證入無生法忍,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薩了。這樣的一個這麼大的一個好處,如果說你在這一輩子一直持名念佛,然後你這樣的一個機會就失去了。所以說,為什麼要請你先不要去持名念佛,然後改為無相念佛?這樣的機會會比較大!當然不是說持名念佛一定沒有機會,但是持名念佛不容易與佛相應,因為它是有相的,無相念佛是無相的。我們剛剛講說自性彌陀無形無相,也就是說實相無相,我們無相念佛也是無相,因為同樣是無相的原因,所以兩者極為相應,當然可以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果你堅持一定要持名念佛,當然也可以,但是那個機會就比較少了。所以說我們念佛為什麼要無相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因為持名念佛不容易相應。

再來說觀想念佛。如果從修定滅罪的觀點來看,其實這個法門也是很好,但是如果說想要求見自性彌陀,這個法門還是不容易相應。當然也有機會,譬如說你一直觀、觀到觀想第九觀,第九觀就是遍一切色想的觀,這一觀就是把 佛的身相、光明相觀想完成以後,你也可以一念相應,親見自性彌陀還有眼見佛性。雖然說有機會,但是想想看,這個單就第一觀——落日觀就十分的困難,很多人在觀第一觀就觀不成,我也曾經試過,但是其實真的很困難,所以一般人在走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大概就自動放棄了。所以,想要觀到第九觀,其實是不容易的。所以說,如果說你想要親證自性彌陀,你就不要堅持要用觀想念佛的方式。剛剛已經講實相無相,如果你堅持要用觀想念佛的方式,當然也可以,但是如果說你觀想念佛因為是有相,那無相念佛是無相,基本上這兩者是互相牴觸的。所以,如果你想學觀想念佛,就不要學無相念佛,想學無相念佛就不要去觀想念佛,因為基本上這兩者是牴觸的。

再來說我們來想想看,持名念佛所持的句號其實不是佛,觀想念佛所觀想出來,用心所去觀想出來的報身佛的形像其實也不是佛,佛的法身無形無相。所以說,一個觀想念佛的人,他觀想到某一個程度以後,他應該改為體究念佛。當然如果說你要想要修定的話,當然就另當別論了。所以說,如果你不是用觀想念佛的方式來修定,你當然要把它改成無相念佛了。這是簡單的說明為什麼要把持名念佛、觀想念佛改成無相念佛的原因。

那接下來說,根據《大阿彌陀經》卷上及《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經裏面說:「彼佛如來,來無所來,去無所去。無生無滅,非過現未來,但以酬願度生,現在西方。」(《大阿彌陀經》及《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祂來的時候,沒有說從哪裏來,去的時候也沒有說去了哪裏,無生無滅,不是現在也不是過去,也不是未來,祂只是因為要了酬願,也就是說祂在因地的時候發了大願,所以祂為了酬願度生,所以現在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這一段我們下一節再來說明。

今天我們已經講了,修學無相念佛可以上品上生,所以修學無相念佛,如果證得了自性彌陀,你可以上品上生。所以說,今天如果你聽完了以後,你應該好好思惟,你是不是要把持名念佛或者說觀想念佛,修學這樣的一個念佛法門把它改成無相念佛,你可以好好去思惟,哪一種方式對你比較有利。當然如果你堅持一定要使用持名念佛,我們當然也不反對。

今天就講到這裏,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