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1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讀誦大乘(二)


第二十一集 讀誦大乘(二)
正緯老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在上一次的課程裏面,我們談到了三福淨業裏面的「讀誦大乘」。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大乘」簡單的定義;那同時呢,我們也替大家來分辨,關於現在的末法時代,有部分的人主張大乘不是佛說,關於這一點在上次是用簡單明瞭——用佛不等於阿羅漢這樣的立場,來跟大家說明。那我們繼續來看,佛在通達無上菩提這個部分。

我們上次說過,正因為佛菩提遠非聲聞菩提所能函蓋——聲聞菩提其實只是佛菩提的一小部分的基礎,那麼聲聞人——也就是修習阿含教理的人,既然只能夠成就聲聞菩提的話,那麼到底其他人、到底是誰能夠成就佛菩提呢?當然是一心志求佛道的這些菩薩行者,到最後他終必能夠成就佛菩提。所以他的這個修行道理,從修行道理來看,也只有佛才能夠通達無上菩提,而阿羅漢是萬萬不能!

再來,我們也說在《阿含經》裏面有非常非常多的內容,提到了佛的十力——佛的十種能力。比方說,佛能夠在一念之間,了知這個眾生的宿命,這個就叫做宿命智力;另外,佛也能夠在一念之間,一念之間就知道這個眾生到底目前是可度不可度,並且要如何度,對眾生是特別有效的。那講到這裡,我們當然就附帶要跟大家提醒:正如我們之前跟大家說到,這個蓮宗初祖慧遠大師,他「三見聖相」——精進修行三十年,他三次見到聖相——這個記載的時候,我們曾經跟大家提醒,就是說「佛菩薩固然常常在護念我們,但佛菩薩也不會一天到晚就讓我們撞見。」像慧遠大師這樣精進修行三十年的大修行者,一生也只不過就見幾次的 阿彌陀佛而已。所以如果你聽到有人說,他經常見佛、經常見到哪個菩薩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建議大家要先打上問號。

同樣的,正因為眾生的因果是錯綜複雜,再加上只有佛具備有「處非處智力」,也就是只有佛才能夠具足了知「如何是幫助這個眾生的最好的辦法」,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發現到,佛對我們的幫助、對我們的照護,並不是像我們在世間法上面的所謂的「有求必應」。「有求必應」的,往往都是神祇所為;佛菩薩其實是會善觀因緣,會決定什麼樣的狀況對我們最為有利。那如果是我們呢,在這件事情上面,我們去求的時候是基於我們的貪欲的話,那麼佛菩薩也應該不會直接了當的,就是呼應了我們的貪欲的這個欲望,除非是這個欲望所衍生出來的這個修行的這個成果呢,有相當的成果的時候,這個時候佛菩薩才會應。否則的話,菩薩應該是用更高瞻遠矚的視野,來為我們鋪陳出菩薩的道路。所以佛菩薩呢,雖然常常的在照護我們,不過佛菩薩也不至於會一天到晚就讓我們見佛、見菩薩,因為其間在世間的修行,有許多時候還是要我們自己努力的在這個世間修行才對。那這個是關於佛的「處非處智力」。

所以關於佛的這種能力呢,在《阿含經》裏面好幾個地方,都講的非常清楚,有專門的文字來介紹十力。「如此十力,唯如來成就,是名如來與聲聞種種差別。」——《雜阿含經》卷二十六。那這個十力呢,卻不是用來描述阿羅漢的,也就是沒有哪一個阿羅漢,具有像佛這樣的十力的境界。所以這個也就是另外一個證明,告訴我們:阿羅漢不是佛,佛的境界是遠遠超過阿羅漢的。那其它還有佛的種種能力,是超過阿羅漢之上,這裡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就先略去不說。

簡單為各位總結就是:至少我們所看到的——佛所具有的十號、佛所具有的十力、佛能夠通達無上菩提,關於這些的項目,就遠遠不是阿羅漢所能及的。那所以從這一點來看,阿羅漢的確不是佛!如果阿羅漢不是佛,我們再回頭來想想看,如果阿羅漢不是佛的話,那麼佛在講的這個道理——我們說聲聞菩提、佛菩提——那麼佛菩提是給誰來修行的呢?當然是給許許多多的再來的菩薩繼續修行用的!

那麼我們知道說,佛教的精神是人人皆能夠成佛,只要大家按照佛陀的開示,精進確實的修行的話,人人都可以成佛。就這樣道理來看,佛陀絕對不至於只會解說聲聞菩提的這個法道。因為如果整個的經典,只有聲聞菩提的法道的話,那麼這一些聲聞人學完了之後、學成了之後就入無餘涅槃去了,以後也就沒有人再能夠繼續進修佛菩提了。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從佛教是人人得而成佛的基本精神來看,我們應該有十足的信心,佛所開示眾生的道理絕對不會只有聲聞菩提,必然也有佛菩提道的部分。那佛菩提道的部分,就是所謂的「大乘經典」。

再過來,從佛教正覺同修會十幾年來,我們在這個會裏面有數百個人親證、以及數千個人通曉其中的道理這個立場來看,我們深深的能夠體會:聲聞菩提確實只是佛菩提的一小部分;那佛菩提是聲聞菩提的基礎,如果沒有佛菩提的話,聲聞菩提最後一定沒有辦法與這個斷見外道相互分別。從這個我們自己親身的體會上,我們很清楚的了知:佛既已說法圓滿的話,那佛一定有說關於佛菩提的經典。那佛菩提的這部分經典,就是所謂的大乘經典,所以從我們的親身經驗的道理來看,我們覺得大乘經典必然是 佛說,在這裡也誠實跟大家來說明我們自己的體會。

所以,大乘確實是 佛說!那麼我們讀誦大乘,其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身為佛教徒,當然就要知道 佛的教誨,那要知道 佛的教誨當然就要讀誦 佛所傳下來的經典,而不能夠只是讀上師的著作而已。所以從這一點道理來看,我們說讀誦大乘乃是必然的事情,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要做的事情。

接下來,我們繼續來看,因為我們這裡是在講念佛法門的三福淨業,所以我們特別要跟大家解釋:讀誦大乘除了是每一個佛教徒都應該做的事之外,對於念佛的人來講尤其重要。何以見得呢?一般人會有這個疑問:「念佛不是只是就是唸唸佛的名號而已嗎?何必要那麼辛苦要去讀誦大乘呢?」

我們接下來再給大家看一看,首先我們來看「淨土三經」——也就是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如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三經。這個淨土三經確實就是大乘的經典,所以讀誦大乘,對於每一個求生淨土的人來講,這是一點都不稀奇的事情,本來就應該要做的。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我們來看往生極樂世界的時。我們一開始就跟大家講了,這個念佛法門的成就呢,從上根到鈍根乃至帶業往生,都可以往生極樂淨土。那既然是這樣子的話,那難道大家往生之後,不管之前做了什麼樣的修行,往生之後的境界都一樣了嗎?不然!不然!因為根據淨土三經的記載,雖然說大家都按照這個道理,確實去做之後,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可是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它的境界是有非常非常大的差別的,也就是所謂的「九品往生」。九品往生呢講的就是它有:上、中、下三品,那每一品裏面又再細分成三種——上、中、下這三種狀況,所以我們就會有「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一直到「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這個總共有九種往生的狀況。這個就是因應著修行人在往生淨土之前他的修行狀況,因為他的修行狀況不同,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有種種不同的成就的境界。

那我們再來看,我們再來看看上品——上品上生的境界。這個部分,我們所根據的經典是所謂的《觀無量壽佛經》。我們來看看上品上生的記載:【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生彼佛國。】這裡,我們看到了上品上生的條件裏面,其中一個條件寫的非常清楚,就是「讀誦大乘方等經典」。

我們再下來看,剛才看到上品上生的條件,如果我們再下來看上品中生呢?我們接下來看上品中生呢這邊有記載著,同一部經典記載的是說,上品中生的人「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這個「方等經典」指的就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所謂的唯識經典。那上品中生的人,他「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但是他要)「善解意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第一義裏面講的這個內容很多,不過我們在這裏面給大家作一個最淺顯的解釋:第一義談的就是佛菩提的事情!那談的佛菩提的事情,當然第一義談的東西就是所有大乘經典的核心教理,就是第一義。意思就是說,你要上品中生的話,你不必讀誦唯識經典,你不必那麼深入瞭解唯識的運作,但是至少你要能夠知道什麼呢?知道大乘經典的義理所在!並且你要「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也就是對於你還不瞭解、不能親證的這些大乘經典,你千萬不要毀謗!以此功德才能夠成就上品中生。所以從這個上品中生的條件,我們也可以看到了,你要「於第一義心不驚動」,那你不讀誦大乘的話,你怎麼去接觸第一義呢?同樣的,你不讀誦大乘的話,你又如何能夠善解其中的意趣呢?所以上品中生,仍然需要讀誦大乘!

再過來,我們再來看看,上品裏面的最下一等:上品下生。上品下生的條件是說(上品下生的人需要他):「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這裡清楚條件呢,也是區列的很清楚:要不謗大乘,不能謗大乘喔;再過來,要發無上道心。發無上道心到底是怎麼樣的無上道呢?前面我們已經跟大家解釋過了:佛菩提就是無上的菩提,佛菩提就是所謂的無上道。所以你要發這個無上道心——(意思就是)你要求發這個求佛菩提的心願——要這樣發出來,並且不謗大乘,你才有機會能夠上品下生。

所以從這個三個——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的條件來看,我們只要想要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還真一定得要讀誦大乘經典!那麼至於其它的這個品類,譬方說中品的這個往生跟下品的往生呢,這兩品的往生,往生到這個極樂世界,它們的這個境界當然是不一樣。不過,我們要鼓勵所有積極發心的菩薩們,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的話,一定盡量要求上品往生,並且我們應該要盡量要求上品上生。因為這樣子到極樂世界之後,所獲得的果報、所獲得的證境差非常非常的多!各位可以在《觀無量壽佛經》裏面得到佛確切的開示。所以我們說求生上品呢,一定要讀誦大乘經典,一定要依著你去讀誦所發生的功德力呢,幫助你去上品往生極樂世界。

那再來,我們說從道理來看,求生極樂淨土仍需要瞭解大乘的義理。為什麼呢?即便我們把這個求生,把這個《觀無量壽佛經》裏面講的九品往生,先擱置在一旁,我們說,求生淨土仍需要瞭解大乘義理,為什麼呢?我們說極樂淨土之所以存在,正如同所有一切的淨土,包含琉璃光淨土或者是我們 釋迦牟尼佛的五濁惡世的淨土,這一些淨土每一個淨土都是一樣,他的目的都是佛要藉由這個淨土的這個方式,來成就跟祂有緣的眾生。那什麼叫作成就跟祂有緣的眾生呢?其實它的道理講起來很簡單:佛其實就是希望每一個人都跟祂一樣成佛!這個就是祂最大最大的心願!所以不管是哪一個淨土,最後每一尊佛都希望眾生往生到祂的佛國,往生到淨土去之後,還是一樣能夠跟祂一樣成為佛!

那成為佛,如果要成為佛的話,那我們都知道極樂世界有享不盡的樂在那邊,所以叫極樂世界或者是安樂世界,那麼這個極樂世界,如果我們去那裡只是為了要享樂的話,那麼這樣子一個淨土,怎麼會符合 佛當時辛辛苦苦的成就這個淨土的心願呢?因為如果我們去了那裡之後,天天只知道享樂的話,那麼我們何以能夠成佛呢?同樣的,如果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之後,我們只注重了個人的解脫——藉由這些極樂世界的種種的勝妙的境界,來成就我們的解脫——入了無餘涅槃的話,那麼同樣的因為入了無餘涅槃之後,在三界之中就不再出生了,那麼這樣不再出生的狀況怎麼有辦法來繼續繼承 佛陀的志願,然後並且能夠回到廣大的娑婆世界來度眾呢?所以從這點來看,我們就知道說,極樂世界雖然說它所提供的一切是這麼樣的勝妙,但是當祂攝受眾生往生極樂之後,其實 阿彌陀佛還是希望眾生到那裡去之後,別忘了你將來要變成另外一尊的 阿彌陀佛,然後再來去其它的娑婆世界繼續度眾,這個才是真正的佛菩薩的心願所在!

既然我們往生極樂世界之後,不能只是享樂、也不能夠只是修持聲聞菩提、只求自己的解脫的話,那麼當然我們就需要進一步的要追求佛菩提道。那我們要追求佛菩提道,當然我們就必須要讀誦大乘經典啊!並且我們如果在這個往生之前,就已經能夠在這個世界,盡量、盡其所能讀誦大乘經典,了解義理,乃至於最後我們能夠證悟本心、親自眼見佛性的話。那麼這樣子的話呢,當我們能夠成就這樣境界的時候,我們往生極樂淨土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高興得不得了,一定歡喜得不得了——祂非常非常歡迎這樣子能夠證悟真心、眼見佛性的人往生極樂世界,因為 阿彌陀佛知道,這樣子的這個菩薩才是將來祂能夠交付極樂世界家業的人!所以,從這點來看,我們知道說,求生淨土仍然需要了解大乘義理,因為最終佛菩薩還是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成佛,再來廣度眾生。

那麼最後,我們順便小小的交代一聲,就是讀誦大乘義理的話,我們要知道大乘經典,講的核心義理就是佛菩提。那麼如果各位有機會,在看這個正覺同修會的 平實導師所寫的各項著作的話,相信各位一定可以看到裏面有一個非常熟悉的字眼,那就是「如來藏」。其實大乘經典講的佛菩提,就是在講如來藏的種種的義理。希望大家有緣的時候,自己在請閱這些書籍的時候,細心地去看關於「如來藏」的種種的這個描述,趁機會熏習我們的心性,有朝一日相信各位,大家也能夠成就證悟本心、眼見佛性的功德!

今天就先上到這裡。

阿彌陀佛!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