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81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勸請修學念佛圓通法門之一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八十一輯 勸請修學念佛圓通法門之一
正德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那麼我們要來繼續為大家說明,往生到妙喜世界的第三個例子的因緣是什麼。

那在經中 佛這麼說:「欲求菩提及沙門者,捨離二乘心者,安住真實空性者,於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號念住相續者。」(《大寶積經》卷二十)那麼這樣的人就能夠往生到妙喜世界。那我們來解說:這是什麼樣的人呢?第一個、「欲求菩提及沙門者」,就是說想要求佛菩提以及在佛菩提中真實解脫的人——因為這裏一定是講的是菩薩,佛菩提以及沙門的意思就是解脫果——在佛菩提道裏面真實解脫果的這一種人。第二是「捨離二乘心者」,也就是說,自己本身不會是二乘、要去求入無餘涅槃的人,而一心求大乘的人。第三個是「安住真實空性者」,安住真實空性者指的意思就是說,他是實證這個念佛三昧、親見自性彌陀。為什麼呢?因為「真實空性」這幾個字,是告訴我們不是「虛妄的空相」;因為佛法在名相中,有它特別的意涵——「真實」代表不是「虛妄」,「空性」代表不是「空相」。所以呢,「真實空性」告訴我們,你是要親見自性彌陀!自性彌陀本身的「真實」在哪裏?祂本身的法性是「空性」,祂不繫著在三界有,不繫著在祂所生的一切法,但是祂本來有祂自己的自性,但是卻完全不繫著於任何一法。那「空相」的意思就是指,這些被自性彌陀如來藏所藉因緣出生的法,它沒有自性,它都是因緣所生,終歸壞滅,緣起性空,所以它是「空相」,那麼「空相」呢是虛妄的。所以這裏特別告訴我們說是「安住真實空性者」——表示他不是指一般的二乘人,二乘人他所安住的是一切法都是「無常、苦、空、無我」,這樣的一個「空相」的內容。所以呢,這裏指的就是,菩薩實證念佛三昧以後能夠安住於「真實空性」的人。

接下來說:「於佛如來一切智性及法僧名號念住相續者」。這樣的人就是對於 佛如來所圓滿的一切種智,能夠這個念念住於這樣的念而相續不斷,念著佛所圓滿修成的一切種智,念著佛;同時「法僧名號,念住相續」,就是說,對於法的那種以及呢這個僧——菩薩僧,以菩薩的這種莊嚴身相所取的名號,你能夠心中安住於這些名號、念念不忘而相續的人,都能夠以這個因緣求生妙喜世界。這個部分就指的是憶佛念佛,或者是念菩薩、念法都可以——你如果對於法的內容,譬如說第一義諦法的內容心中覺得非常歡喜、繫念著它,也可以因為這樣子的因緣、作因緣來求生妙喜世界;念佛更可以以這個因緣來求生妙喜世界;或者念菩薩僧而能夠心中安住而相續,表示能夠這個一念相續。

那 佛說:「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聞是色類菩薩名者,於彼佛刹當得受生,何況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善根。」(《大寶積經》卷二十)接著 佛說,如果說善男子善女人(就是具諸善根的人),對於這個聽聞到菩薩說「色類菩薩(也就是說菩薩具足了莊嚴身相,以這個身相取了一個名號),那你能夠對聽聞到這個名號,(就能夠對這個不動如來受生)就能夠往生 不動如來(以這個因緣、這個功德迴向,就能夠往生 不動如來的佛刹),更何況呢,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的善根——表示說,已經實證了這個念佛三昧了,親見了自性彌陀了,能夠知道說什麼樣的是般若實相,以這個般若實相呢,依止於般若實相來修學,就是所謂的實相念佛來修道,那這就是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的善根。也就是說,實證了這個念佛三昧,具備了般若實相智慧的人,你只要求生妙喜世界都能夠受生妙喜世界。

那麼從這三個因緣我們可以知道,舉這個三個例的因緣可以知道說,妙喜世界也是非常殊勝的一個佛國淨土,與念佛人更是有非常深的緣分。所以念佛人呢千萬不要自己鄙視自己,知道說:「十方佛國攝盡一切眾生,那我今天念佛,除了求生極樂世界以外,還可以求生這個妙喜世界!」當然您還可以求生娑婆世界,因為娑婆是我們 釋迦如來所成就的佛國,雖然說娑婆是「五濁惡世」,可是如果說您經由念佛、親近真實善知識來修學,能夠去除這個異生性,不會再受生到三惡道,那麼您就已經具備了真實不退轉的人天善法了,那娑婆當然也是佛國淨土,不是嗎?所以很多菩薩不是常發願嗎——要世世在人間、常行菩薩道,不是嗎?那麼這個也是念佛人求生十方佛國之一的選擇。所以,因為這樣子,釋迦世尊曾經說,祂所授記的得不退轉的菩薩摩訶薩,應該要生 不動如來佛國。為什麼 釋迦世尊這麼說呢?說一切不退轉的菩薩摩訶薩應該要生到不動如來佛國呢?因為 釋迦世尊說:生到 不動如來佛國,亦未捨離 釋迦世尊的攝受。也就是說,您如果具足了剛剛所舉例這三種善根的因緣,來求生 不動如來的妙喜世界,您仍然是受到 釋迦世尊的攝受。這麼殊勝的法,這麼樣一個讓您心動的法,那您要記下喔!所以,念佛人要知道,我們不要自己鄙視自己,不要輕視自己,因為路非常廣,只是因為您不知道而已。那您聽說以後,就應該發起信心,建立信心,然後發起大願心。

那麼接下來呢,因為知道念佛法門這樣的一個微妙殊勝,我就要來勸請大家修學念佛圓通法門!要來修學這個念佛圓通法門!

那在《楞嚴經》中呢,曾經有無學大菩薩以及阿羅漢述說了二十五種圓通法門。

那麼這裏面呢,有阿羅漢來述說的是:他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方便來入三摩地,而圓滿通達他所證的解脫道呢?因為 佛有問:「你們是以什麼方便來入三摩地呢?」所以就有阿羅漢說,他是用什麼方便入三摩地、來圓滿通達他所證的解脫道——依阿羅漢最終、最究竟的就是解脫道!然後呢,這裏講了「入三摩地」指的就是,你依什麼方便讓你能夠進入「止觀」。因為修學佛道裏面所含攝的解脫道,或是最後的這個佛菩提道,都不能離開止觀。那麼二乘人所修的入了三摩地,就是二乘的止觀,那二乘的止觀它就是只是侷限於一切有為法,一切因緣所生法的「無常、苦、空、無我」,從這裏能夠止息於這些法,然後能夠去觀察而去斷除我執、我所執——那麼這個是二乘阿羅漢的修證的內容。那麼他們說了他入三摩地,以什麼方便來圓滿通達他的解脫道。

那這裏的「無學大菩薩」呢?祂所述說的是,以什麼樣的方便來入三摩地,圓滿通達所證的佛菩提道中諸地的果德,乃至到等覺位、妙覺位。那「無學大菩薩」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說,已經證得解脫果的阿羅漢迴小向大來修佛菩提道的,以及七地滿心以上的菩薩,都稱為「無學大菩薩」。祂們所述說以什麼樣方便入三摩地,來圓滿通達祂所證佛菩提道諸地的果德。那麼這裏所入的三摩地指的就是,入了大乘的止觀,依止於這個大乘止觀,那來修證祂的這個佛道上所應修、所應證的部分。我們也舉個例子來解說:

其中 琉璃光法王子,祂以觀察風力無依為方便,以這個方便悟了菩提心而入三摩地,圓滿通達祂十地的修證——因為「法王子」就是已經十地滿心叫法王子。那麼祂以觀察風力無依為方便,悟了菩提心——就是開悟,入三摩地而能夠進入大乘止觀,那麼圓滿通達了祂十地的修證。進入了這個大乘的止觀,所依止的就是依止於般若實相智慧、依止於般若波羅蜜,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的這樣的一個善根,來觀察他自己應該修、應該證、應該斷的這些所知障以及這個煩惱隨眠。這是大乘止觀的內容,而不同於二乘的止觀:二乘的止觀呢,他只是停留在這些有為法的緣起性空上面而已;那大乘止觀是以這個般若實相為基礎來觀察,以不生不滅的心所出生的一切有為法的這些法的內容,以祂的般若實相智慧來觀察,這樣來圓滿通達十地的修證。

其中 彌勒菩薩說,祂是以修習「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方便入三摩地,圓滿通達了等覺地的修證。那 彌勒菩薩祂是以修習「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方便,這當然也沒有離開第八識如來藏,一定是要實證了這個自性彌陀——第八識如來藏;然後以這個為方便,以這個實證這個第八識,然後呢以「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為方便來入於大乘止觀,以這樣的修學圓滿了祂的等覺地的修證,進入現在的妙覺地。

那接下來我要跟大家說的就是 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祂是以「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為方便入三摩地,那麼這個憶佛念佛,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是一個前方便,以這個前方便要入大乘的止觀、入三摩地,一定要親見自性彌陀。那麼這個念佛法門呢,它是可以從菩薩的「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修到「等覺地」、「妙覺地」的。為什麼呢?因為經中說,大勢至菩薩「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一起在佛前說了念佛圓通法門,所以表示說 大勢至菩薩所說這個念佛法門,它是可以從信位一直修到妙覺位總共五十二階位,所以才說與這個同倫的五十二菩薩,一起來述說這個念佛圓通法門。那麼 大勢至菩薩說,祂在因地的時候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這個意思就是告訴我們,祂是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就是以念佛心來證得念佛三昧。因地到底什麼時候呢?那我們就藉 大勢至菩薩說,祂是以同倫的五十二位菩薩這個因緣來說明,從信位來為大家說明這個念佛法門呢可以怎麼樣來修。

那在信位,一般來講念佛人他對佛法僧三寶都是有這個信心的、有恭敬心的,所以聽到說念佛很好他就願意念佛,聽到說大家來念佛做什麼,他就跟著念佛,對念佛非常歡喜,願意隨順於表相,也就是說願意來持名念佛,唱誦佛號——什麼時候都唱誦佛號,甚至於看到人也是「阿彌陀佛」——以這樣的方式來念佛。那也許呢,他念佛覺得歡喜,沒有所求。也許呢他念佛說:「我可以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人為了要消他的這個罪障,所以他知道經典說修「觀想念佛」可以快速消除罪障,所以他就修觀想念佛,依照《觀無量壽經》所說來觀——這個前面已經為大家介紹過了這些觀想的內容。那也有人以觀想來繫念,觀想以後再繼續的繫念——繫念佛的這個三十二大人相的這個功德,或者繫念極樂世界種種的莊嚴,那麼呢這樣子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對於 阿彌陀佛本身的莊嚴,這個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這些種種的莊嚴,以及極樂世界的莊嚴,來繫念思惟求生極樂世界。這樣的在信位裏面最常見到,最常常看到有人就是這樣來隨順於自己的心意來念佛。那這樣的話,以這樣的心就來修滿足信位的部分。

那可是呢,在信位修滿足以後,不會只停在信位。因為自然而然會因為這樣的因緣具足以後呢,會發起了精進心,會想要再更進一步對法的內容去瞭解。不是只有停留在自己想要消罪障,自己想要求生極樂世界,那你要想說:「到底成佛的內容是什麼?為什麼菩薩可以成佛呢?那我自己可以成佛嗎?」會生起這樣的一個——內心生起這樣的一個激發的這個作用。所以就以念佛為方便,從信位繼續往前,然後精進念佛,一心念佛,信心堅固以後呢,善根就慢慢的長養。所以在信位的善根長養具足以後呢,自然能夠值遇善知識。值遇善知識教導他:「你要從有相念佛進入無相念佛,因為念佛不是只有在相上念。」告訴他:「稱名之外還可以繫念思維,繫念思維之外還可以直接憶想、憶佛念佛,因為『佛』呢,祂不是只繫在名言、語言這個聲音上,佛不是只有繫在這些莊嚴身相上。」你聽聽覺得有道理,沒錯啊!那麼什麼是真實的佛呢?就教導你——以前方便教導你無相念佛,「無相念佛」就去除掉語言、聲音、身相來直接憶佛念佛,這就是從有相念佛進入無相念佛。然後覺得說無相念佛果然殊勝,快速能夠成就定力,快速能夠讓自己生起信心,所以呢對善知識就生信,對自己也生信。因為自己真的能夠成就這個無相念佛的功夫,所以就繼續接受善知識的教導。

教導什麼?學習六波羅蜜——學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來受菩薩戒,學習菩薩行——應該行菩薩所應該行的布施之行,學習忍辱,不能一天到晚就是瞋心這個沒辦法控制,要精進,同時要修定力,要怎麼樣讓自己心能夠安住下來,要熏習這個般若知見。那學習了以後,同時知道說:不是只有學習就好,要行六度。所以自己親身去行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這些基礎漸漸滿足以後,「對般若波羅蜜的第一義諦心不驚怖」。為什麼呢?

為什麼說你要基礎穩定以後,「對於第一義諦心不驚怖」呢?因為聽聞到說二乘阿羅漢他們證涅槃,證得入無餘涅槃以後呢,是沒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你一聽,說:「那怎麼會呢?不是說他證得四果解脫果了嗎?怎麼會沒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呢?」因為阿羅漢捨報以後五陰滅了不再生了,哪有一個阿羅漢存在呢?所以對這一說「沒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心中不會驚怖;然後聽說「阿羅漢證得這個涅槃,但是不知道涅槃本際」,也不會感到驚怖,也不會覺得說「這樣有沒有毀謗阿羅漢?」因為他瞭解了阿羅漢所證的涅槃,他是以滅掉五陰不再出生而自己安住涅槃;可是實質上呢,是以他本來就在、本來具足的這個「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為基礎,只是阿羅漢不知不證而已。因為具足這樣知見,所以對於說「二乘人證涅槃,不知涅槃本際;阿羅漢捨報以後入無餘涅槃,沒有阿羅漢證無餘涅槃」,心中不驚怖。就是說對第一義諦心,知道、瞭解這個真實道理,同時對於說「菩薩不斷煩惱而證菩提」,也不會感到說「那這樣子是不是毀謗菩薩?這樣子是不是會大妄語?」因為他知道真實道理了:菩薩他是依止於這個自己這個五陰,依止於這個意識心,實證這個自性彌陀的這個本來就在;所以雖然沒有斷除一切我見我執,可是仍然可以在福德因緣具足的時候呢,實證自性彌陀,而知道什麼是涅槃本際。所以說菩薩是「不斷煩惱而證菩提」,真實瞭解了,所以於第一義心心不驚怖。同時這樣子就能進入住位修學,安住於六住位;安住於六住位以後,就有因緣能夠從無相念佛進入體究念佛,能夠有因緣來進入實相念佛。

那麼這一節我們留到下一堂課再繼續說,今天就先說到這裏了。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