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圜老師開示:福德資糧概說
三乘菩提之學佛正知見(第二篇)
第十九輯 福德資糧概說
張正圜老師 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正覺教團《學佛正知見系列》講座,在這一系列的節目中,我們將為各位提供最正確的學佛正知見,希望您能每天抽出三十分鐘的時間,仔細聆聽我們正覺教團的老師們,為大家所開示的修道法要。今天這個單元,我們將為大家介紹:大乘見道所需的福德資糧。
各位菩薩,我們都知道,大乘菩薩的入道之門就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之後,才能進入大乘佛法的修道之門,也才能開始內門廣修六度萬行。然而在求明心見性之前,除了必須建立正確的佛法與禪法修證知見以外,還要鍛鍊參禪所應該具備的功夫,以及具有簡擇真正善知識的能力,並且還要培植福德籌集見道資糧。也許有人會問說:「要求大乘見道明心見性,為什麼一定要培植福德資糧呢?」各位菩薩,我們打個比方,各位就會比較容易瞭解。譬如說,我們想要蓋一棟像台北101那樣高的大樓,那麼請問大家:「我們是不是就直接蓋最上面的那一層就可以了呢?或者我們可以從第五十層開始蓋起呢?」相信大家都會搖搖頭說:欸「你是不是在開玩笑啊!」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房子想要蓋得多高,地基就得向下打得多深。絕對不可能是要蓋一百層的大樓,卻直接可以從地面上蓋起,而不用向下把地基打好的。
各位菩薩,就像是這樣的道理,您在佛道上的每一分證境和證量,都必須有相對的福德資糧作為基礎,這樣才能在佛菩提道上有紮實穩固的基礎,也才能一步步的往前推進而沒有障難來遮障我們。弘法多年以來,我們看到許多退失的現成例子,雖然說會退失的人原因很多,但如果仔細的歸納起來,其實不外乎都是因為福德資糧不足所導致。因此,我們特別要利用三集的時間,來為各位詳細的說明,如何來籌集大乘見道的福德資糧,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打下穩固的佛道修行基礎,以期能早日的修學正法,邁向正確的成佛之道。
想要培植福德、籌集見道資糧,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歸命三寶,要供養三寶。所謂三寶,就是指佛、法、僧三寶。我們如果能夠以至誠心來歸命三寶,來供養三寶,一定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利益,並且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和攝受。假使有人想要求明心見性,但是卻不歸命三寶,也不供養三寶,而說他可以靠自己的力量來悟入,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明心見性,乃是 釋迦世尊以及諸佛菩薩成佛之鑰,假使不信有三寶,不能依止三寶,不至誠懇切的供養三寶的人,怎麼可能獲得成佛之道的入道寶鑰呢?因此我們說:一切佛子,假使想要進入大乘見道,想要明心見性的話,首先應該要歸依三寶,要供養三寶。
我們在歸命三寶、供養三寶之後,接下來應該要廣結善緣,修三福淨業,並且要孝養父母、奉侍師長、慈心不殺、行十善業道、行三種布施以及菩薩六度等等。佛世尊在經典當中,常常開示我們要孝養父母的重要性。譬如在《雜寶藏經》卷一云:【諸比丘當知:於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當作是學,應勤盡心奉養父母。】又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三的〈報恩品〉云:【世間一切善男女,恩重父母如丘山,應當孝敬恆在心,知恩報恩是聖道。……若人至心供養佛,復有精勤修孝養,如是二人福無異,三世受報亦無窮。】綜合前面這兩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世間一切的人,如果有人對父母稍作不善,不恭敬孝養父母,那就會獲得很大的苦報;相反地,如果能對父母稍作恭敬供養,就能夠獲得廣大的福報。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大德,可以說是「恩重如山」,無以為報啊!因此,我們應當在深心當中常常繫念父母的恩德,並且要能夠知恩、報恩,這都是佛子們所應該努力實踐的法道。假使有一個人,以無比至誠的心來供養佛陀,另外一個人,努力精勤的来孝養父母,佛說這兩個人所能獲得的功德,沒有絲毫的差別,未來世所能獲得的福報同樣都是無量無邊。
由以上的說明我們就可以知道,孝養父母乃是一切佛弟子,都必須要躬身實踐的首要之務。甚至於 世尊也曾經這樣告誡過阿難尊者。《佛說睒子經》卷一云:【佛告阿難:「吾前世為子仁孝、為君慈育、為民奉敬,自致得成為三界尊。」】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世尊告訴阿難尊者,說 世尊在過去世為人子女的時候,非常的仁慈和孝順;作國王的時候,也是慈悲的護念百姓;作人民的時候,則是奉敬長上。因為這樣不斷累積福德的結果,所以今天才能成為三界至尊的人天導師、佛、世尊。也就是說,世尊在過去無量世當中孝順父母、奉養父母,才能獲得三界至尊——成佛的果報。
各位菩薩,我們想想看,三界至尊的佛,對父母尚且都能這樣的恭敬奉養,何況我們一介凡夫想要求明心見性,卻不需孝順父母、奉養父母呢?絕對沒有這個道理吧!我們從社會新聞當中,常常可以看見,有些人不僅不孝養父母,甚至於苛求虐待父母,或者詐騙父母的錢財,像這樣的人,說是要來學佛,求明心見性,想要求解脫,根本就是緣木求魚,不可能的事啊!因為人倫的基礎尚且都無法作好,何況要成為菩薩,乃至要成佛呢!
在談過孝養父母之後,接下來,我們再來說明有關奉侍師長的重要性。各位菩薩,我們從小到大,不管是生活也好,求學也好,或是為人處事,莫不是因為師長的教導,我們才得以順利的成熟長大。因此,師長對我們有恩,所以我們應當要:「給侍所須、禮敬供養、尊重戴仰。師有教敕,敬順無違;從師聞法,善持不忘。」如果以佛法的修行而言,一個菩薩想要在正法中能夠見道得法,全部都得仰賴師長的教導和攝受,不僅是悟前如此,悟後的進修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對師長的態度,都能夠虔誠恭敬,那麼對師長的教誨,自然也能夠信受奉行,能夠如法修學。假使能夠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被慢心所遮障,修行自然就容易有所成就了。相反地,如果我們對師長不能恭敬奉侍,那麼學法就沒辦法得力。有些人則是因為信心不足而不能奉侍師長,對師長起慢心,假使是這樣的話,那麼師長雖然有所傳授和教導,我們也總是陽奉陰違,不能如法去履踐,當然就會使得自己的道業從此停滯不前,沒有辦法往前推進。所以說,想要求大乘見道的菩薩,對一切教導我們世出世間法的師長,都要能夠恭敬奉養,隨順師教。如果能夠這樣如實的做,那麼慢心自然就能夠漸漸的消除,當我們的心地漸漸轉為調柔淳厚的時候,見道的因緣也就漸漸成熟了。
各位菩薩,孝養父母、奉侍師長雖然是很簡單的做人道理,但是要確實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下來,我們要繼續說明慈心不殺對修道的影響。《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卷一云:
【佛言:「人於世間,慈心不殺生,從不殺得五福。何等五?一者壽命增長;二者身安隱;三者不為兵刃、虎狼、毒蟲所傷害;四者得生天,天上壽無極;五者從天上來下生世間,則長壽。今見有百歲者,皆故世宿命不殺所致。樂死不如苦生,如是分明,慎莫犯殺。」】(《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卷一)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世間,如果能夠慈心不殺的話,可以獲得五種的福報:第一、可以增長壽命;第二、色身安隱少病痛;第三、不會為刀兵、虎狼或毒蟲所傷害;第四、今生壽盡之後,可以往生天界,在天界壽命無量;第五、如果天福享完了下生人間,仍然可以得到長壽的果報。我們在世間常常可以看到百歲以上的人瑞,這都是由於他們宿世以來,慈心不殺所獲得的果報啊。
從這裏我們就可以看見,因果是如此分明的顯現,所以一切佛子都應該要小心謹慎,不要妄造殺業。對一般眾生而言,有情眾生都是「好死不如賴活」,每一個有情都非常的寶愛自己的生命,因此我們實在不應該去殺害其他有情眾生的生命。說到這裏,也許有人會說:「你們說有情都是寶愛自己的生命,我看不見得吧?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人想要自殺不想活了呢?」各位菩薩,我們想想看,一個人如果不是因為愛自己,因為愛自己的五陰,那麼受苦就受苦,有什麼關係呢?又何必要以自殺來免去身心的痛苦呢?所以認真的說起來,自殺的人其實都是因為寶愛自己的關係,不希望自己的五陰受苦受,所以以為自殺可以得解脫。但是自殺真的得解脫了嗎?事實上,自殺以後並沒有得解脫,也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死了以後繼續去三界六道當中輪轉生死。更可怕的是,這種自殺的習氣種子,會在下一世因緣成熟的時候,又會再次的生起現行,而不斷的重複自殺的想法和行為。
各位菩薩,當我們知道這個道理以後,那麼請問您:自殺有沒有解決問題呢?您一定會知道,自殺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只是把今生的困境帶到下一世,繼續去面對而已。假使我們能夠利用智慧去面對困境、接受困境、化解困境,這樣就能夠順利的度過人生的難關,我們的福德與智慧也會在無形之中,往上提升一大截呢。雖然這是個題外話,不過我們還是希望藉著這個因緣來傳達這樣的觀念,希望提供給菩薩們作參考。
話說回來,菩薩為什麼需要慈心不殺呢?我們常常聽到有些人會說「那些雞啊、鴨啊、牛啊、羊啊,不就是生來就要給人們吃的嗎?」欸!乍聽之下,好像也有道理,但是我們仔細想想看:這些雞、鴨、牛、羊,牠們是什麼呢?牠們是從哪裏來的呢?牠們真的是要來給人吃的嗎?各位菩薩,其實這些雞鴨牛羊,牠們也都是如來藏所變現的喔!牠們之所以會顯現出這樣的相貌,其實都是因為往世在當人的時候造了惡業,所以下墮到畜生道來酬償往世的業果。意思是說,有情眾生在三界六道當中輪迴,無量世來,彼此都曾經互為父母、子女,或者是兄弟姊妹、親戚朋友呢,今生我吃你,來生你吃我,如此輾轉的吃來吃去,恩恩怨怨何有了期啊!
菩薩之所以要慈心不殺,最主要的就是要斷後有的業種。如果我們今生不去殺害眾生,不去吃眾生肉,就不會和眾生結惡緣,未來生也就不會為了酬償業果,而被他所殺、被他所吃。我們都知道,菩薩從大悲中生,生生世世常住世間行菩薩道,自度度他直到成佛。因此,菩薩就不應該與眾生結惡緣,互相殺害。我們如果殺心不除,多行殺業,未來世難免會有五陰被殺的果報現行,甚至於互相欺淩,互相食啖,互相遮障,導致無法順利的學佛,何況是要求成佛之道明心與見性的菩薩大法呢!因此我們說,一個想要真修菩薩大道的人,都應該要慈心不殺,要護念有情眾生,這樣才能免除未來世的不可愛異熟果報。
接下來,我們再繼續來說明修集福德資糧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如何行十善業道。各位菩薩,相信大家都知道,菩薩如果要成佛的話,就必須要行菩薩道,要行菩薩道,就必須要先求明心見性,唯有明心見性之後,才能漸次的修行而成就佛道。也就是說,在漫長的修道成佛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有許多善緣的幫助,才能減少修道過程中的障礙,也才能漸次的圓成佛菩提道的修證。菩薩為了使成佛之道得以順利的進行,減除修道過程中的障礙,因此,每一位菩薩都應該要勤修十善業道,以迅速增長自己的福德資糧。
接下來,我們先來說一說佛陀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由來,以及這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和這十善業道之間的關係。《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一〈修三十二相業品〉云:
【菩薩摩訶薩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為圍遶。……菩薩常於無量劫中,為諸眾生作大利益,至心勤作一切善業,是故如來成就具足無量功德;是三十二相,即是大悲之果報也。】(《菩薩優婆塞戒經》卷一)
這段經文裏面所說的「摩訶薩」,是指大菩薩的意思。但是到底哪一階位的菩薩才能稱為「摩訶薩」呢?這在經典中會因時、因地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說法。譬如說,在《大般涅槃經》中說,眼見佛性的十住位菩薩就是菩薩摩訶薩;有的經典則說,開悟明心不退的菩薩,就叫作摩訶薩;有的經典則說,要入地了才能稱為菩薩摩訶薩。前面這一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大菩薩們修三十二相業,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來圍繞,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說,菩薩必須在無量無數劫當中,為諸眾生作大利益,然而這不是指在有漏有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麼,到底什麼才是菩薩所作的真正大利益呢?這當中包括了無漏無為法以及無漏有為法上面所作的利益,才是真正的大利益啊!
至於這些大利益的真正內涵,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就在下一集中再詳細的為各位菩薩作詳細的解說,希望您明天繼續準時收看。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說到這裏。謝謝您!
阿彌陀佛!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