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超意識 425GO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30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下品三生


第三十集 下品三生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來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課程!我們依照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無相念佛》以及《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內容來進行課程,我們今天的進度是要延續上節課所講的,往生極樂世界的九品往生的這個內容。

我們上節課講到下品生的部分——下品上生的部分說明。今天我們再延續上節課的內容來繼續說。我們講到這個下品上生的菩薩,他去到極樂世界七七日以後——四十九天以後,就是娑婆世界四十九個大劫以後,他花開見到 觀世音菩薩與 大勢至菩薩為他開示。這裡我們就瞭解說:他並沒有直接見到 阿彌陀佛為他開示,而是見到 觀世音菩薩與 大勢至菩薩為他開示甚深的十二部經法要。這時候他聽了以後,聞已乃至信解,這時候他發起了無上道心——在極樂世界發起了無上道心——也就是發起了菩提心、發起了成佛之心,這時候他開始學佛。但是他雖然造了惡業,可是因為是在極樂世界蓮花當中長期的聽聞,在蓮花蓮苞當中沒有出來、長期的聽聞佛法,所以因這樣長期聽聞佛法,所以他的性障已經除的非常乾淨了。這時候他因為出來了,聽到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他說法,這時候他再經過極樂世界的十個小劫——等於說他要在極樂世界經過了極樂世界的十個小劫,那這算是娑婆世界多久啊?那是無法計算的!經過極樂世界十個小劫以後,他才證得了初地,而具足了百法明門。所以說這個雖然是下品生的菩薩,可是他是菩薩種性,只是因為他是惡業所纏。

可是因為他雖然惡業所纏,可是他沒有毀謗大乘,而且他有少善根福德——就是因為他往生前有善知識的加持,為他說大乘經典的名字。所以說因此稱念佛法僧三寶的名字——稱念佛、阿彌陀佛的聖號,稱念法號,或者稱念僧寶的那個聖號的話,這些部分都是很大的功德,這是會與 阿彌陀佛的本願、加持力相應。所以我們平常能夠見面,大家互相見面稱呼,都稱呼:「阿彌陀佛!你好!」「阿彌陀佛!菩薩請進!」「阿彌陀佛!今天見到你!阿彌陀佛!」……見面就是「阿彌陀佛」,那就是跟 阿彌陀佛結下深刻的緣,這個部分的功德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從這個下品上生的菩薩,他就是因為稱佛名號,因為善知識的加持——雖然惡業籠罩,他痛苦極深,可是因為善知識加持,讓他可以稱佛名號。我們平常又是善淨法的、修善淨法的人,又是修學持守戒律的人、修學佛法的人,那稱佛名號,那功德就更大了!可是現代很多學佛人被邪見人誤導了,被惡知識誤導,被自己邪見誤導或惡知識誤導,來毀謗大乘而說「大乘非佛說」,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崇拜思想的這個轉化或淨化」這樣毀謗。

我們來看他們怎麼說,他們說:「說得明白些,這實在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攝取太陽崇拜的思想,於一切無量佛中,引出無量光的佛名。」我們看到在書上白紙黑字寫得這麼清楚,乃至口中這樣推廣,讓很多人原來就一直念「阿彌陀佛」,或者稱念「阿彌陀佛」,乃至隨著念「阿彌陀佛」,把這改掉改成唸別的。那這樣的話,根本不是佛號!唸「謝謝啦!感恩啦!讚歎啦!你好啊!……」這些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念佛的隨念功德!把這個那麼好的功德喪失了,那是多麼冤枉的事!重點在哪?重點是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自己的惡見,或者你攝取了惡知識的邪教導。所以這些都是可憐人,都是愚癡人!如果又再毀謗大乘那就更淒慘,所以說這個下品上生的人要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個菩薩他沒有毀謗大乘,而且他因為善知識的開示,在捨壽的時候他又信受,所以他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以及修行的果德有作剛剛的介紹。

接下來我們看下品中生的,我們看下品中生的菩薩在經典怎麼說:【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祇物、盜現前僧物、不淨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法而自莊嚴。如此罪人,以惡業故應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讚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讚彼佛光明神力,亦讚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花之內。】——《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下品中生的這個菩薩,他平常是有學佛,他是受五戒,可是就毀犯了五戒;受了八關齋戒,又毀犯八關齋戒;受了聲聞具足戒、沙彌戒,又毀犯了這些沙彌戒、具足戒——聲聞具足戒;乃至他偷僧祇物,偷僧寶的東西,偷三寶物;乃至盜現前僧物,盜了寺院現前僧的物;甚至他是可能出家或者是居士,他是不淨說法——盜說經法、不淨說法;而且他是無有慚愧,這樣的人,他應該是要下地獄的,因為這都是極重的惡業。這種極重的惡業,他應該要下地獄,可是因為他過去世有少少的善緣,能夠值遇——在捨壽的時候值遇善知識。他捨壽的時候,這時候因為他造了這些破戒、甚至不淨說法這些惡業,只是說他沒有毀謗大乘,造了這些惡業,惡業的境界現前以後,但是他臨命終的時候,由於過去生與正法的善知識結下了善緣的這個少許的福德功德,能夠因為遇了善知識,遇到善知識為他來開示。善知識怎麼開示?善知識要替他讚歎 阿彌陀佛的十力威德光明,也要讚歎持戒、修定、修慧、修解脫、解脫知見。如果這個善知識,他根本不信受 阿彌陀佛,甚至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崇拜」,他怎麼可能說 阿彌陀佛有這些無量的功德、威德的光明神力呢?所以說善知識是非常重要!

那一樣的道理,他因為聽聞善知識說了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乃至聽聞了以後他信受,而聽聞以後信受理解,雖然他有惡業纏身,可是因為他信受,這時候因為這麼小小的這個功德,他的地獄重罪就消除了大半,而且是去除了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所以說是就算是造惡業的菩薩,他在當時聽聞善知識開示法要,就能夠有這樣子的功德,更何況我們平常的念佛人沒有違犯戒律,乃至違犯了戒律可以如法的懺悔!那更需要說在平常的時候、在捨壽之前,就要去正法的道場當中去聽聞應該有的知見,不管是大乘法的知見,或二乘法的知見都要去如法聽聞。聽聞這些知見以後,就算你有造了惡業,就算你是變成——因為心性惡劣、性障非常嚴重而沒有慚愧,而且造了很多這個惡業——偷三寶物、不如法說法這些,你就算是下品中生的這個菩薩,可是因為有這個功德,那就可以滅除了很多的生死業。所以我們平常在捨壽前就去聽法,就去滅罪,就已經有這些的功德,無形之中因為聽法,就無形之中在聽法的過程當中就滅除了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何等殊勝的一個果德!那也就是說,我們在修學念佛法門,不是只有老實念佛而已,那是「事行」的部分;在「理行」的部分,還要建立知見,而且要去聽聞佛法,因為聽聞佛法的當下,就可以滅除八十億劫的生死之罪。

我們再來繼續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說:【經於六劫蓮花乃敷,當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典。聞此法已,應時即發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個下品中生的菩薩,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七寶池中,他在蓮花之內經過六個大劫,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六個大劫,他在極樂世界經過六個大劫花才開,經過六個大劫在娑婆世界是多少已經無法算了!然後聽聞 觀世音菩薩等兩大菩薩為他說明瞭甚深的大乘法要,這時候他一樣發起菩提心——也就是說他不是聲聞種性,他一樣有菩薩種姓,只是說因為在娑婆的時候他沒有發起、沒有學佛,甚至造了這個惡業。可是他因為去了極樂世界聽聞佛法以後,雖然時劫很長,發起了,聽聞佛法以後發起了無上道心——成佛之心,這時候他還沒有證果,那將來的證果那個時劫是非常非常的久遠,所以經典沒有作詳細的說明。

接下來我們來看下品下生的菩薩,我們看下品下生的菩薩是怎麼說。經典是這樣說:【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歸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裡佛的開示:這麼深惡重業的這個惡人,阿彌陀佛都要接引他,所以 阿彌陀佛是最最最最慈悲的,連五逆十惡的眾生都要攝受。可是有的菩薩會想,我們好像有看到其他經典說 阿彌陀佛不攝受五逆的眾生,我們來看一下哪些經典有提到這個。

我們看說,在《佛說無量壽經》的這個部分,佛有講說「不攝受五逆的人」。《佛說無量壽經》卷一有說:【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毀謗正法。】

另外一部經,在《大寶積經》卷十七〈無量壽如來會〉也有一樣是說:【若我證得無上覺時,餘佛刹中諸有情類,聞我名已,所有善根,心心迴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無間惡業、毀謗正法及諸聖人。】

所以五逆十惡的人在《無量壽經》及《大寶積經》有講是 阿彌陀佛不攝受,可是我們這裡《觀無量壽經》裏面卻有說五逆有攝受,這當中是沒有矛盾的。這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也就是說:五逆十惡的人,這個五逆十惡的人他是有機會得救的,雖然不能中品、上品的往生,乃至下品的上生、中生,可是他卻可以有機會下品下生。這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因為說這個下品下生的人,他造作了五逆十惡這些人,他具足了種種的不善業道,他應該要墮入到惡道中,要受很多很多無量劫的苦;可是因為過去生修來的福德,跟善知識有緣,臨命終的時候一樣遇到善知識,所以說因為他遇到善知識,由善知識的功德來幫助他能夠排除這個五逆的這個遮障,跟他來說殊勝的妙法而且教他念佛。

這時候他業障很重,業風所逼,心裡面根本沒辦法念佛了,所以佛說「沒辦法念佛」!可是這個時候善知識教他,你就算沒辦法念佛憶佛,你可以嘴巴稱唸「阿彌陀佛」。從這裡我們就知道說,這時候憶佛念佛和持名念佛有不同,因為他嘴巴稱唸「阿彌陀佛」,稱唸「我歸命無量壽佛」、「歸命阿彌陀佛」,因為這樣具足十聲「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蓮花中下品下生。由此可以知道,經典中所說的念佛乃是憶念佛,而不是持名而已。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知道,因為這裡就知道他們的那個惡業那麼重,他們沒辦法憶念佛,因為心已經被惡業所擾,他只能稱呼佛號,因為這功德而得往生——下品下生。

我們再看後面的經文是怎麼說。後面經文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於蓮花中滿十二大劫,蓮花方開。當花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時即發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知道下品三生的菩薩,他是 阿彌陀佛攝受的大乘種性的菩薩,可是卻是造惡犯戒的人,但是這些菩薩呢,他不毀謗大乘,雖然他造作了五逆十惡,可是同樣可以能夠往生。可是唯有一種人祂不攝受,哪一種呢?就是祂不攝受那種毀謗大乘的!因為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裏面有講到:「毀謗大乘法的人不攝受!造作五無間罪的人不攝受!」所以《無量壽經》以及《大寶積經》裏面有講:「唯除五逆、毀謗正法」,或者「唯除造五逆、無間惡業,或者毀謗正法或者毀謗諸聖人。」我們看,五逆惡業可以透過《觀無量壽佛經》裏面的開示得知,而因為善知識開示稱念佛號乃至十念,就可以下品下生;可是毀謗正法及諸賢聖,就連最最慈悲的阿彌陀佛都無法能夠接引。所以這時候你要怎麼去救這個菩薩呢?就很困難!唯有在娑婆的人間殷重的懺悔,蒙佛能夠放光加持來赦罪,只有這樣,才有辦法。那如果沒有毀謗大乘法的人,那他就算造惡業他都可以能夠蒙善知識加持往生。

那我們看他往生到極樂世界要多久花才開?到極樂世界要十二個大劫!經過極樂世界十二個大劫,那才能夠聽到 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這兩大菩薩的音聲為他說法,但是看不見菩薩,只聽到兩大菩薩所說的法音;而且為他說什麼?為他說實相滅罪之法——為他說如何去滅罪,表示說他還有一些罪需要滅除。這時候他聽完了以後他發起了菩提心,發起了成佛之心,他還沒有證得果位,而且也不知道未來如何證果。在極樂世界這樣修行、努力的修行,他才能夠未來的進修得佛道。

所以我們從這裡就可以知道,念佛法門是三根普被的,是具足了事行還有理行的,具足資糧與實證,兩個都要注意。所以我們看到每一品的菩薩所需要的條件,都有所謂資糧的部分,也有所謂實證的部分,也有事行的部分。所以說很多的善知識把念佛法門侷限化、矮化,乃至說只要持名念佛就好,其實是錯了!念佛法門有持名念佛、有憶念思維念佛、有無相念佛、有觀想念佛、有觀像念佛,甚至果地無相念佛;有事行的,有理行的,甚至體究念佛。它當中不管是內涵次第,對於資糧實證、對於解脫道佛菩提道、對於聖道門、對於淨土門的部分,這當中有非常非常多的內涵;甚至淨土法門往生極樂世界,它也含攝到緩行道、速行道,難行道、易行道這種種的差別,不是很多的人誤會的念佛法門。所以在信、願、行的具足圓滿的時候,我們在念佛法門要更深入的瞭解:它是三根普被,能夠攝受不管是上根、中根乃至下根、軟根的菩薩,它都可以攝受!

我們今天介紹到這兒,時間也到了,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法界衛星電視台將於9/13 (星期一)播出
陳正源老師的訪問內容:

1.一念相應慧,般若正觀現在前
2.受戒,學佛修行的第一步

法界新聞播出時間:
凌晨 12:00~12:30
早上 7:30~8:00
中午 12:00~12:30
下午 5:00~5:30

敬請準時收看,並廣為介紹親朋好友一起收視,同霑法益。
網路收看,請上425go部落格影音專區收看。

佛教正覺同修會
台北市承德路三段277號9樓
電話:0225957295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9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第二十九集 中品下生 下品上生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歡迎各位菩薩繼續觀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我們依據 平實導師《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這本論著的進度來講,現在講到的進度是:往生極樂世界的九品往生。

在上節課,我們講到中品下生的部分。依據我們唸完的經文,我們知道中品下生的部分,在這一個善男子他行事——平常是孝養父母、行世仁義的,所以他命終的時候,蒙善知識的加持攝受能夠成就這個功德。所以我們這一節課,我們要強調的是:臨命終時,他遇到善知識為他說明極樂國土和 彌陀世尊的四十八種大願,因此命終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一個中品下生的菩薩,他跟前幾品的菩薩是不一樣的,他是需要有善知識的攝受。所以這個部分,我們從這裡開始,我們發覺說都要善知識的攝受幫忙:前面需要自己迴向發願,以諸種善根迴向發願極樂國土;可是這裡因為他的資糧就不太夠,障難也會比較多,所以他需要善知識的幫忙。所以善知識非常重要,而且這裡其實有提到這個善知識,他得要懂得如何開示 彌陀世尊的四十八種大願以及極樂國土的種種的莊嚴。如果是這個善知識他不懂,乃至他根本不信,他根本無法幫助這個亡者。

所以說有的人他根本不信極樂國土,可是他現出家的樣子,乃至他在書上怎麼說?他書上說:「若說得明白些,這實在就是太陽崇拜的淨化,攝取太陽崇拜的思想,於一切無量佛中,引出無量光的佛名。」這明明就在毀謗 阿彌陀佛,他說:阿彌陀佛就是太陽神崇拜思想的淨化。這樣的人就是假名善知識,其實是惡知識!如果你找這樣的法師或這樣的學佛人,來幫你臨終的時候助念,那你根本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臨終助念的時候,善知識非常重要。如果是六識論的外道,他根本就不可能相信 阿彌陀佛;他不相信 阿彌陀佛,那他毀謗 阿彌陀佛、毀謗如來藏,那他根本無法替你完整的開示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甚至那個極樂世界的種種的功德。所以這種惡知識來幫你助念,那你就是很冤枉的!

所以中品下生的行者,他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他要經過極樂世界的七日已,到了極樂世界的七日以後,他才能見到 觀世音菩薩和 大勢至菩薩這兩位,可是他沒有辦法親見到 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的七日就是娑婆的七個大劫,他花開見佛只能見到兩大菩薩,而聽這兩大菩薩——聽聞聲聞法要,開示五陰的虛妄、十八界的虛妄、五陰十八界觀行——告訴他,讓這個菩薩能夠獲得聲聞的初果須陀洹。這時候他還繼續在那裡修學聲聞法,聽佛菩薩的講法,過了極樂世界一個小劫,也就是娑婆世界無量的大劫以後,他才能證得阿羅漢的這個果德。所以說這個也就是跟前面比就差很多了!

所以以上「中品三生」的菩薩是 阿彌陀佛要攝受什麼?攝受那些持戒修善而不毀謗大乘法的聲聞種性的念佛人,而且他樂學聲聞法的這些念佛人——因為中品往生的菩薩所攝受者,乃是樂於修學解脫道的人。如果他在捨壽前能夠很努力的熏習很多解脫道該有的知見,對於五陰十八界的法要,他能夠如實的現前觀察、多聞熏習,而且他也努力的持戒精嚴,以這個功德迴向,他就可以中品上生;甚至他只有一日一夜,他得中品中生;甚至他在世間的戒律——孝養父母,做人該有的五戒十善的這個部分,孝養父母基本的人間福德,他就可以——遇到善知識的話,他可以中品下生。

所以我們比較上品三生和中品三生的差異,因為種性的不同而樂所修法的不同:上品三生的菩薩他是大乘種性,而中品的菩薩他是聲聞的種性。所樂法也不同:上品三生的菩薩他是喜歡大乘法,中品的菩薩他是喜歡聲聞法。再來佛接引的方式也不一樣:上品生的菩薩統統是西方三聖來接引;那中品上生、中生的菩薩是 阿彌陀佛和比丘眾來接引。另外一個,到了極樂世界所證的果德也不一樣:上品上生和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到那裡馬上就可以證得果位——上品上生的菩薩證得初地無生法忍以上,而中品上生的菩薩就證得三明六通的八解脫阿羅漢;而中品、上品中生的菩薩到了極樂世界有哪些差別?就說他在那裡,極樂世界一個晚上花才開,七天以後才明心,一個小劫才入初地,而中品中生的菩薩他一樣七天花才開,證得初果,半個小劫才證得阿羅漢。我們再來看下生的菩薩怎麼比較:上品下生的菩薩一日一夜花就開了,那七日才能見佛,三七二十一日才了了見,三個小劫才證得初地,這都是極樂世界的時間;那中品下生的菩薩,他是七日聽聞兩位菩薩——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說法,證得初果須陀洹,一個小劫,極樂世界一個小劫證得阿羅漢果。所以我們瞭解到這個。

我們接下來,再進入下品生的菩薩,我們來看一下經文怎麼說:【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雖不毀謗方等經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讚大乘十二部經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名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智者復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個下品生的菩薩,下品上生的菩薩乃是攝受造作各種惡業而不犯五逆罪的人。五逆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樣的人,他不造這個五逆的這個重罪,可是呢,他可是做了很多惡業。而且這個部分,他有一個好處,就是說,他沒有做哪一個壞事,做什麼壞事呢?他不毀謗大乘經典!也就是說他不毀謗大乘法。他不毀謗大乘法這一個好處,也就是說他沒有那個障難,他是相信大乘方廣唯識經典,只是說他沒有學習而已,可是他不毀謗。他這個人不毀謗大乘經典,所以說他沒有這個惡業,如果有這個惡業的話,他就無法下品生。所以說下品上生的菩薩,雖然他造了種種的惡業,造了說——這裡經典講:「作眾惡業」,造了種種的惡業,可是他因為不毀謗大乘經典的這個功德;而且他也造了這些惡業,他也無有慚愧,他沒有慚愧法!我們前面課有講到:慚、愧二法是屬於七聖財當中的兩個——「信戒慚愧聞捨慧」,就是信財、戒財、慚財、愧財、多聞財、捨心就是佈施財,以及智慧財。這一個下品上生的這個菩薩他造作惡業,他沒有慚愧,表示說:他沒有慚財、愧財。

這個世間凡夫因為慚、愧這兩個法,在世間人來講,覺得很丟臉;可是在佛法來講它是善法,因為無慚無愧乃是跟畜生相應的。譬如我們舉《增一阿含經》卷九〈慚愧品〉有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二妙法擁護世間。云何為二法?所謂有慚、有愧也。諸比丘!若無此二法,世間則不別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識、尊長、大小。便當與豬、雞、狗、牛、羊六畜之類而同一等。」「以其世間有此二法擁護世間,則別有父母、兄弟、妻子、尊長、大小,亦不與六畜共同。是故,諸比丘!當習有慚、有愧。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增一阿含經》卷九

因此,很多的外道假借佛法名義修雙身法啊,例如說應成派或自續派,他們乃是於比丘尼、母親、女兒、姊姊、妹妹,甚至連畜生女的身上,他們來修這些雙身法,這就表示他們無慚、無愧。我們看到剛剛的《阿含經》的經文有講:「無慚、無愧跟畜生是屬於同一類的。」這個前提是他沒有謗法,這等於畜生業,造那種極惡的畜生業淪墮三塗。他們以為說這個叫作「大樂光明」,叫作「無上瑜伽」,這個真的非常非常荒唐!在經典來講,這個真的就是無慚、無愧者。不管是教導的老師,或者修學的弟子,都是無慚、無愧,這是屬於一闡提的人——如果再加上他謗大乘法,而且跟老師來修雙身法,甚至跟父母來修雙身法,那都是一闡提人。所以說這個部分,如果他再同時毀謗第八識,而毀謗大乘經典,那他們連下品下生都沒有辦法!這樣的人真是可憐啊!

所以說這裡下品上生的菩薩,他卻沒有這個障礙,他雖然無慚、無愧,可是他不是修這種惡業無慚、無愧,他是造了很多其它的惡業沒有慚愧。可是因為他沒有一個重大的障難——他沒有毀謗大乘法的障難;而捨壽的時候,他是遇到善知識的幫忙,所以命終時遇到善知識為他讚歎,這個善知識為他讚歎大乘十二部經的經首題名字——就只讚歎經典的名字。譬如讚歎《妙法蓮華經》多棒多棒、《大方廣如來藏經》多棒多棒、《解深密經》多棒多棒,讚歎這些經名而已。只是讚歎這些經名,這樣子就加持這個下品上生的菩薩,因此這個善知識非常重要。也就是說他善知識本身要信受經典,如果這個善知識他根本不信大乘法,他怎麼可能發自內心來讚歎大乘經典?所以說這個部分,就算如果你找這個菩薩的法師來幫你來助念——你如果是造惡業的眷屬或自己有造惡業的,最後因為善知識的接引,有人來幫你助念——可是來助念這個人,他居然是否定大乘,他就不會讚歎大乘經典,不會讚歎大乘經典,甚至否定大乘,乃至說:「大乘非佛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的崇拜」,這些都是毀謗的,那根本就沒有用!那找這些,那就是白做工。

所以說這個世間作惡業的人,他因為聽聞了大乘方等經典十二部經的這些名稱而已,他就滅除了千劫極重的這個惡業。因此聽聞經典的名字而信受的功德就有這樣的殊勝,更何況我們去信解經典的內容、受持經典的內容、讀誦經典的內容,乃至為人解說乃至一偈、一個四句偈。這些大乘,信解、受持、讀誦、為人解說、如法修行這些大乘經典功德,那就是非常殊勝了!也就是說,也許你是信受的,可是你造了很多惡業,你同樣可以下品上生,所以連造惡業的人都可以蒙受 阿彌陀佛那麼慈悲的加持、受持。雖然他準備要往生惡業,可是因為他有這個功德,沒有這個障難的功德,跟善知識有這個緣,能夠加持為他讚歎大乘經典,然後有這個少善根福德,他就可以往生極樂,更何況平常行善的念佛人?

所以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下品上生的人是因為善知識的緣來教導開示,讓他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的佛名。這裡你看到,這是稱念佛,「歸命阿彌陀佛」,這裡才是很標準的持名念佛。一般在經典來講,這個念佛就是憶佛念佛。所以這裡他只是稱念佛名而已,這稱念佛名就可以滅除了五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的時候,就由於過去生所修行的這個小善根因緣,可以得遇善知識為他說大乘十二部經的名字還有意義,能夠聽完以後,他叉手合掌只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念「歸命十方諸佛」、「歸命阿彌陀佛」,因此而可以滅除五十億劫的重罪。所以念佛的佛名的這個功德是很大。

我們再來看一下後面的經典是怎麼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讚言:「善哉!善男子!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作是語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花,隨化佛後生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時候乃是 阿彌陀佛由化佛及化兩大菩薩來接引這位下品上生的菩薩,這個與上品上生及中品上生的菩薩,是非常不同。這個下品生的菩薩,他是由化佛、化觀世音和化大勢至來到這個行者前,而且讚歎這個行者,讚歎他什麼呢?讚歎他因為稱佛名號的緣故,所以諸罪消滅。所以這個部分很重要。而且他是乘寶蓮花往生的。

這裡我們就可以很顯然的知道這個道理說:平常大家見面的時候互相稱呼「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師姐!阿彌陀佛!」「師兄!阿彌陀佛!」「菩薩!阿彌陀佛!」「老菩薩!阿彌陀佛!」這是多麼殊勝啊!你看看這個造惡業的人,他念 阿彌陀佛的佛號,就可以滅諸眾惡業,那麼多的惡業,更何況心淨的、平常在念佛的人,或平常大家打招呼唸「阿彌陀佛」,這功德不是更大嗎?結果有的學佛的人真是很冤枉,學佛學到最後,倒退了,被惡知識所誤導了——惡知識說:「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太陽神崇拜」——因此就取消了唸 阿彌陀佛,說什麼「謝謝啦!」「感恩啦!」「讚歎啦!」這些都沒有唸 阿彌陀佛的佛號功德大,因為佛是究竟圓滿的;光唸祂的這個佛號,就非常殊勝!結果一分的學佛人變成最最愚癡的人,被邪見惡知識誤導而不信佛語,卻信受一個披著僧衣的外道來胡說八道,真的是很冤枉!原來念 阿彌陀佛的就不念,改念別的。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經七七日蓮花乃敷,當花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住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經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名下品上生者。得聞佛名、法名及聞僧名,聞三寶名即得往生。】——《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裡的明明說,他在極樂世界的寶蓮花裏面住了七七四十九天,極樂世界七七四十九天以後花才開,在極樂世界四十九天以後,相當於娑婆世界的四十九個大劫;而且他沒有直接見到佛,而是見到 觀世音菩薩及 大勢至菩薩這兩位大士跟他講甚深的十二部經。這時候,你看這時候,還是在講甚深十二部經以及它當中的內涵。這時候他乃是「聞已信解,發無上道心」,也就是說他發起了無上的菩提心——這時候才開始說他發起了學佛成就佛道的心。但是他因為造了很多惡業,在蓮花中還沒有開的時候就因為聽聞佛法,在蓮花當中,極樂世界的蓮花當中聽聞佛法,這樣慢慢慢慢的長劫——因為在娑婆世界來講算是很長很長劫——這樣子他的性障已除,花開以後聞菩薩說法而能夠再來繼續修行。所以說這個聞佛說法、兩大菩薩說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這個善知識的部分,我們預計將在下一節課,為大家來繼續說明。今天謝謝大家來觀賞我們這個部分,來聽聞這個法要!今天謝謝大家的觀看!謝謝!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8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上品下生(二) + 中品三生


第二十八集 上品下生(二) 中品三生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念佛三昧修學次第》的內容來作一個說明:念佛法門的內容綱要及修行的要領。

我們上節課有提到極樂世界九品往生的部分,上節課講到上品的部分——上品下生部分。我們上一節課的經文有講到上品下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一日一夜蓮華乃開,在七日之中然後乃得見佛。也就是說,上品下生的菩薩,他雖然見到佛身,七日之中才能見佛。這就表示因為根器的差異有差別:有的是滿七日見佛,有的是未滿七日就可以見佛,所以這裡經文講七日之中才能見佛。而我們這時候這個菩薩,他見到佛,他還是看不清楚佛,等於見佛不了了,還得要經過聽聞佛法,還有受到佛的加持,得要經過多久?經過極樂世界的三七二十一日,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二十一天以後聽聞佛菩薩的開示佛法,二十一天的極樂世界的日子以後才能了了分明,可是這二十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二十一個大劫。也就是說,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他往生到極樂世界,經過了一日一夜花開以後,經過七個娑婆世界的大劫,七個大劫才能見佛;經過二十一個娑婆世界的大劫,他才能夠三七二十一,才能夠了了的見到佛的法相,而且眾功德相;而且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這時候他再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要經過三個小劫才能夠——極樂世界三個小劫,等於說他遊歷十方供養諸佛,一樣要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這一些諸佛菩薩,然後要這樣遊歷十方歷事諸佛聽聞甚深法,深解第一義諦真理的時候,他要經過極樂世界三個小劫,才能夠成就初地的歡喜心,證得百法明門。

所以我們從這裡來較量修行證果的這一個時間就知道:雖然同樣是上品生人,但是差異很大!上品上生的菩薩他是怎樣?他是去到那裡花本來就開了,而且聞佛說法馬上就悟入初地無生法忍以上,而且須臾間馬上就歷事十方諸佛,而得到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所以上品上生非常殊勝!是非常快速的一個修行的法門。而上品中生的菩薩,他是經過極樂世界一晚,也就是娑婆世界半個大劫,聽聞佛法以後花開,然後聽聞佛法七日以後可以明心得不退轉,這樣才歷事十方諸佛,經過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入初地證得百法明門。所以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在娑婆世界的話,那是無量無量的大劫。上品下生菩薩,他是一日一夜花開以後,他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七日以後才能見佛;極樂世界的二十一天才能夠見佛了了,看清楚佛;這時候繼續的聽聞佛法,才能歷事十方諸佛,要三個小劫才能夠進入初地證得歡喜地,證得百法明門。

所以說到了極樂世界,並不是不要修行,連那麼殊勝上品上生的菩薩,他都還要修行,蒙佛菩薩還有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還有自己因為在捨壽前的努力,而上品上生的菩薩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這樣還到本國,得證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上品下生的菩薩,也是一樣修行,他要經過七日,應時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經過娑婆的七個大劫(極樂世界的七日),得不退轉證得明心,應時而飛到十方佛國,能夠修諸三昧,經過三個小劫而證得無生法忍,入初地現前受記。所以說,上品上生與上品中生的差異很大,所以同樣是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它的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大心的菩薩還是要在未捨壽前不要妄自菲薄,努力的精進來培養該有的資糧、該有的功夫,還要排除該排除的障難。好了!我們上品生講完了。

接下去我們來講一下中品生的菩薩,我們進入到中品來說。我們念一下中品生的菩薩,佛在經典上怎麼說呢:【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迴向願求生於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讚歎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蓮花尋開,當華敷時,聞眾音聲讚歎四諦,應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知道中品生的念佛菩薩,乃是阿彌陀佛所要攝受的一部分菩薩;阿彌陀佛所攝受的這些菩薩,他是偏向於聲聞種性的菩薩。雖然他是菩薩,只是說他的根器比較偏向於聲聞種性,不過他們還是菩薩,只是對於聲聞法——他本身是聲聞的根器——他比較喜歡趣向。也就是說修學大乘法的部分,他比較是屬於新學菩薩,他對於大乘法的熏修,以時劫來講比較少,這是中品上生的菩薩。

這一個他的條件需要什麼?他需要受持五戒,而且也要或者受持八戒齋,就是他要常常受持八關戒齋、八戒齋,還要修行其他的諸佛聖戒;等於說他也可能有加修菩薩戒,只是他沒有以菩薩戒為正解脫戒,他反而以聲聞戒為正解脫戒,這些出家戒他也稍微有熏修一些。這個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在戒學上面,他是有努力的修行能夠持守;也就是說他在三無漏學上面,他在戒的這個無漏的功德上面,他是很用功的。並且這裡也講到一個重點:他除了不謗大乘之外,他也不造五逆之罪。

什麼是五逆之罪?佛在經典有說:「故心殺父、母、阿羅漢、破壞聲聞和合僧事,乃至惡心出佛身血。諸如是等名為五逆。」——《大方廣十輪經》卷三〈相輪品〉第五。這是在佛說《十輪經》裏面有提到這一個部分。也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故意出佛身血,還有破和合僧,這是《十輪經》的〈相輪品〉裏面有提到的。

也就是說他沒有五逆之罪,而且他也沒有其他眾過惡,因為他持戒清淨,他身口意行都非常清淨,以這個善根來迴向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他就可以中品上生。所以說持戒的功德非常大,而且在極樂世界中品上生的菩薩,他需要有持戒的功德;而在娑婆世界你持戒就可以能夠有生天的功德。所以,諸佛講這個戒論的功德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如果能夠持戒很好,他是可以有生天的功德。然後我們看這時候,「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眾」——這時候不是菩薩眾;「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眾眷屬圍繞」——這時候是沒有西方三聖,只是阿彌陀佛以及聲聞相的種種眷屬來圍繞這個行者,加持這個行者,不希望他被惡業或冤親債主所干擾。所以我們從種性瞭解:諸佛菩薩會隨眾生的種性而作調整。

中品上生的這個菩薩,跟上品生的三生的菩薩不一樣:上品三生的菩薩都是西方三聖來接引或有化佛,可是中品生的菩薩,中品上生的菩薩是 阿彌陀佛及比丘眾的無量眷屬來接引;而且中品上生的菩薩,佛讚歎他,也為他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來讚歎出家要得離眾苦,就說這些聲聞法要來講給這一個中品上生的菩薩,所以這與上品生的菩薩不一樣,上品生的菩薩就跟他開示第一義,讚歎他是修學大乘法菩薩行,讚歎他發無上道心。所以第一義的內涵和解脫道的內涵不一樣。中品上生的菩薩,是告訴他苦、空、無常、無我,講四聖諦、八正道的這個解脫道的正理;大乘的菩薩就告訴他第一義諦的正理。所以第一義諦與世俗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第一義諦完全是以法界實相心為主,所談都觸及法界實相心;而解脫道的正理就叫作世俗諦,它只是世俗的正理。依於如來藏來看,世間一切萬法、五陰十八界都是生滅無常、緣起性空的,要是一切這些法滅盡以後,就沒有這些世俗諦,唯獨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之後,只有剩如來藏獨住的境界。所以因為根器的不同,這些菩薩——因為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喜歡聽聞聲聞法——所以 阿彌陀佛和比丘眾來接引他。

這時候經典要怎麼說呢?「行者見已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花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所以說我們見佛的時候要心大歡喜,就連聲聞種性的菩薩,他見佛的時候也要心大歡喜。而且他跟上品三生的菩薩一樣,他也自見己身坐蓮花臺上,所以說中品上生的菩薩,他是坐蓮花臺往生的。而且他該有的禮儀、儀軌,他也清楚——他長跪合掌,為佛作禮。在禮佛,頭還沒有抬起的時候,他就往生到極樂世界。所以中品上生的菩薩,他受持五戒、受持八關齋戒,他不違犯了五逆的惡業,也不造種種的大小惡業,他持戒清淨來迴向往生極樂國土,他就可以中品上生。

他乃是坐蓮花臺往生極樂世界,這時候花開聞法的時候,他所聽到的是聲聞法,他就立刻可以得證阿羅漢的境界,這也是非常快喔!馬上就可以實證阿羅漢四果的這個境界,而且他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所以說他為什麼能夠這麼快?是因為他在娑婆世界的時候,捨壽前,他一定是熏習了很多很多解脫道的正理,因為他熏習了非常多的解脫道正理,對於解脫道該相應的這些正理的知見,他都有了,而且是具足;所以到那裡,經過佛的直接加持以後,聽聞佛法,佛加持以後,他馬上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而且三明六通八解脫具足。所以說在修學解脫的這個法上,他在娑婆世界多聞熏習解脫道相關的知見是非常重要,他對五陰十八界是有深入的觀行,這樣他才能夠具足應該有的種子來相應,未來到極樂世界馬上就可以實證解脫道的極果——四果阿羅漢。也就是說修行非常快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是除了佛的加持力之外,還要在未捨壽前能夠熏習這個部分。所以除了「事行」上要老實念佛之外,在「理行」上他應該要建立相關該有的定的知見,也該有法的知見建立。那中品生的菩薩,他就要建立解脫道的正理。

我們再看中品中生的菩薩是怎麼說的:【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花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行者自見坐蓮花上,蓮花即合生於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於七日蓮花乃敷,花既敷已,開目合掌讚歎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中品中生的菩薩,他是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就是說他在娑婆世界是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或者一日一夜持沙彌戒,或者聲聞具足戒而不違犯。也就是說,雖然他是一日一夜,可是他是精勤的持戒,一日一夜執持出家戒律,是非常精進!或者有的在家菩薩他是一日一夜持八關戒,也就是說在家菩薩他是一日出家受八關戒齋。他這時候不管是出家菩薩或在家菩薩,沙彌戒、八關戒齋或者聲聞具足戒,他是威儀無缺——就是說他這個律儀戒他是持守得很好!雖然只有持守一日一夜,可是持守很好,他以這個持戒的功德來迴向願求極樂國土,要符合這個條件。也就是說,持戒的功德非常大,這一個念佛人他對於聲聞出家戒或者乃至一日一夜的八關戒齋,能夠持守得非常好,他是威儀無有缺漏的、無有虧損的、無穿漏的,同時他還要發願往生,以這個功德發願往生。所以這個持戒的功德非常殊勝,這個戒香的熏修乃是重點。

我們來看這個戒香的熏修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 佛曾在《阿含經》裏面提到,印象中是《雜阿含經》卷三十八有提到:「唯有戒香才可以逆風而行!」就是說戒香的功德,它不管是順風、逆風或者順逆風交變,戒香都可以聞持到,其他的香味都會依風而改變。所以說這個戒香的功德乃非常重要,所以熏修,這個戒香的熏修是非常重要!因為這樣,它可以成就七聖財裏面的戒財。七聖財就是信、戒、慚、愧、聞、捨、慧,有信財,有戒財,有慚財,有愧財,有多聞財,有捨心佈施的財,還有智慧財。那這七聖財裏面的戒財他就成就了,並且這些中品中生的行者,他是怎樣?這些菩薩,佛來讚歎他的時候有說:「他是隨順三世佛教的緣故」。所以說他至少要皈依於三寶,成就「四不壞信」,他有一日一夜的出家戒,而且他不是歸順於外道法,不像外道不持戒;外道不持戒的人是沒辦法成就這個功德的。

而且這個菩薩他雖然是中品生人,可是他是坐七寶蓮花往生的;他往生的時候在蓮花池裏面待了極樂世界的七天,也就是娑婆世界的七個大劫,花才開;花開以後,他才開目合掌讚歎阿彌陀佛。大家有沒有看到?見佛的禮節還是要有!然後才聽聞佛菩薩來解說解脫道的法要,也就是說聲聞法中的五陰十八界、四聖諦、八正道,他這時候才能夠證得初果須陀洹。證得初果須陀洹的時候,然後才繼續在極樂世界修行半個小劫以後,才能夠成就阿羅漢。這就比中品上生的菩薩——他是馬上成就阿羅漢——差了很多。所以說我們這裡有講到:他要講四聖諦,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要解說這些法要,所以這是他的條件;還有他往生後該要修行的果德,還有修行的未來的方向。

我們再來看中品下生的菩薩:【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大願,聞此事已尋即命終,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是名中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所以我們知道中品下生的菩薩乃是這個眾生,他雖然不持戒、聞法,但是他在世間的時候,做人該有的道理他能做到——他是孝養父母、行仁義,在這個世界做人基本的福德他有做到;如果不孝養父母,不行仁義的話,他是無法成就這個條件的。而且臨命終時他是遇到善知識,所以說他跟前面的幾生的菩薩、上品三生的菩薩以及中品的上生、中生的菩薩不一樣,他這時候是需要有善知識的加持。所以說往生極樂世界中品下生的菩薩,他在捨壽的時候需要有善知識的加持,所以善知識緣非常重要。

因為我們今天時間的關係,我們將在下節課來說明這個部分,所以我們今天講到這個中品下生的部分,謝謝大家能夠來聽聞!我們今天節目到這裡,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7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上品中生(二) + 上品下生(一)


第二十七集 上品中生(二) 上品下生(一)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觀賞我們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依據正覺同修會 平實導師所著的《念佛三昧修學次第》來說明。我們今天繼續講往生極樂世界九品的內涵,上節課我們上品中生沒有介紹完,我們今天再依據上節課的部分,我們再來說明。

上節課我們提到極樂世界的上品中生,行者他是坐紫金臺,到了極樂世界,紫金臺花開見佛以後,佛放光加持以後讓行者能夠見佛,他因為見佛,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我們接下來看後面是什麼。後面的經文是說:【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這裡有提到「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也就是說這一個要上品求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一個能夠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在娑婆世界捨壽之前,他一定要多聞熏習第一義諦的知見,才會有因宿習來普聞眾聲。就是說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因為你在往生前,你有多聞熏習大乘第一義的知見,你有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有閱讀經典,透過多聞熏習來建立第一義諦的知見,你到了極樂世界以後,你就相應了這個種子;透過佛的加持,見佛以後,你因為這樣在宿習的種子就會現行,所以說這個部分的多聞熏習是非常重要,也是上品中生一個重要的條件。

而且這裡是說「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他所在的極樂世界,佛對於我們上品中生的菩薩開示什麼?開示的也是第一義諦的正理,而且是純然的第一義諦正理!也就是說祂不是講解脫道,而且是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也就是說在我們娑婆世界第二轉法輪、第三轉法輪經典的這個正理,而不是講解脫道,是講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三轉法輪,尤其二轉法輪、三轉法輪的經典。所以說從這個部分也瞭解:要上品往生極樂世界的菩薩,他得要是大乘的種性,他在捨壽之前,必須要先熏習這些知見,那時候到了極樂世界,蒙佛的加持開眼,親見佛,聞佛說法以後,這時候就很快的相應。如果你在娑婆世界,你能夠熏習的越多,那你到那裡相應的法就越多,能夠馬上的實證。所以說各位菩薩在還沒有捨壽之前,就應該要去尋求大乘——弘揚大乘法的善知識,來熏習這些第一義的知見,或者自己請閱經典。

那要讀哪些經典?譬如說:《楞伽經》、《解深密經》、《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楞嚴經》……這些經典都是大乘了義究竟的經典,就是在求生極樂世界之前,就應該要能夠熏習。所以說,有的善知識錯誤的教導說:「念佛都不用讀經!」其實錯了!你去念佛,除了在功夫上面——那是在「事行」的上面用功之外,你在「理行」上面要建立第一義的知見是非常非常重要,因為那可以讓你的蓮品增上,而不是小鼻子小眼睛把自己上生蓮品的這個功德縮減,這個部分要注意。

這時候,你看佛菩薩在這一段經文又開示說,禮佛的規矩是非常重要。所以說我們平常就要養成見到佛,到講堂或者回到家看到佛,或者早上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梳洗完了以後,就是要禮佛!禮佛的時候大家要注意什麼?經典告訴我們說:要恭敬,要合掌,要叉手,要胡跪,要稽首、問訊、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勸請、發願、迴向……這種種都是禮佛的規矩。譬如來講,我們的至誠心要恭敬佛菩薩,還要合掌叉手,合掌叉手(正偉法師同時示範合掌、叉手的手勢動作),甚至要胡跪。稽首就是要鞠躬。問訊,現在菩薩都把問訊弄錯了,我們來看經典講問訊是什麼?諸佛世界的菩薩來娑婆世界,問 釋迦牟尼佛,就問佛說:「我是某某佛的菩薩,來禮見釋迦世尊,請問世尊『少病少惱否?游步輕利否?色身康健否?眾生易度否?』」這個才是標準的問訊!而不是說這樣合掌(正偉法師示範合掌的手勢動作),這個是合掌稽首。所以說禮佛的這個規矩也要。那禮拜就是頭面接足禮啊,或頭面的五體投地的禮拜;然後還要供養諸佛,不管是用言語的讚歎供養;而且有的時候如果自己見到佛以後,發覺自己的心性不好,就在佛前發露懺悔;甚至隨喜讚歎,然後勸請諸佛,來請法;甚至在佛前發願,迴向一切種智的成就,迴向成佛之道的快速成就。所以這個禮佛的規矩要注意。

再來,我們來講,上品上生的菩薩他是到了極樂世界馬上見佛聞法,而上品中生的菩薩,則是經過一個晚上。那一個晚上就是極樂世界一個晚上,我們上一節課有提到,一個晚上就是娑婆世界的半個大劫。我們來看一下經典,在經典來講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的時劫的差異是什麼。我們念一下,《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有這樣開示,它的開示怎麼說呢:【爾時,心王菩薩摩訶薩於眾會中告諸菩薩言:「佛子!此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剎一劫,於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剎為一日一夜。」】——《大方廣佛華嚴經》卷四十五

我們看了這一段經文,我們就知道在娑婆世界的一劫,相當於極樂世界一日一夜。那好了,那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經過一個晚上花才開,也就是說他到了極樂世界相當於娑婆世界半個大劫花才開,然後再透過佛的加持、開示,他才能夠見佛聞法。所以說這個部分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的菩薩就差異很大,所以我們大心菩薩不要小心小量說:「哎呀!哎!我自己很笨啦,不行啦,我很差勁啦!」都不需要這樣,佛菩薩都能夠成佛,也勸請我們要大心成佛,所以我們就不需要小心小量,應該是要大心,要如同佛菩薩的願一樣,要踵隨佛菩薩這樣來行自己的菩薩道。所以所有的菩薩只要你有心,有信、願、行,你就可以以上品上生為目標而努力,就算你上品上生沒有達到,古人講的「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那你有上品中生也好啊。可是上品上生跟上品中生差異很大,就(時程來講)差異相當於娑婆世界半個大劫。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說:【經於七日,應時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應時即能飛至十方,歷事諸佛,於諸佛所修諸三昧,經一小劫得無生法忍,現前受記,是名上品中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這一段,這個上品中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聽佛說法,經過了一個晚上,花開見佛以後,接下來是沒事了?不是!接下來他要開始修行,聽佛說法然後思惟整理,自己現觀實證,聽很多佛菩薩開示,要聽多久呢?聽經過了七天,在極樂世界七天的時間,到了七天以後,他就應時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這個七天就相當於娑婆世界的七個大劫,這樣在七個大劫的聽佛說法,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才能夠得不退轉,也就是證悟明心親見自性彌陀。所以說這個第一義諦的正理的實證要在極樂世界七天,也就是說娑婆世界七個大劫這樣子,而不是說純說解脫道正理——因為解脫道正理其實是含攝在第一義諦正理當中的一個小部分。所以說佛法當中基本上是兩個主要道,就是佛菩提道和解脫道。那上品中生的菩薩,他不僅是要瞭解「解脫道」,而且到了極樂世界是純說第一義的正理,也就是說純說第一義諦的正理,你要在七天能夠實證而且到了明心,聽佛開示明心,也就代表說,你在娑婆該要有的資糧的建立,還有障難的排除也很重要。所以說這時候到了七天以後,應時就能夠蒙佛菩薩的加持之力而能夠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也一樣啊——就如同我們上兩節課講你去十方不僅聽佛說法,也要歷事諸佛,就要恭敬禮拜、供養諸佛,這個要立時、在應時就到十方,歷事十方諸佛如來,同時一樣來修種種的三摩地正受——三摩地就是正受、三昧正受——修這些功德。而這些功德是怎麼來的?除了佛力的、他力的加持,也要你在之前的修、熏習這些知見,這樣經過了多久呢?歷事十方諸佛,經過了極樂世界一個小劫,才能證得無生法忍,也就是證得初地而受記成佛。所以說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到了上品中生,他在上品中生悟後修行,雖然到十方佛國,可是要在極樂世界一個小劫,那極樂世界一個小劫,娑婆世界多久?這個時節就非常長!因為它那裡的一天,就相當於這裡的一個大劫,那它那裡一個小劫,這裡是無法計算的!所以說我們求願——大心的菩薩求願,把你品位高升是很重要的。

接下來我們再看後面的經文是怎麼說:【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無上道心,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我們進入到了上品下生的部分,上品下生的菩薩他的條件又比上品中生的菩薩簡單了一些:他不必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他也不必深解第一義諦的旨趣。也就是說,他不需要受持方等經典,不需要證悟實相、親見自性彌陀,也不需要深解,只要瞭解部分的第一義諦的旨趣;他不像上品中生菩薩要在知見上聞熏具足圓滿,他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並不需要具足圓滿,可是他還是要熏習,因為這是菩薩種性該有的基本知見。

可是他需要什麼條件?他需要信受因果。也就是說,他得要真實的歸依三寶,成就四不壞信,並且他還要——不只是深信因果這個基本資糧的建立——他還要不毀謗大乘法,跟上品中生、上品上生一樣,他不毀謗大乘法。因為大乘法是建立一切的萬法,一切萬法都不離大乘法所說,因為大乘法都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極樂世界的功德也是依於法界實相心而說。所以說這個三歸依的如法受持具足圓滿,以及四不壞信的成就是非常的重要。我們知道三歸依就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就不信受外道天神,歸依法就不信受外道所說的法,歸依僧就不會禮拜外道的這些天神或傳法者。所以說,能夠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以後,歸依佛就不入地獄,歸依法就不入餓鬼,歸依僧就不入畜生。因為歸依佛、歸依法、歸位僧以後,你就知道你應該要依佛所開示的聖戒而行,所以自然而然會願意在佛菩薩及善知識——正法的善知識面前信受佛戒,而不是信受外道的邪戒,譬如有的三昧耶戒、雙身法的惡戒,那都是邪戒!而是要信「四不壞信」、諸佛聖戒,就信受佛戒。

可是這時候還要一個很重要的準備資糧,叫什麼?就是說雖然他不必勝解第一義諦,可是他要發無上道心,也就是說他要發成佛的願。因為唯有成佛才是無上道心,成阿羅漢不是無上道心,因為阿羅漢之上還有三明六通、俱解脫的三明六通,所以這個還是有上,只有成佛,無上正等正覺才是無上。所以說這一個上品下生菩薩,他不僅要信受因果、不謗大乘之外,他還要發起無上道心,而不是發起解脫道的成就阿羅漢的出離三界的心。所以說佛菩提道和解脫道是有很多的差別:解脫道只是為瞭解脫於三界的生死輪迴而已,只解脫於煩惱障的現行而已,解脫於三界的見惑、思惑而已;可是佛菩提道不是這樣,佛菩提道的內涵非常的多,它不僅解脫三界的生死見思惑,而且它還要解脫於煩惱障的習氣種子,一切無量無邊的這些上煩惱,而且它還解脫於所知障的隨眠——所知障,不知、對於三界一切萬法的不知——它還要解脫這個無明,解脫於這個無始無明。唯有成佛才能夠究竟解脫於這個無明,所以這才是無上的道心,唯有發起這個成佛之願才是無上道心。所以我們才要發四弘誓願,才要持守三聚淨戒:「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個四弘誓願;還有三聚淨戒——饒益有情戒,然後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這些都是為了成佛而準備。所以說,這時候還要將一切的功德迴向願求極樂佛國,這個迴向發願的這個功德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我們平常要養成習慣,就是說我們在平常有所做的少善根福德,就要迴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近的話迴向,如果你是想求生極樂佛國,你就要求生極樂佛國。這個習慣的養成非常重要,因為唯有你養成這個習慣,你未來生生世世就成為無作的習慣,這個無作的習慣,你就會生生世世常常把你的善淨法迴向求生極樂佛國,或者求生就佛道。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並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淨發無上道心,我來迎汝。」見此事時,即自見身坐金蓮花,坐已華合,隨世尊後即得往生七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部分所說到,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西方三聖化作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此人,而且這五百化身的 阿彌陀佛來接引這一個上品下生的這個菩薩,同時授手,而且同樣讚歎這位行者,讚歎的內容是什麼?讚歎他有發清淨願——發清淨的成佛之願,發成就無上道心的志願。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就知道:發願成佛是非常重要!倒不是有些人小鼻子小眼睛妄自菲薄說:「唉呀!我能夠解脫三界生死就好了!」佛來我們這個世界來告訴我們一大事因緣,就是希望每一個眾生都能夠成就佛道,所以我們自己就應該要發願成就無上的道心。

而且再來我們看這個上品下生的菩薩,乃是坐著金蓮花而往生極樂世界,並且行者一樣同前兩生的菩薩一樣,自己看到自己坐在金蓮花上;而且坐上去之後,你可以看到金蓮花就這樣合起來;然後他就隨著這個金蓮花,就能夠隨著 阿彌陀佛這個化佛到了極樂世界七寶池中。所以說我們看到這個差別:上品上生的菩薩是坐金剛臺,上品中生的菩薩是坐紫金臺,上品下生的菩薩是坐金蓮花;而且這上品三生的菩薩都是自己見到自己坐在蓮花臺上而往生極樂世界的。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文怎麼說:【一日一夜蓮花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於眾相好心不明了,於三七日後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遊歷十方供養諸佛,於諸佛前聞甚深法,經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了這個上品下生者,他到了極樂世界是怎樣?他到了極樂世界,他得要在這個金蓮花當中待上極樂世界的一天一夜,也就是說要待上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一個大劫,這樣蓮花才會開!那開了以後是怎麼樣啊?開了以後還沒有見佛喔,得要在七日之中透過聽聞佛法,才能夠見佛;聽聞佛法見佛以後,他眼睛才開,七日之中才能見佛,有的可能三日、五日最後是七日,而且看到佛的時候還不明了,不會明瞭,這時候要等到見佛才會明瞭,所以要七日之後才會明瞭。

所以這個部分,我們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會在下節課再把這個部分再加以說明。今天這個部分,我們介紹了上品中生的部分以及上品下生的部分,因為時間的關係,歡迎大家來收看這個部分,也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今天時間到這裡,謝謝大家觀賞!

阿彌陀佛!


三乘菩提之念佛法門 第26集
由正偉法師開示:上品中生(一)


第二十六集 上品中生(一)

正偉法師主講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正覺教團三乘菩提念佛法門系列的節目!我們是按照正覺同修會所發行 平實導師《念佛三昧修學次第》這本論著的內涵來進行我們的課程進度。我們主要這個階段的課程是在說明:念佛法門的種種修行的知見以及要領。今天我們繼續會討論求生極樂世界九品之中應該有的基本知見,我們主要是以《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為主要的經典依據,並且參考正智出版社由 平實導師所著的《禪淨圓融》以及正德老師所著作的《淨土聖道》這兩本論著,來開示加以補充。

上一節課我們為大家說明瞭求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的根器和條件,以及他往生以後的果報功德,還有往生極樂以後的修行內容,所以今天我們是要從上品中生的部分來加以說明。我們來看看上品中生在經典上是怎麼說的,經典是這樣講:【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於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迴向願求生極樂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個經文,我們就知道:在上品中生的這個階段,它主要是在攝受大乘種性的大心菩薩這些念佛人。雖然他不用證悟實相而轉依法界實相心如來藏,而也受持、持守證悟大乘方等經典這些功德,他不需要這個部分,也就是說,他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那這樣的菩薩,可是他需要其他的條件,雖然他不必受持方等經典,不必證悟實相而轉依,可是他卻要有其他的條件。

他第一個條件是,他必須要善解義趣!所以上品中生他的往生、求生,要有五個資格、五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什麼呢?就是善解義趣!他善解,非惡解,也不是錯解!所以說,上品中生條件的五個資格的第一個,就是要能夠善解義趣,他不是錯解,不是謬解,而且他要瞭解第一義真實理趣的旨趣,而不是六識論的那些——否定了如來藏的這些,而是要以八識論的旨趣為主要的經典依據。所以說這個部分,他第一個條件是善解義趣!

第二個條件是什麼呢?他要對於第一義心他不驚動!是說什麼呢?他對於第一義的正理,他聽聞之後心不驚動、不怯懦,也不害怕。也就是說這個菩薩他是大心的菩薩,他並不會對於善知識所開示第一義正理而有了錯誤的見解,表示他說對於第一義的正理,他有了聽聞的智慧,有了思惟的智慧。也就是說他對於大乘法,他有五力的具足,也就是說他對於信力,「信進念定慧」——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他成就了對大乘法的認知有這五力的具足,所以說這是第二個條件。

第三個條件是什麼呢?上品中生的第三個條件是說,他是深信因果的,他是深信因果的人。也就是說這個念佛人,他要上品中生——求願極樂世界上品中生的時候,他必須是深信因果。因為他深信因果的原因,所以他必定歸依於三寶而成就「四不壞信」。也就是說,他是歸依佛、歸依法、歸依於僧,他對於佛法僧能夠深心的歸依,至誠心的歸依,而成就了四不壞信。四不壞信就是說歸依三寶以外,他還歸依於聖戒,也就是說,歸依於佛的聖戒這個部分。所以說在經典上怎麼說:「應如是解具足四事,名不壞信。」——《別譯雜阿含經》卷八。哪四個呢?對於佛、對於法、對於僧、以及對於聖所念戒,他是能夠深深的信受而依持的!所以,因為這個原因,他是深信因果!

有些外道說「我證悟實相」,甚至「我入了初地」,「我明心見性」甚至有的說「成佛」,可是他根本不歸依三寶。可是我們看到經典裏面,就算是外道來到佛面前跟佛挑戰論法,可是到最後他如果真的是有所實證,他深信了因果以後,他當下馬上在佛前說:「佛啊!我自誓在佛前為我作證,我歸依於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在佛座下修行。所以說,沒有一個說他深信因果不歸依三寶的!因此說,在往生求生上品中生的這些念佛——大心的念佛人來講,他所需要的第三個條件,就是需要他是深信因果。如果他不深信因果,他要能夠求生上品中生,那就非常困難了!因此,他深信了因果以後,所以他成就了四不壞信——除了歸依三寶之外,他對於佛的戒也信受持守——可是外道他卻對於佛戒不信受、不持守的!所以說,有的時候我們觀察一個修行人,可以看他說法講經,甚至要觀察他對於佛的聖戒有沒有信受,有沒有持守。這是一個上品中生的人,他所需要注意的第三個條件。

那第四個條件是什麼?第四個條件是從障難的部分來講。前面三個條件是說他需要有這個資糧——往生需要的資糧是正面的——譬如說他要善解第一義諦的旨趣;他要對於第一義諦心不驚動、不怯懦;他要深信因果,這都是正向的資糧。可是我們講的第四個部分,就是屬於障難的部分——他不應該要有這個障難!如果他有這個障難,他也沒辦法往生、求生極樂世界的上品中生,乃至未來的下品下生都不行。這個條件是什麼?他不謗大乘!也就是說,他不能譭謗大乘法;也就是說在我們要求生極樂上品中生的時候,他要排除這個障難。排除障難是什麼?他不應該要有這個惡業的行為——往生極樂世界最大的障難就是譭謗大乘法!如果一個譭謗大乘法的人,他往生極樂世界就沒有機會了!所以說不管是因為自己的邪見所導致自己去譭謗大乘法,或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所成來譭謗大乘法,這些人他就沒辦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障難不能有!所以說所有要求生極樂世界或諸佛淨土,就要注意這個部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條件!

那哪些人譭謗大乘法呢?我們舉個例子來講,譬如說應成派中觀的六識論,他們認為「根本沒有第八識如來藏」,或者有人說「大乘非佛說」、「大乘非佛說是常識」——尤其一些學術界人士都說「大乘非佛說是常識」!那麼他講這句話,「根本、方便、成已」已經成就,他就已經譭謗大乘法,他已經斷除了他往生、求生極樂淨土的這條那麼殊勝的路!或者有的人他在書裏面說什麼「極樂世界基本上就是太陽神思想,太陽神思想的崇拜的淨化,這些東西根本不值得信受」,他們會這樣講。那這樣講的話,其實已經造成了譭謗大乘法的這個部分,不管它是屬於自己的邪見——自己因為自己的見取、自己邪見的誤導,或者是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來讓他譭謗大乘法,那就是斷除了他在往生、求生極樂世界很重要的這個部分,所以這非常可憐!所以說在我們學佛的過程當中,資糧和障難的認知是非常重要,這個次法的部分需要大家都要理解而且去收集、而且去排除的。所以說我們求生淨土——不管是極樂淨土或諸佛淨土,一樣的道理:你對於資糧的部分、對於障難的部分,都要非常注意!

所以我們上品中生的人,他的資糧是什麼?就是這個部分——就是要善解義趣、於第一義諦心不驚動、深信因果,而且他沒有譭謗大乘的這個障難。還要哪個條件呢?還要再加一個條件,他還要把這些資糧的收集,還有障難的排除,這些的功德不管是在理行上、事行上的這些三福淨業、或者建立定慧的知見、建立第一義諦的種種的善根的福德,要把這些的福德再加上這個品位所需要的資糧和障難的排除,以這些種種的善根來迴向發願求生淨土,這個功德也需要有!所以說,迴向發願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說:「我迴向發願法界有情!」法界有情是甚麼呢?所以我們迴向發願這個部分,在經典告訴我們,我們就要瞭解它背後的道理,背後的道理說甚麼?我們發願迴向是要具體!就是說求生極樂國土的上品中生,或者不管從上品上生乃至到下品下生的人,如果你有信、願、行的部分,那你在迴向發願的時候,你就需要具體的而且明確的迴向發願,發願求生淨土——要在這裡來成就信願行的這些資糧,要有這些。所以說,我們經典來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所以這個就是說,往生上品中生所需要的這個條件。

我們再來看後面的經典怎麼說。經典說:【此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與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掌叉手讚歎諸佛,如一念傾,即生彼國七寶池中。】——《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來看這段經文幾個要點:第一個要點,我們看這段經文在說明,西方三聖祂親自來接引。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薩,也是西方三聖親自接引——就是 阿彌陀佛與 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親自來接引!來接引,而且還有無量的大眾眷屬來圍繞在行者前,來護持攝受,而且這時候是持紫金臺來到,來接引這個菩薩。這個就跟上品上生是不一樣——上品上生是坐金剛臺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薩,他是坐紫金臺(就比金剛臺差一點,我們後面的經文會講到)。因為金剛臺它沒有花,沒有合起來,可是紫金臺它花合起來,到極樂世界要經過一宿(我們後面經文會講到)。而且諸佛菩薩與諸眾眷屬來圍繞護持行者,使得冤親債主不能干擾這個行者的往生,透過 彌陀世尊及兩大菩薩、諸佛菩薩的願力加持,而且這些佛菩薩還讚歎行者。

我們來看一下,讚歎行者的重點是甚麼?讚歎行者:「你這個菩薩,你是行大乘的菩薩行,因為行菩薩行,所以說你是大乘的種性。」從這一點的事相來看,我們就知道種性的建立是非常重要,是希望大家能夠在捨壽前就要培養大乘法的這個菩薩的種性;而且它還需要甚麼,需要深解第一義的旨趣知見,而沒有錯謬、沒有顛倒的去錯解第一義的知見;並且它要具足多聞熏習這些知見的功德,要有這些知見的功德。所以說我們從這個部分就知道說,如果一個念佛人,他因為惡知識的邪教導,變成六識論的斷滅論,說「唉呀!一切法,死了以後都沒有,一切法空啦!就是緣起性空啦!只有六識,沒有八識。」這些落入斷滅論的。如果我們隨順於這些惡知識的說法,而去跟隨他來毀謗大乘、跟隨他來不信受的話,就算你沒有毀謗大乘,可是你在心中有起了疑惑,不信受大乘法的知見,那你要求上品中生,就很困難了!所以在捨壽前尋求善知識,來熏習大乘法要的第一義知見,能夠培養自己大乘菩薩行的菩薩種性,這個部分是很重要的。所以說,從這段經文,我們就知道這個道理。

再來我們來看從這段經文,有第三個要點是甚麼?第三個要點是說:這時候你看佛菩薩們——阿彌陀佛、西方三聖,來讚歎行者,同時這個行者他也一樣聽佛的讚歎以後,他要合掌叉手來讚歎諸佛——不是只有讚歎 阿彌陀佛,讚歎諸佛!這就是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就是說我們平常要有養成讚歎諸佛的習慣,這是見佛前所應該要有的威儀禮節。就是說不管我們留在娑婆世界未來要親值 彌勒尊佛,或者未來我們往生到其他諸佛淨土,或者我們到兜率陀天或敬謁當來下生 彌勒尊佛,都要注意這個威儀的禮節:見到佛禮佛的時候就要讚歎諸佛。

那讚佛有很多,譬如我們常有的讚佛偈,譬如說,我們讚歎 阿彌陀佛是說:「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鹹令登彼岸。」這是讚歎 阿彌陀佛的!或者我們可以自己把 阿彌陀佛的功德大願,自己寫一首偈來讚歎 阿彌陀佛,譬如我們讚歎 阿彌陀佛說:「阿彌陀佛大願王,慈悲願力恩難量。眉間白毫光攝眾,四十八願度群萌。三根普被諸佛讚,廣攝有情極樂國。八德池中九品生,阿惟越致安樂行。一切眾生善根具,信願行中決定成。吾今蒙佛親接引,隨佛修學早成佛。」這也是讚歎 阿彌陀佛,自己寫的這個偈頌來讚歎 阿彌陀佛。所以說平常讚歎諸佛菩薩的這個習慣是要養成的,也就是說在捨壽前要養成這個習慣,不然的話,也可以讚嘆佛說:「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所以說讚佛的這個習慣要養成!

再來我們來看說,這段經文也告訴我們,他一念頃就達到了到極樂世界,這是透過 阿彌陀佛佛力的加持,能夠快速的到達極樂。所以說這個部分就需要我們在我們自力的部分需要培養自力的功夫,還有培養資糧,還有排除障難,再加上 阿彌陀佛的大願,可以很快的達到極樂世界七寶池中安住。這個部分我們就要瞭解自力和他力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再來我們來看後面經文怎麼說。後面經文是說:【此紫金臺如大寶花,經宿即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放光明,照行者身目即開明。因前宿習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讚歎世尊。】——《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一

我們看到這段佛的開示就是說,這個紫金臺是非常非常的大,它到了極樂世界以後要經過一個晚上,這個紫金臺的花才會開。也就是說到了極樂世界的時候,這花是閉合的,這是與上品上生的菩薩不一樣!雖然都是上品生,我們看到一個上品上生,一個上品中生,可是上品上生的菩薩他到了極樂世界,花是開的,所以當下見佛悟無生,聞佛說法就悟無生法忍,可是上品中生的菩薩卻不一樣。雖然差了一個位階而已(都是上品生),功德就差了很多了!就是說他要經過一個晚上,而且這一個晚上是極樂世界的一個晚上——極樂世界一個晚上相當於我們娑婆世界半個大劫——所以功德差異是很大!所以大心的菩薩,還是要努力的求生極樂淨土的上品上生!

那花開見佛以後,上品中生的菩薩,花開見佛以後,他是還是沒有辦法能夠親見佛的,而且必須由佛菩薩放光明來加持,這個行者才能夠開眼見到紫金臺外面的極樂世界的景象。並且能夠見到佛菩薩,這時候他還是一樣還是要養成習慣,看到佛菩薩以後,因為花開見佛以後,他就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知道有這個知見;他見佛以後他就要讚歎佛,要叉手合掌來讚歎諸佛!所以說我們平常在往生諸佛菩薩之前,大家雖然發願要求生極樂淨土,可是在平常要受持讀誦大乘方等經典裏面,我們看經典諸菩薩或者弟子們在見佛問法或者聽佛說法的時候,都要胡跪合掌、禮佛,然後讚歎諸佛,所以說我們在這個部分是非常重要!所以上品中生的菩薩,這個部分就需要建立這個知見。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上品中生還沒介紹完,我們預計在下一節課會把後面的部分再繼續的介紹,所以大家就瞭解這個道理。

好,今天謝謝大家的觀賞!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真心新聞網
學正法來正覺
三乘菩提-影音專區
淫慾法的大本營
藏傳十問