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56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體究念佛概說(二)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五十六輯 體究念佛概說(二)
正益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根據上次所說的課程繼續往下講,今天所說的就是體究念佛的方法,以及相關的知見。

在說第一個科目之前我們先來說一下體究念佛。到底什麼樣叫作體究?所謂的體究,祂本身就是參究,參究就是蓮池大師所說的參究念佛。譬如說,你並不是從三界法中要去找到一個奇奇怪怪的,或是你也搞不清楚的,或是你所已知的,而是你是根據般若波羅蜜而知道真正三界法有一個實相心,而這個實相心祂又不是三界法,所以體究是要找到這一個我們稱為「法身佛」這個佛,也就是說你的自心如來,自性彌陀。

在《金剛經》有說到:「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這什麽意思呢?就是説如果你用你的色身當作是如來身,那你就錯了;如果你是用識蘊身,如來正在想的意識心、或是如來所發揮的種種功能,這意識的種種功能——心所有法,來當作這就是如來,那你也是錯了。因為真正的法 祂是有法身的,祂是無形無相的,所以不是蘊處界這三界的法,所以以前大德們就告訴我們,必須要從真實的念佛來尋找諸佛,而找到我們的自心如來。我們的自心如來在念佛人中,你又可以說叫自性彌陀。就是說你的阿彌陀佛一樣常住,一樣常住於諸法之間,一樣長壽,一樣永恆,所以這個真心就是大乘經典所一貫說的「如來藏」法。如來藏祂就是真常,祂從來沒有隱藏祂自己,祂就等待我們去找到祂。然而修學這個需要具備相當多的功夫與知見,所以在知見上你必須要去依止善知識;然後功夫呢,你必須要從定力來作一個著手。所謂的一個定力,你要怎樣能夠讓你的定力純熟呢,正覺同修會有根據這樣的來開設禪凈雙修班的課程,我們現在把它叫作禪凈班,禪凈班它基本上可以教導你如何從憶佛念佛來著手。

一般的人對憶佛念佛他聽了就覺得應該是很簡單,等到一聽這憶佛是沒有形像的,他又開始覺得緊張了:「沒有形像怎麼可能來念佛呢?沒有形像那會是真的嗎?」可是你只要記得剛才說的,法身佛本身是無形無相的,祂沒有方、沒有圓這樣的形狀,祂也不是一個大的、一個小的這樣的體,祂沒有這樣的東西,所以你必須要從這個地方來著眼。這樣法身佛要記著,然後你這樣就可以開始從經典上讀到《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有說,告訴你的是什麽,告訴你菩薩是應該從憶佛來修學的。可是憶佛並不是說要用語言文字相貌來憶佛,因為法身佛既然沒有形像,你還要透過語言這樣來攀緣祂,這樣並不恰當,所以啊我們在課程裏面就會安排一連串讓你如何進入沒有形像的憶佛。所謂沒有形像的憶佛我們稱為「無相念佛」。實際上還是本諸世尊的意旨,讓 大勢至菩薩的教誨能讓我們將憶佛的念來作為以後得見如來的前方便。所以說這前方便是因為:憶佛本身它還是有個「想」,既然有個想,你要憑藉這個想然後去契入如來,所以你這個想是從你的識陰所生的,其實你叫祂叫識蘊還是從你意識心所生的,既然是如此祂就不是真心,因為真心從來不是你這個意識心,不是你這個見聞的覺知心。

那我們先來說一下這憶佛上要怎樣來繼續往前走?因為有的人他說:「你要憶佛,但是實際上我持名念佛功夫已經很得力了,我一天到晚可以一萬聲、兩萬聲都沒有問題,那我為什麼還要照你的方式來做呢?」那我們就要告訴他:這樣的方式可以讓你的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可以增高,而且不只是這樣,除了這樣的修學以外可以讓你定力敦厚,可以影響到娑婆世界許多的眾生,他會因為你的持名念佛的轉進,或是說繼續的增上,能夠得到廣大的利益。所以學佛人不是像小乘人一樣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說:「我自己念佛念得很好,這樣就好,那又要學什麼我也不要去!」你這樣第一個你就沒辦法莊嚴道場了;莊嚴道場,第二個你沒有辦法來護持善知識。在佛法裏面,一個道場需要許多的眾生來鼎力護持,這樣佛法才會興旺,這樣善知識他的教法也能夠更加的伶俐,有更多的方便。

我們再回到憶佛這方面來。好比有個例子,假如你的心像座湖泊,這湖泊它上面有一條船,持名念佛就像這條船不斷的發出汽笛聲,然後在湖泊上面東跑西跑,將整個心湖把它統統攪亂。如果是說,你說:「那我就默念好了。」可是默念的時候你的嘴唇上下在擺動,這又變成什麼呢?你雖然把氣笛聲關掉,你可能還用靜音的引擎,讓它的聲間比較不會那麼響徹,可是你整個心湖在水面上還是巨大的波紋、巨大的波濤,而不是小小的漣漪而已。等到你覺得說:「嗯!你說的有道理,那我現在連嘴唇都不要動,我來默念。」你說「那這樣有點像了。」可是默念就像是你開了一輛船,它這個有潛水功能了,它跑進水裏面下面去了,雖然水面上沒有水波紋,可是它一樣是暗濤洶湧。因此你的心是沒辦法去契合那個寂靜又真常的如來藏心,沒有辦法找到你的自心彌陀,這樣的話,你往生的品位並不會那麼高。

所以我們今天要繼續的根據之前的老師們所說的,再根據這個這座湖泊來作一個譬喻。之前有教導說你不要用一個形像,那我們現在就說,比方說,你的心湖還是在那裏,接著你用一顆石頭把它丟進去,這顆石頭就咚咚咚咚掉到水裏面,沉到深不可測的湖底,這時候水面上、水面下除了剛才有一點點水面漣漪以外,你再也找不到它,乃至於水底太暗了,你也沒辦法發現它的蹤跡,可是這一個石頭還是在那裏的,這用來譬喻你的憶佛念本身還是在,它並沒有因為這樣而消失。所以念佛人是可以靠這樣的知見來建立說:「你的心湖的憶佛念可以無形無相,你可以憶持著祂,而非是一念不生的一潭死水」。所以當你瞭解這個道理以後,你就想:「那我要怎樣才能夠練習這個憶佛念呢,把這個憶佛念能夠練到很好?」實際上它並不困難,還是歡迎你到正覺同修會來修學。而憶佛念呢,只要你抓到一個竅門,經過善知識的教導,實際上這些善方便是可以讓你很快的入手,甚至有的人可能幾天、幾個禮拜、幾個月就可以了。不會因為你說:「我持名念佛這麼好,叫我一下放棄它很可惜,等一下我學你這個又學不好,那我不是兩頭落空?」這一點請你放心!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你的憶念,如果你是憶佛好的話,你可以在行住坐臥當中都可以憶念起來,而且施設的方便是遠比你所想像的來得勝妙。

比如說,一般的人他很喜歡緣自己的身根,所謂的身根,就是緣自己的身體,可是他通常不會覺得。那一般的人他就會說:「既然我不覺得,你告訴我這個作什麼呢?」可是我們可以利用它去攀緣自己的色身,乃至於攀緣外界的時候來施設一些方便。譬如說,我們就把它貼上一些標籤紙,那種很小很小細微的標籤紙,可是顏色很鮮明,用它來代表憶佛念,用它來代表憶佛念的結果,就使得他到處都知道提醒是要憶佛,乃至說他緣自己身根的時候走到外面去,就將自己的身體或是乃至於面容上、臉上貼上這標籤。因為這個人走出去的時候,他會想:「我臉上照照鏡子,怎麼長這樣呢?可是這是一個功夫法門,我還是要練習。」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想:好吧,可是一走出去以後,他呢,不會再攀緣,因為他只能一直攀緣他的臉,他覺得他的臉醜醜的不好看,因為貼上標籤以後他也覺得自己蠻奇怪的。可是等他轉念一想:「我現在就應該開始憶佛,現在正是念佛憶佛的大好時機,所以我就保持這個念。

憶佛練久了以後它會很淡,可是並不是這樣就消失了,你心會越來越自在,這時候你就有很篤定的想法,你想:「我平常也在做布施行,我平常也有持五戒或是持菩薩戒,菩薩戒持完以後對於我犯的一些過失我有懺悔,反正諸佛菩薩知道我不是有心要做任何的覆藏,這樣其他的我也勉力在修習,做人也儘量不生氣。」在這種情況下,他想:「我有沒有機會上品來往生呢?」想想想,「我應該是可以!因為我醒來的時候,這念頭雖然很淡,可是啊我沒有完全掉,一下子我就可以抓牢它。既然憶佛是 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正確的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既然包含了憶佛的這個法門,我當然就是這樣憑藉這樣的信念,信、願、行可以往生極樂淨土,這樣應該也沒有什麼問題了!」因此這行者這時候就會想:「這麼好!那我現在接下來是不是還可以再增上?因為我如果不增上,以後到極樂世界我一樣要修,極樂世界修的時間跟這邊差太多了,因為那邊修的時間一天等於這邊一劫,假設我在那邊要讀一天書,等於我在這邊讀一大劫的書。然後這樣情況下,我是應該選擇這裏娑婆世界來用功,還是要選擇極樂世界來用功呢?」這樣答案就不問自明了!所以他就想:「那我轉進、增上,繼續往前走,應該繼續下來一步是什麼?」接下來一步就會來到體究念佛。所以體究念佛,它有它的次第,如果說憶佛的功夫不好的話,他是沒辦法的。

可是他一發現要體究念佛,困難來了,他對於真心的體性統統不懂,然後這個自性彌陀、自心如來到底是什麼,他也不清楚,所以他就要從善知識來修學般若波羅蜜。所謂的「聞思修證」,證就那一剎那,可是聞思修啊是要不斷的多又多,要不斷的多修習。所謂「習」,學習這個「習」,就是要「數數」,就是中文所說的一次又一次。這樣才有辦法把這個所累積下來,你才有辦法不再將真心和妄心的體性攪和在一起,混雜不清。世間很多人對於真心和妄心分不清楚,所以說他有時候在讀書,讀經書的時候,把那些知見都搬進來,就像是這裏一樣,這裏啊有攝影鏡頭,有椅子,有桌子,可是同樣的有一些標籤,想這是攝影機、桌子、椅子,可是他只看的那個字,從來不曉得那一個標籤所指的就是面對他的鏡頭,然後也不知道那個標籤另外一張的正是他(身上呢)前面的這個桌子,也不知道另外一個標籤就是他坐的椅子。為什麼?因為他從來沒有去做分別,他這個分別,他只是用世間法來說。你說:「應該不會吧,誰會特別說世間法,在佛門中都是說這個出世間法。」那你就錯了!許多的地方所說的法就是回到 佛陀以前的,那說回到 佛陀以前的是什麼東西呢?以前的印度,有很多人他們就說「我們要放下」,所以年紀差不多大了以後,就要離開家庭,離開妻子,離開子女,然後帶著一個缽四處雲遊,或是找一個修行的場所,因為他全部都放下了,他把那些財產都拋棄在後面,把眷屬都離棄了,然後開始修行。所以他最後修修修修,也沒辦法得到真正的道果,乃至於說他很認真的把他的念頭全部都去除,一念不生,可是這樣的方式還是被 如來所指斥,說這樣的修行不究竟,都還是在外道。所以這外道是 如來這樣來宣說的,在 如來之前可能沒有人用過「外道」這兩個字,這是中文所翻譯的。

這樣情況下我們看:到底怎樣才能夠繼續從上品下生再繼續往上?就是要知解第一義諦。所以第一義在《觀無量壽經》就說:你若是能夠解——「解」的意思是什麼?你信受、相信,產生決定信,所以不特別要說信的緣故是因為念佛人心地很淳厚,「解」它就是老老實實,我真的瞭解了才敢說我解,而且我真的信受了,我才敢說是解,所以這種叫作解信,信心能夠成就。——在這種情況下,他如果能夠將真心的體性都瞭解了,接下來,他就可以繼續再往前走,而即使沒有辦法參究念佛能夠成就的話,他至少有因緣可以上品中生。所以啊,諸佛說法都是為利益我們,千萬不要說「我根器是狹小的,我不可能去知解這麽困難的事情。」

以前,當阿難那時候他在《楞嚴經》會上,佛陀問他:你現在看我這個心,是不是真心?或是說哪一個是叫作真心啊?結果阿難就回答說:如來!我現在看你的心就是真心!結果 如來就直接說:你是認賊作父!二千五百年後,現在的人的話,我們一樣會看到,只不過從 如來換成師父。「能看見師父這個心」當然就是二千五百年前「能看見如來這個心」,大家這個心就是人人知道的見聞覺知心,如來說:它從來不是真心!因此就有人說:「那當然應該是一念不生的。」這個見聞覺知心的見聞覺知的功能怎麼可能是呢?你要把這見聞覺知的心這種分別性、約定性把它了別性,把它關閉才對,所以有人就像《論語》所說的「非禮勿聽,非禮勿視」,把眼睛把它遮起來,然後呢把耳朵遮蔽起來,口遮蔽起來,把手腳綁起來,那說:「這樣我都沒有動念頭,我就是真心。」可是 世尊還是說:這樣的一念不生不是。如果有人覺得「世尊您也太挑剔」的話,「我好不容易才練成這樣,這一念不生不是很容易練的。」可是之前諸法、四禪八定中呢,你如果一直走,一直走,最後沒有念頭叫無想定,那還是外道法。所以真正沒有念頭的並不是佛法,意識覺知心它本來就有見聞覺知,並不會因為没有見聞覺知就可以轉變成真心,因為我們的自性彌陀祂從來沒有變異過,祂從來就是一個樣,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祂就是沒有念頭。如果說你在打坐的時候,因爲打坐能夠弄到沒有念頭,那也是不錯!可是,它畢竟跟我們所說的念佛——體究念佛、參究念佛以及實相念佛差很遠,差遠的過程是不可以用道里計的!因為從古到今,連六祖惠能大師都直接破斥說:哪有這樣的心!六祖惠能說:「我的妄念」——六祖惠能不方便說,我們不能方便說他是「妄念」。他說:「我的『想』就是這樣的長,我看到境界,就是一樣起了諸所有想。」所以我們從這點要能夠瞭解說:即使你將假的硬要變成真的,那還是沒有契合!

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裏。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